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物理试卷发下来时,程小雨盯着那个鲜红的"58"愣了两秒。教室里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前排的陈远转过头,镜片后的眼睛带着几分嘲弄。
"听说某些特长生连基础题都不会做?"他故意提高音量,"这种水平也能拿科技竞赛奖?"
程小雨把试卷塞进抽屉,金属桌沿的倒刺扎进掌心。三个月前,当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宣布破格录取她时,台下那些探究的目光里就藏着这样的质疑——一个连高中都考不上的人,凭什么和他们坐在一起?
放学铃声刚响,张明就拦住了她的去路。"教务处正在讨论取消特长生的免试资格。"他晃着手机,屏幕上是一张她期中考试排名的截图,"猜猜是谁提议的?"
程小雨撞开他的肩膀冲了出去。秋雨打湿了校服外套,她跑过六个街区,站在"老赵维修"的霓虹灯牌下大口喘气。店铺已经打烊,但阁楼的灯还亮着。
"把门关上,冷风都灌进来了。"赵师傅头也不抬,烙铁在电路板上烫出一缕青烟。工作台上摊着本泛黄的笔记,程小雨瞥见页角印着褪色的五角星。
"我又不及格。"她抓起工作台上的电容,金属外壳在掌心发烫,"那些理论公式根本..."
"闭嘴。"赵师傅突然厉声打断,枯瘦的手指指向墙角的老式收音机,"知道为什么它收不到短波信号吗?"
程小雨茫然地摇头。
"因为调谐电路里的可变电容坏了。"老人扯过一张草稿纸,画下密密麻麻的公式,"但这些计算告诉你答案了吗?没有。是这里——"他戳了戳自己太阳穴,"和这里。"又拍了拍生锈的工具箱。
雨水从屋檐滴落在笔记上,程小雨突然看清了那个被反复涂抹的日期:1992.4.17。旁边是幅精密的结构图,标注着"量子纠缠态微波发射器"。
"这是什么?"
"垃圾。"赵师傅猛地合上笔记,金属义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下周市里有机器人比赛,你要闲得慌就去把这个改了。"他扔过来一个遥控车底盘,右侧电机明显是军工级的。
比赛当天,陈远带着他的全自动机器人走上展台,引来一片赞叹。那台机器人的算法论文已经发表在《青少年科技》上,评委们频频点头。轮到程小雨时,她只拿出个改装过的玩具车。
"这就是特长生的水平?"陈远轻笑。
程小雨按下启动键。小车突然解体,六个微型模块自动重组,在桌面上搭建成完整的战斗机器人。当它用激光笔精准点燃三米外的纸条时,全场寂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掌声。
"模块化自组技术!"评委主任激动地站起来,"这应用了哪个论文的成果?"
"没有论文。"程小雨看向脸色铁青的陈远,"修了三个月报废电器就会了。"
领奖时,一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拦住了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程小姐。"他递来的名片上印着"新纪元科技CEO 吴世勋",右手腕露出蚯蚓状的疤痕,"尤其是量子态稳定方案。"
程小雨浑身血液瞬间凝固——那是赵师傅笔记最后一页缺失的关键技术名称。
"我不明白您在说什么。"
"告诉赵工,92年的项目重启了。"男人俯身时,领带夹上的红色三角形刺入眼帘,"这次,我们需要他最好的学生。"
暴雨突然倾盆而下。程小雨摸到口袋里赵师傅今早塞给她的U盘,金属外壳刻着和名片上相同的三角标志。远处传来警笛声,她想起笔记边缘那句潦草的警告:
"别让红箭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