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最终在宜修的操作下以常在位份入宫,却没有了上一世那个侮辱性封号“莞”,赐居承乾宫东配殿。这宫室安排,本身已是恩宠信号——承乾宫为历代宠妃所住的寝宫。
新人叩拜皇后。景仁宫内,甄嬛在众新人中气质卓然。她三跪九叩:“臣妾甄氏,叩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快起来。”宜修声音温和亲切,带着嫡母的宽厚,“抬起头来,让本宫好好看看这位被本宫‘慧眼’相中的妹妹。”
甄嬛依言抬头,目光依旧恭谨低垂。
宜修细细端详,笑容温煦真诚:“果真是好模样,灵秀通透,本宫一见便心生欢喜。”她转向年世兰,“华妃妹妹,你说是也不是?”
年世兰艳丽一笑,虽对这新来的甄嬛无甚好感,但作为皇后娘娘的死忠粉,她对皇后的话绝对拥护:“姐姐的眼光自然是最好的。这甄常在看着……还算顺眼。”语气勉强,却给了皇后十足的面子。
宜修仿佛未觉年世兰的勉强,对甄嬛温言道:“既入了宫,便是自家姐妹。承乾宫离皇上近,你既在跟前,更要懂事体贴,好生伺候。本宫瞧你是个明白人,若有闲暇,常来景仁宫坐坐,陪本宫说说话,看看书也是好的。”
“谢皇后娘娘厚爱,臣妾惶恐,定当谨记娘娘教诲。”甄嬛再次福身,心中疑窦丛生,却只能恭顺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甄嬛的恩宠在皇后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升温。宜修常在皇帝面前,以闲谈方式“不经意”提及甄嬛的“聪慧”、“解语”、“颇有才情”,甚至“恰巧”让胤禛在御花园“偶遇”正在抚琴或读书的甄嬛。胤禛本对甄嬛并无过多印象,仅是觉得此人气质尚可。
但经皇后屡次“美言”和“巧遇”,自然多加留意,渐渐被其才情美貌所吸引,召幸渐多,赏赐不断。
宜修听过剪秋送来的消息,心中并无波澜,毕竟,她早就知道这位皇帝是个什么人了。
而这份宠爱,立刻刺痛了华妃年世兰的眼。翊坤宫内,她对着心腹颂芝怒道:“一个刚入宫的小小常在,也配得皇上如此青眼?皇后姐姐心善抬举她,她倒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颂芝劝道:“娘娘息怒,她不过是皇后娘娘瞧着新鲜,皇上给娘娘面子罢了。论恩宠,谁能越过您去?”
“哼!”年世兰冷笑,“本宫倒要看看,她能得意几时!”她对甄嬛的敌意毫不掩饰。御花园“偶遇”,必是冷嘲热讽;阖宫请安,必让甄嬛久站。她骄横跋扈,却独独在皇后宜修面前收敛几分,甚至带着依赖。
宜修对此心知肚明。她从未真正阻止年世兰对甄嬛的刁难,只在闹得太过时,温言劝一句“世兰妹妹性子直爽,甄常在莫要往心里去”,便将话题轻轻带过。她像一个纵容妹妹任性、又维持表面和谐的姐姐,看着年世兰这把锋利的刀,一次次砍向甄嬛这块她精心挑选的磨刀石。
甄嬛面对华妃的刁难,隐忍聪慧,不卑不亢,化解得滴水不漏,从不失态告状。这份隐忍和应对,反而更得胤禛怜惜。胤禛为此申斥过年世兰几次,虽未重罚,却让年世兰对甄嬛的嫉恨如野草疯长。
宜修冷眼旁观,心中冷笑。前世甄嬛害她饮鸩而亡的恨意,如同毒藤缠绕心间。此世,甄嬛还未经过打击,她要将甄嬛捧上云端,再让她心甘情愿地堕入地狱!
她早已通过隐秘渠道,不着痕迹地让甄远道卷入一桩比上一世更为严重的“过失”案,虽经多人求情并未涉及家族,仅甄远道一人被贬,却足以让甄嬛感受到皇权的冷酷和家族命运的脆弱。这份恨意的种子,已在甄嬛心中悄然埋下,只待浇灌催化。
——
一日请安,甄嬛眼下带着淡淡青影。宜修关切询问:“莞常在脸色不佳?可是伺候皇上辛苦?或是心绪不宁?”
甄嬛忙道:“谢娘娘关怀,许是昨夜未能安眠。”
宜修心疼道:“皇上勤政至深夜,你随侍在侧,更要爱惜自身。本宫这里有上好的‘沉水安魂香’,乃古方所制,清雅宁神,最是助眠。” 她示意剪秋取来紫檀木匣,亲手打开,清冷幽香弥漫。“此香以沉水香为君,辅以龙脑、苏合等物。你每日睡前焚少许即可。”她将匣子递给甄嬛,眼神慈和,“身子要紧。”
此时的甄嬛受宜修多次照拂,心里和很是感激涕零:“臣妾谢娘娘恩典!娘娘慈爱,臣妾无以为报!”
这“沉水安魂香”,正是宜修杀局的关键一环。香方本身无碍,但经由心腹调香师之手,掺入了极其微量的“引魂草”粉末。此物单独无害,长期吸入却会缓慢侵蚀精神,令人易倦、心绪难宁,意志薄弱。更关键,它对胤禛所服之物,有着奇特的“引导催化”之效——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