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康复中心的落地窗外,初冬的阳光稀薄地洒在物理治疗室的地板上。林高远额头抵着镜子,双手撑着墙面,左腿在康复师的指令下艰难地弯曲、伸直,再弯曲。每一次屈伸,豆大的汗珠就顺着紧绷的下颌线滚落,砸在光滑的地板上。镜面映出他紧咬的牙关和许知念专注记录的身影。
"停。"康复师托马斯按住林高远微微颤抖的膝盖,"今天到这里,你做得很好,林。"
林高远直起身,接过许知念递来的毛巾胡乱擦脸,视线扫过她平板电脑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标注的时间点:"许大记者,今天又记了我多少糗态?"
"专业术语叫‘康复进程可视化记录’。"许知念收起平板,把水杯塞进他手里,"托马斯说你膝盖的炎症指数降了0.8,肌肉代偿反应减轻了15%。"
"说人话。"林高远灌了口水。
"意思是,"许知念踮脚擦掉他颈后的汗,"我的男主角快杀青了。"
走廊尽头,ESPN的摄像机关闭了红灯。许知念挽着林高远慢慢往外走,康复中心的玻璃幕墙外,科隆大教堂的双塔浸在暮色里。
"下周回国测试赛,"林高远声音很轻,"如果过不了关..."
许知念捏了捏他的手臂:"托马斯说你的肌力恢复超预期。"
"万一呢?"他停住脚步,冬日的寒气从旋转门缝隙钻进来,"如果我真打不了奥运..."
"那就打不了。"许知念转身面对他,呼出的白气模糊了两人间的距离,"林高远,三年前我爱上的是球场上不要命的疯子,不是奥运冠军的头衔。"
林高远望着她,眼底的冰层裂开细纹。他忽然低头,前额抵着她的额头:"许知念,你这张嘴..."
"专业训练过的。"她笑着接话,下一秒被他吻住。远处传来圣诞市场的钟声,摄像师布莱恩悄悄举起相机。
--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
测速器发出尖锐鸣响——148km/h。乒乓球如银色子弹钉在对面球台底角,旋转着在胶皮上咬出白印。
"漂亮!"张教练猛地拍腿,"再来!"
场边,许知念的镜头追随着林高远。他左膝缠着黑色护具,移动时仍带着肉眼难辨的滞涩,但击球的爆发力已接近巅峰。最后一组多球训练结束,林高远撑着球台剧烈喘息,汗水浸透的红色队服紧贴脊背线条。
"感觉怎么样?"许知念关掉摄像机递水。
林高远掀起衣摆擦脸,露出紧实的腹肌和那道蜈蚣似的术后疤痕:"像背着沙袋跑步。"他拧开瓶盖突然笑了,"但沙袋快卸下来了。"
手机在包里震动。ESPN制片人马克的邮件标题刺眼:「《银球之下》粗剪版审阅意见」。
"怎么了?"林高远察觉她脸色变化。
许知念把屏幕转向他。邮件正文冷冰冰地列着条款:
「1.康复过程疼痛表情特写过多,削弱英雄叙事」
「2.建议删除科隆病房争执段落」
「3.最终版需加入赞助商镜头」
林高远扫过邮件,从球筐里捞起颗乒乓球:"记得里约决赛局我擦眼镜那次吗?"他忽然问。
"你生死关头耍帅?"
"当时眼镜腿断了。"林高远把乒乓球抛向空中,"我用胶带缠了三圈,怕你看见分心。"乒乓球落下,被他稳稳扣在掌心,"现在轮到你了,许记者。要妥协吗?"
许知念盯着他掌心的白色小球。训练馆顶灯的光落在那道疤痕上,像枚沉默的勋章。
"不。"她收回手机,"真的东西,一寸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