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一些随笔罢了
本书标签: 幻想  原创oc  原创作品   

海是倒过来的天(1)

一些随笔罢了

太平洋被宣布死亡的那个日子,我坐在礁石上,望着远方那片巨大而寂静的蓝色坟场。

  海风照旧卷着腥咸气息拂过面颊,但海浪的节奏却显得滞重迟缓,如同沉重的叹息。

  我伸出手指,轻轻触碰着脚下卷起的浪花,冰凉的液体无声地漫过指尖,又悄无声息退去,留下湿润的凉意。

  浪花退去后,几片枯黄的树叶赫然遗留在黑沉沉的礁石缝隙里,它们蜷曲着,边缘碎裂,不知被海水推送了多久,又不知还要再飘零多少里路。

  我想起那个被尘封的名字——夏衍,那些枯叶便如同他,如同我,如同我们无法挣脱的宿命。

  夏衍初来岛上时,身份是核电站工程师。

  他形容自己是“拾浪者”——每天从咆哮的浪涛中收集飘荡的浮物,或者打捞那些被海水冲散后漂荡至此的遗落物。

  他常常在退潮后独自在滩涂上行走,弯腰拾取贝壳、浮木、塑料瓶,甚至是被海水磨得光润的玻璃碎片。

  他总说,大海是世上最仁慈的拾荒人,它收容一切被陆地遗弃的漂泊之物。

  后来,太平洋沉疴日重,死亡的消息终于到来。

  夏衍却固执地留了下来,并把我这个失业的海洋生物记录员也拉进了他这所谓的“拾浪者”行列。

  他站在沙滩上,指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眼睛里的光却比海水更亮:“你看,这海是死了,可它遗落的那些碎片,还活着呢!”

  ——他的语气里竟透出某种执拗的欢欣。

  我们每天沉默地结伴而行,沿着海滩巡行。

  浪花卷过脚踝,又迅速退却,留下湿漉漉的沙地。

  他弯腰拾起一个被海水磨蚀得只剩下半截的玻璃瓶,对着灰蒙蒙的天光,仔细端详瓶身上模糊的刻痕。

  他喃喃道:“你看,这瓶子或许曾装过某个渔夫家里的油,或许曾装着远方姑娘的情书(……”

  他仿佛能看透每件残骸里埋藏的故事,如同虔诚的考古者,在海水冲刷的废墟里,解读着早已消逝的生命的密码。

  他收集那些瓶罐、浮木、褪色的玩具,甚至是一块奇异的石头,都小心翼翼地擦净,排放在我们那简陋小屋的窗台上。

  而那时的我,却只看见庞大无边的死亡气息。

  我的目光掠过他拾起的那些所谓的“遗物”,只看到残破,只看到终结,只看到被海水无情浸泡后注定腐朽的结局。

  海水的每一次涨落,都像一次徒劳的呼吸,那深沉的蓝色之下,生命已如灯灭。

  我冷眼旁观夏衍近乎痴迷的拾捡,心底却涌动着荒芜的悲哀。

  我们每日行走在这巨大无言的棺椁边缘,沉默的潮汐声,仿佛整个星球发出的沉重叹息。

  风暴终于降临了,那是海垂死前最后的剧烈抽搐。

  风在窗外咆哮,如同被囚禁的巨兽在撞击着牢笼的栏杆。

  雨水被狂风裹挟,猛烈地抽打着我们小屋的窗棂,发出密集而狂乱的声响。

  夏衍紧贴窗边站立着,眼睛一眨不眨地望向窗外那片混沌翻腾的黑暗。

  窗外,大海正以最狂暴的姿态展示它最后的生命力。

  狂浪如同巨大的山峦,在暗夜中层层叠叠地耸立起来,又带着毁灭一切的气势轰然砸向岸边。

  浪尖在闪电刹那的照耀下,碎裂成无数惨白狰狞的飞沫,如同垂死者喷溅的唾沫。

  风在房屋的缝隙间尖啸,仿佛无数幽灵在呜咽。

  “你看!”夏衍突然抓住我的手臂,声音被风声撕扯得断断续续,却带着一种异样的激动,“浪!那浪里……有光!”

  他手指颤抖地指向窗外。

  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在又一次撕裂夜幕的惨白电光中,艰难地望去。

  在那一瞬间,在那即将破碎的、山峦般的浪脊顶端,我竟真的瞥见了一点微弱、幽蓝、如同鬼火般的光晕,在浪花翻涌的惨白泡沫中一闪即逝,像极了垂死者瞳孔里最后一点微光的熄灭。

  “那是……”我喉咙发紧,声音被风吞没大半。

  “磷光!”夏衍几乎是吼出来的,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室内灼灼发亮,那光芒几乎盖过了窗外那转瞬即逝的幽蓝,“是那些死去的、沉在海底的微生物!它们被搅起来了!它们在发光!就在这风暴里,就在这最高的浪头上!”

  他脸上露出一种近乎狂喜的神情,仿佛在绝望的废墟里掘到了神迹的碎片,“海死了,可它还在挣扎!它的尸骸,还在发光!”

  我怔怔地看着他脸上那奇异的光彩,又望向窗外那不断被闪电照亮的、疯狂搏斗着的黑色海面。

  那一点微弱的、在毁灭边缘闪烁的幽蓝磷光,像一根冰冷的针,猛地刺穿了我心中那层厚厚的、名为绝望的坚冰。

  一种冰冷的战栗顺着脊椎蔓延上来,并非因为恐惧,而是源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生命那近乎残酷的韧性的震撼。

  风暴如一只狂暴的巨兽,最终耗尽了所有气力,在黎明前悄然退去。

  当第一缕灰白的光线艰难地刺破厚重的云层,我们推开被海水和杂物堵塞得吱呀作响的门,走了出去。

  眼前的景象如同创世初的混沌,又像世界终结后的荒芜。

  海滩已面目全非,仿佛被一只巨大的手反复揉搓、撕裂过。

  熟悉的礁石有的被移位,有的被彻底掩埋。

  粗粝的沙砾中,厚厚地覆盖着一层从未见过的、粘稠而闪烁着诡异光泽的深蓝色物质,如同大地流出的脓血。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到令人作呕的腥咸气息,其中还混杂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类似金属灼烧后的刺鼻气味——那是辐射尘埃的标记。

  远处,核电站那庞大的轮廓在惨淡的天光下沉默着,冷却塔如同巨大而空洞的墓碑,矗立在这片死寂之上。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狼藉的滩涂上。

  夏衍忽然停下脚步,蹲下身。在一片被那种深蓝粘稠物包裹的沙地上,半掩着一件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拂开粘腻的物质,那东西渐渐显露出来——是一个破碎的相框。

  相框的玻璃碎裂成蛛网,里面嵌着的照片早已被海水泡得模糊不清,只能隐约辨出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的轮廓,背景似乎是一片灿烂的向日葵花田。

  照片上的人脸已完全无法辨认,只剩下两团模糊的、温暖的色块。

  夏衍的手指轻轻拂过那碎裂的玻璃表面,久久凝视着照片里那两团模糊的暖色,仿佛要穿透那层被海水和时间侵蚀的迷雾,看清里面凝固的往昔。

  “这是谁的?”我问,声音有些沙哑。

  他摇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那模糊的影像上:“不知道。也许是岛上某个撤离的人丢下的,也许是更远的地方漂来的……是谁的都不重要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奇异的重量,“重要的是,它被冲上来了。它没有沉下去,没有消失。”

  他抬起头,望向远处那片颜色变得更深、更沉寂的海,“海死了,可它还在做着这件事——把沉下去的东西,重新推上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残破的相框从粘稠物中剥离出来,用海水简单冲洗了一下,然后紧紧握在手里。

  那张泡得模糊的照片,被他仔细地、珍重地,嵌进了我们小屋那简陋窗台上,一排拾来的残骸中间。

  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个来自深渊的、关于记忆与浮现的证物。

  在后来无数个灰暗的日子里,每当我望向窗台,看到那破碎相框里模糊的暖色人影,就觉得那片死去的海,正用它冰冷的、无意识的浪,固执地打捞着人类沉没的碎片,将它们送回岸边——如同一种无言的宽恕,或是一种冰冷的提醒。

  随着时间流逝,一种奇异的转变悄然发生在我们身上。

  或许是长年浸染在辐射尘埃和海洋死寂的气息里,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起初是指尖,在阳光下能隐约看到骨骼朦胧的轮廓。

  接着是手臂、脸庞,像覆上了一层薄而坚韧的琉璃。这变化缓慢而不可抗拒。我们并排坐在小屋门槛上,望着外面那片永恒的、灰蓝色的寂静。

  夏衍抬起手,对着光线,看着日光穿透他几乎完全透明的手掌,在地面上投下模糊而摇曳的光斑。

  “看,”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悲喜,“我们快变成海的一部分了。”

  那窗台上的相框,照片里模糊的暖色人影,在日复一日的光线下,竟也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缓慢地褪色、变淡,仿佛要融进空气里。

  它不再是唯一的证物。

  我们收集的那些浮木、瓶罐、奇形怪状的石头,甚至小屋本身的木板,也开始呈现出一种相似的、半透明的质感。

  它们静静地陈列着,仿佛不再是尘世的物件,而是沉入深海又被浪涛送回的记忆之结晶,脆弱而永恒。

  夏衍常凝视着它们,指尖划过半透明的浮木纹理,仿佛在阅读一部用海水与时间写就的无字书。

  某天黄昏,他忽然指着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那里,有东西在动。”

上一章 她的花 一些随笔罢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海是倒过来的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