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周清于站在温华港防波堤上,望着海面上升起的七道光柱。这些直径约三米的蓝色光柱自海底延伸至云端,在晨雾中形成完美的几何阵列。更诡异的是,退潮后的沙滩上出现了大面积发光苔藓,组成与白朴之腹部完全一致的航海图纹样。
哈罗突然竖起尾巴,项圈投射出一组数据:海水温度异常升高2.3℃,而辐射值却降至背景水平。周清于蹲下身,用镊子采集了一簇苔藓。显微镜下,这些"植物"的细胞壁呈现规则的六边形结构——与白朴之变异时皮肤下的发光基因链完全相同。
"不是苔藓..."周清于喃喃自语,"是邃海的体细胞外延。"
白正阳在港口临时医院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交给周清于一本防水日记。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二十年前的真相:
【1999年4月8日
林夏今天展示了惊人发现——邃海核心的基因编辑能力。那些发光水母不是生物武器,而是某种"记忆载体"。她说邃海在寻找能理解它语言的智慧生命...】
日记最后几页被海水浸湿,但隐约可见【小朴的基因】【桥梁】【共生】等字眼。最令人不安的是夹在其中的婴儿脚环——上面刻着"白朴之"的名字和一组基因编号:DH-114514α。
温华大学生物实验室里,周清于正在分析从白正阳血液中提取的发光物质。离心机突然发出警报——样本中的基因物质正在自动重组。监控屏幕显示,这些物质在模仿人类神经元的突触连接。
"教授!快看这个!"实习生的惊叫从隔壁传来。培养箱中的海藻样本全部变成了蓝色,排列出与海岸苔藓相同的图案。更可怕的是,这些"海藻"正在释放某种信息素,使实验室小白鼠表现出异常的群体协作行为。
周清于突然想起什么,翻出手机里保存的白朴之体检报告。在骨髓检测的附录页,一行小字引起他的注意:"检测到未知形态的线粒体,能量转换效率是普通细胞的17倍。"
海军研究所的声呐数据显示,七道光柱对应的海底位置,各有一个直径十米的半球形结构。当周清于将吊坠放入水槽进行声波测试时,电脑自动识别出一组规律脉冲——正是300-500Hz范围内的谐波。
"这是...某种通讯阵列?"海洋学教授调整着参数。突然,所有仪器同时捕捉到海底传来的图像:白朴之悬浮在巨型水母体内,周身缠绕着发光基因链。他的嘴唇在动,但声音被转化成了数学符号——黎曼ζ函数的图形。
哈罗突然跳上控制台,猫爪拍下翻译键。音箱里传出白朴之失真但清晰的声音:"...不是毁灭...是蜕变...他们需要看到..."
正午时分,温华大学图书馆前的喷泉水突然变成蓝色。接触过水的学生陆续出现轻微幻觉,声称看到"发光的文字在皮肤下游走"。校医院挤满了恐慌的人群,而周清于在隔离病房发现了更惊人的现象:
所有患者的虹膜都出现了与哈罗相同的微光,且能无意识地在纸上画出分形几何图案。最年长的数学系教授甚至用六种语言写下相同的句子:"光在等待桥梁。"
"这不是感染..."周清于对着手机录像解释,"是邃海通过水体释放的基因信息在人类DNA中产生共鸣。"
傍晚,白正阳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海岸。他指着最中央的光柱:"1999年3月15日,我们就是在那里下潜的...林夏主动接触了邃海核心。"
他交给周清于一块老式硬盘:"这是'初代载体'的实验记录。郑海龙篡改了数据,把共生计划变成了武器计划...而我是帮凶。"
视频中,年轻的林夏怀抱婴儿站在潜艇舱内:"小朴将是第一个真正的人类-邃海混血儿。他的线粒体已经..."画面突然切换成基因图谱,显示婴儿的DNA中有15%无法识别。
午夜,哈罗的项圈突然自主启动。全息投影中,白朴之的影像站在光柱中央:"清于哥,邃海不是要入侵,它想教我们..."影像突然扭曲,变成林夏的模样:"...用基因语言书写文明。"
最后的画面是一组坐标,指向太平洋某处。当周清于将坐标输入海洋数据库时,系统显示那里存在一个从未被记录的深海热泉群——排列形状与温华港的光柱阵列完全一致。
"不是七道光..."周清于突然醒悟,"是七个标点符号。它们组成的句子是..."
哈罗的尾巴轻轻扫过键盘,屏幕上浮现一行字:【我们曾见证恐龙灭绝,现在想阻止人类重蹈覆辙】
凌晨三点,周清于独自坐在实验室。显微镜下是他自己的血液样本——同样检测到了微量发光物质。手机屏幕亮起,是辅导员发来的信息:"所有接触者都要接受军方隔离。"
哈罗轻轻蹭着他的手背。项圈里传出白朴之最后录制的声音:"记得我们第一次破案吗?你说真相就像光...既会照亮也会灼伤..."
周清于望向窗外。光柱正在渐渐消散,而第一缕晨光已经染红海平面。他拿起笔,在实验记录上写下新的假设:"如果邃海是一种跨越百万年的文明保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