张阎送走李世民夫妇后,自然要收拾店里的残局。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把钱妥善藏好。想想就郁闷,在后世,刷卡都嫌繁琐,觉得手机支付才便捷,现金更是鲜有人用,揣在兜里都嫌累赘。可如今身处大唐,银贵铜贱,市面上银子少见,通行的都是像老李给的这种铜钱。这就导致一般人若想购置房产这类大件,付钱时还真得用车来拉铜钱。
瞧瞧老李,钱袋里就装了几贯钱,挂在腰间就跟个小流星锤似的,要是再多带些,恐怕衣服都得被扯坏。张阎嘴上嘟囔着铜钱的不便,却还是美滋滋地提着几串铜钱,慢悠悠地往后院走去。这钱可得藏好了,以后当官了,兜里有钱才能时不时请同僚吃饭,撑撑场面。他心里还琢磨着,要是能再多来几个像老李这样的大客户就好了,自己可就指望这些大客户发财呢。
与此同时,在回宫的马车上,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正聊得起劲,而他们谈论的对象正是张阎。
“观音婢,你觉得张阎这人怎么样?”李世民轻轻搂着长孙皇后,开口问道。
长孙皇后慵懒地靠在丈夫怀里,头也不抬地回答:“此子眼光和格局远超常人,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简直会把他当作朝堂上的重臣。而且,他虽身处市井,却胸怀大志,稍加培养,或许能成为陛下的得力栋梁。”
李世民认同地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市井之人,大多斤斤计较,只盯着自己那点小天地。可这小张掌柜,既能谈论国策,又能关心民生,眼界开阔,博闻强记,通晓古今。朕若能得此贤才辅佐,定能成就非凡功勋。”
李世民本以为长孙皇后会像往常一样鼓励他,没想到,长孙皇后却幽幽地调侃道:“可惜呀,小张掌柜看不上你这个小商人,不乐意要陛下的推荐,哈哈哈哈。”
得,长孙皇后算是把这事儿记牢了,李世民这下算是有了个甩不掉的黑历史。他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能黑着脸不说话,暗自生闷气。他倒也不埋怨张阎,毕竟是自己没表明身份,就贸然说要找人给张阎写推荐信,换作自己,恐怕也会心生疑虑。毕竟自己在张阎面前报的身份只是个商人,若真有通天的关系,又怎会只是个普通商人呢。看来,要让张阎这样的贤才进入朝堂为自己效力,还得费些心思和手段才行。
此时的张阎站在后院的天井里,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明显是被人念叨了。打了几个喷嚏后,他开始认真琢磨起来,是不是该给自己弄点功勋呢?今天老李的话,着实勾起了他的心思。他暗自思忖,如果现在真有大官推荐他入朝为官,即便进去了,也得慢慢熬资历,那什么时候才能穿上绯袍,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紫衣玉带的梦想呢?
况且,现在开着这个小酒楼,虽有老李这样的豪客照顾,吃喝不愁,但这点家底拿到官场上,想请同僚们娱乐一番都捉襟见肘。所以,是不是该趁着还没进入官场,先把家里的钱库充实起来,再想办法立个功,封个爵位呢?
他心里想着,以当今皇帝李世民对民生的重视程度,如果能献上土豆之类的高产作物,弄个男爵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再进入官场,那就轻松多了。不过,眼下要弄到土豆可不容易。外挂还没完全到账,他也不清楚外挂的具体功能,可不敢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挂身上。万一外挂只提供知识,却无法提供实物,那可怎么办?
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与其在这里瞎琢磨,还不如先练练字。正巧今天从老李那儿赚了一笔,一天的收入抵得上过去大半个月的了,反正这会儿也没客人上门,干脆关门歇业。
张阎直接关上店门,溜达到后院,十分“奢侈”地拿出纸开始练字。要知道,这年头纸可不便宜,一般人家的孩子练字,都是先用沙盘练习,熟练后才在纸上书写。而且写完后还得精心保存,一方面要交给先生检查,让先生指出错误,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回顾,看看是否满意。像张阎这样刚开始练字就直接用纸张的,那可是高门大户的富贵人家才有的待遇。
然而,张阎刚写完第一张纸,就察觉到了异样。前世他为了好玩,每年都会给自己家小店写春联,所以他对自己的字是什么水平再清楚不过。可现在,他脑海中想着以前看过的颜体字帖,手上一笔一划认真临摹,居然真的写出了几分颜真卿字体所独有的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之感。
写完一张纸,定睛一看,张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他前世的毛笔字,就算一笔一划认真写,都能把“人民银行”写成“人民很行”,可再看眼前这幅字,虽然在这个年代还只能算是入门水平,但至少比他以前的字强太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颜体独有的风骨已经若隐若现。
思来想去,张阎觉得这可能是原身本身的书法功底在起作用。原来的张阎本就是个读书人,字虽不算特别好,但至少看得过去。张阎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其中自然也包括身体记忆,这就相当于他现在是在将原本的字体改练成颜体,并进一步提升。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啊!有了这个底子,根本不需要像原本计划的那样花几年时间苦练了,说不定外挂还没完全到账,自己的字就能拿得出手了。那还等什么,赶紧趁热打铁多练练,早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自己就能登堂入阁、紫衣玉带了,光是想想就让人美滋滋的。
于是,有了前进动力并看到成效的张阎,彻底沉浸在了练字的快乐之中。那种每写一张字都能看到进步的感觉,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