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穗安五十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席卷了城市。暴雨持续了三天三夜,老房子的阁楼开始漏水。她爬上梯子查看时,意外发现通风管道旁的墙板有一块松动的痕迹。
撬开墙板,里面藏着一个防水金属盒,盒盖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四分休止符。许穗安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是陈野生前最常用的标记。
盒子里是一台老式录音机,旁边整齐地码放着十二盘磁带,每盘都标注着月份。还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五十岁的穗安——当你准备好听这些时。"
录音机还能工作。第一盘磁带里,陈野的声音比许穗安记忆中的还要年轻:
"今天是医生确诊的日子。他们说我的心脏最多还能坚持五年...五年,足够完成很多事情了。比如,录下这些磁带。"
背景里有钢琴声,是《雨滴前奏曲》的变奏。
"我打算每个月录一盘,直到发不出声音为止。说些什么好呢?也许从我们的初遇开始吧——那个雨天,你硬塞给我的蓝色折叠伞,丑得要命..."
许穗安蜷缩在阁楼的单人沙发上,听着陈野讲述那些她从未知晓的细节:他如何注意到她每天午休时都在图书馆同一个位置看书;他如何发现她右手腕上的疤痕和她对钢琴的恐惧;他甚至在转学第一天就记住了她书包上那个小小的钢琴挂件。
"你可能不知道,校庆演出那晚,我在后台偷拍了你二十七张照片。你弹琴时皱眉的样子,撩头发的动作,还有谢幕时那个假笑...我都记得。"
第二盘磁带录制于确诊后的第二个月。陈野的声音有些沙哑:
"今天开始写《永恒协奏曲》了。医生说药物会影响我的手指灵活性,所以得抓紧时间...我想写一首能让你在五十年后听到依然会微笑的曲子。"
背景音里,陈野尝试着不同的和弦进行,偶尔会停下来咳嗽。许穗安仿佛看见他坐在青松公寓地下室的钢琴前,左手腕上的音符纹身在昏暗的灯光下若隐若现。
第三盘磁带里,陈野第一次提到了"计划":
"联系上了大学同学老周,他现在研究AI音乐合成。我们打算做一个疯狂的项目——用我所有的录音、乐谱和日记训练一个模型,让它能够继续'创作'...就像我还活着一样。"
磁带里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我列了清单,七个城市,七年时间。等你五十岁时,应该已经完成了所有冒险...那时候,你会需要这些录音。"
随着月份推移,磁带中的咳嗽声越来越频繁。第七盘录制于深秋,陈野的声音已经虚弱了许多:
"今天在琴行看到一对年轻情侣挑钢琴,女孩弹得一团糟,男孩却听得入迷...让我想起教你弹《雨滴》的日子。你总是抱怨自己弹不好,却不知道那些'错音'才是我最珍视的部分。"
第十一盘磁带里有一段长久的沉默,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当陈野再次开口时,声音轻得像耳语:
"穗安,现在是凌晨三点。我刚梦见了我们第一次相遇的场景...那天你穿着浅蓝色连衣裙,头发被雨水打湿贴在脸上。如果我当时知道这是我们故事的开始,一定会..."
录音突然中断,只剩下空转的沙沙声。
最后一盘磁带标注着"给五十岁的你"。许穗安深吸一口气才按下播放键。出乎意料,里面不是陈野的声音,而是一段钢琴二重奏——《永恒协奏曲》的完整版,一个声部是陈野的演奏,另一个声部空着,显然是留给她的。
演奏结束后,陈野的声音终于出现,比任何时候都要虚弱,却也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柔:
"生日快乐,穗安。现在,轮到你了。"
许穗安泪流满面地坐到钢琴前。时隔多年,她的手指依然记得那些音符。当她的旋律与录音中陈野的演奏完美融合时,阁楼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雨声和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二重奏。
雨停时,许穗安发现录音机自动切换到了下一首曲目——这是磁带里没有标注的惊喜。陈野哼唱着一首她从未听过的摇篮曲,声音越来越轻,最后消失在雨后的寂静中。
第二天,许穗安联系了基金会,宣布成立"陈野音乐记忆计划",要将这些录音数字化保存,并与陈野生前创作的乐谱一起,建成一个可供后人研究的音乐图书馆。
"这些不仅是回忆,"她在启动仪式上说,"更是一个音乐家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即使面对终结,也要创造美。"
当晚,许穗安做了一个梦。梦里是青松公寓的天台,年轻的陈野坐在那架旧钢琴前,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他转过头,对她伸出手:
"要合奏一曲吗?这次我不会轻易放手了。"
许穗安在梦中微笑,她知道,无论醒来与否,这场始于雨天的二重奏,永远不会真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