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又怎会不清楚此时加税极易引发民愤呢?但他眼睁睁看着战事迫在眉睫,突厥今年冬季犯边几乎已成定局。一旦军备整备和训练跟不上,导致战事失利,重演渭水之盟的屈辱,那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
所以权衡之下,在杜如晦看来,只要能跟百姓解释清楚,此次加税仅为期三年,熬过这艰难的几年,待国库逐渐充实,便能恢复轻徭薄赋的局面。因此,他坚持力主加税,并开始努力说服李世民。
“陛下,只要监管严格,确保官员不层层加码,杜绝其他苛捐杂税,临时加税三年,决然不会动摇国本。然而,若是军备松弛,训练不力,那才是真正危及我朝根基的大事,还望陛下深思啊!”
说到此处,杜如晦心中一动,暗自补上一句:“也不是毫无他法,陛下若能从内帑中拿出一部分补贴或借给国库,便可不加税。”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杜如晦,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言语。杜老黑啊杜老黑,你可真是够狠的!原本还以为你是一心为民,没想到你居然对朕下此狠手!
说起内帑,那可是皇帝的私房钱,主要用于整个皇宫太监、宫女的俸禄,宫殿的修缮,以及后宫妃嫔们的各项开支。而李世民,这位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皇帝,他的小金库可从来就没富裕过。
长孙皇后身为一国之母,衣服首饰都极少添置新的,宫中也鲜见稀世珍宝,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没钱嘛。不然,堂堂皇后,又怎会连拖地的襦裙都舍不得做呢?
一提起自己的小金库,李世民心中满是辛酸。瞧瞧人家别的皇帝,想修建行宫就修建行宫,想去江南游玩就去江南游玩,汉武帝更是留下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可他呢,同样身为皇帝,去张阎掌柜那儿吃顿饭,给赏钱都只能给铜钱,连银子都舍不得拿出来,这一切还不都是穷闹的。
可他都已经节俭到这份上了,杜老黑这个没良心的,居然还想从他这儿打主意?这简直是心黑到了极点,心肝脾肺肾全黑了,才下得了这样的狠手!
杜如晦被李世民那幽怨的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心里也直犯嘀咕:至于这样吗?历朝历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对于臣子而言,朝廷能掌控的收入就那么几种,如果不能从税收上想办法,除了找皇帝要点钱,从内帑里挪一点,也实在没别的好办法了呀!
过了半晌,李世民才收回那直直的目光,幽幽说道:“杜爱卿,加税之事休要再提,朕不同意。至于内帑,朕和皇后再节省节省,大概能拿出五千贯。”
还没等杜如晦开口争取再多要点,李世民便死死盯着他,咬牙切齿、一字一顿地说道:“杜爱卿,朕可是连皇后的脂粉钱都拿出来了,多一文钱都没有!”
长孙无忌可没心思笑话杜如晦,更不会笑话李世民。毕竟,作为臣子,逼得皇帝和皇后都要节衣缩食来填补国库,这事儿传出去,对臣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这只能说明他们没把工作做好,不然国库怎会空虚至此呢。
杜如晦这会儿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虽说没能从陛下的内帑里多掏点钱出来,但看陛下这情形,能拿出五千贯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是别得寸进尺为妙。
可这五千贯对于整个大唐北方边境的军备开支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啊!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前线将士们在战场上提着脑袋浴血奋战,如果钱粮不能及时到位,短时间内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时间一长,必定会出大乱子。历史上因钱粮问题引发军队兵变的例子,可不在少数。一想到这些,杜如晦就头疼不已。
一时间,君臣三人面面相觑,只能无奈地默默叹气。
良久,长孙无忌有气无力地打破了这份沉默:“陛下,依臣之见,咱们还是去张阎掌柜那儿聊聊吧。如今也只能指望这位被称作‘鬼神之才’的人,真能有通鬼神的本事了。”
原本这只是长孙无忌为打破尴尬而说的玩笑话,可李世民一听到张阎掌柜这个名字,不知为何,心中莫名多了几分信心,人也精神了不少。
李世民认真地点点头,答道:“辅机所言极是。我等思来想去,实在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倒不如去问问张阎掌柜。朕相信,这位来自市井的栋梁之材,定不会让朕失望。”
杜如晦顿时满脸迷茫,整个人都懵了。这一刻,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好几年没上朝了,怎么这君臣二人说的话,他一句都听不懂呢。
听听这君臣二人对那个人的评价:“鬼神之才”“栋梁之材”!而且还是来自市井之间,甚至连国库空虚这种国家大事,眼前这君臣二人都打算上门去请教此人。这样的人,他居然一无所知?
难道自己真的已经跟不上形势了?还是说自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深得皇帝信任了?凭什么呀?就因为自己从陛下的内帑里“坑”了五千贯?可那钱又不是他杜如晦拿去吃喝玩乐了,他是真心为了大唐的兵事,才出此下策啊。
而且陛下明显之前就已经和这位市井大贤有过接触了,连长孙无忌都认识此人,可之前自己还没对陛下的小金库下手啊。难道陛下能未卜先知,所以提前就安排他和这位市井大贤接触?
此刻的杜如晦,脑海中满是问号,心里各种想法纷至沓来。毕竟刚刚李世民君臣二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实在太高了,扪心自问,朝堂之上能得到这般评价的人,还真没几个。
还好,长孙无忌虽然不知道杜如晦心里那些复杂的念头,但作为同僚,他主动给不知情的杜大人解释起来。
于是,长孙无忌把今日在张阎小酒馆里听到的那些惊人言论,几乎原原本本地跟杜如晦讲了一遍。当然,涉及到自己和下一任皇帝的那部分内容,他自然不会往外说。
结果,杜如晦更加迷茫了。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不同,他当年和李世民身边的老张是同龄人,早在太原时,二人关系就颇为不错。可如今,老张家的小子都这么有出息了?杜如晦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