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学楼地下储物间的基因信号发射器旁,周清于发现电源线的绝缘层有处细微的破损——不是自然老化,破损处的金属芯上缠着极细的铜丝,组成的纹路与1998年疫苗项目的“信号编码”完全一致。她用万用表接触铜丝,显示屏瞬间跳出组数字:“8612-05”,前四位是林薇当年的实验室分机号,后两位对应着老化学楼5楼的“信号接收室”——那是1998年项目用来监测菌株扩散的核心区域,火灾后被水泥封死,鲜少有人知晓。
“张恒肯定去过那里,”白朴之翻出老化学楼的建筑图纸,接收室的通风管道与地下储物间相连,图纸边缘有张被撕毁的便签残片,上面写着“信号中继器藏于……”,字迹是林母的。两人找到建筑工人,凿开5楼的封墙,里面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墙角的信号中继器上,还插着个U盘,外壳刻着“Z”——正是张恒名字的首字母。
U盘里没有菌株数据,只有段加密的音频,破解后是张恒与一个陌生男人的对话:“……信号发射器已经改装,能屏蔽疾控中心的监测,下周把‘靶向菌株’送到老地方……”陌生男人的声音经过处理,但背景里的“滴答”声,与市立钟表厂的老旧挂钟频率完全一致。钟表厂的废弃车间里,警方找到个隐藏的快递盒,里面装着支密封的试剂管,标签写着“靶向菌株-Ⅱ型”,管壁的碱基编码与张恒的激活剂完全不同——是针对1998年疫苗接种者后代的变异菌株,能绕过第一代的免疫屏障。
“他想针对志愿者的孩子下手,”周清于看着试剂管里的淡紫色液体,检测显示菌株活性高达95%,且添加了“信号伪装基因”,普通监测仪无法识别。试剂管的底部,有个极小的“V”字刻痕,是林薇的标记,旁边用激光刻着组碱基序列:“A-C-T-G-08”,末尾的“08”对应着林薇实验记录本的第8页,上面画着个“信号干扰器”的图纸:“可发出反向信号,暴露伪装菌株的位置”。
信号干扰器藏在接收室的天花板夹层里,外壳蒙着灰尘,开关上的指纹除了林薇,还有陈默的——他去年曾帮林薇打扫过接收室,见过这个装置。陈默赶来时,指着干扰器的接口说:“林薇学姐说,这个要和信号发射器配对使用,才能触发反向信号。”白朴之将发射器的铜丝与干扰器连接,显示屏瞬间亮起,全市的信号地图上,“市立小学”的区域闪烁着红色光点,旁边标注着“菌株已投放,活性80%”——距离小学放学只剩40分钟,孩子们随时可能接触到菌株。
市立小学的饮水机里,果然检测出靶向菌株,滤芯上缠着圈与快递盒相同的胶带。周清于将信号干扰器放在饮水机旁,显示屏立刻显示“菌株位置锁定:教学楼3楼储物柜”。3楼的储物柜里,藏着个微型信号发射器,正持续发出屏蔽信号,旁边放着张纸条:“5点前,带着志愿者基因样本到钟表厂,否则菌株扩散”——是陌生男人给张恒设的局,想借他的手拿到基因样本,自己坐收渔利。
钟表厂的钟楼里,陌生男人戴着口罩,手里举着个遥控器,“把样本交出来,我就关闭菌株发射器。”他的身后,绑着个小女孩,正是陈默表妹的同班同学,也是志愿者的后代。周清于注意到男人的袖口沾着极细的金属屑,与钟表厂的齿轮材质一致,“你是钟表厂的老工人?”男人身形一僵,口罩滑落,竟是钟表厂退休的维修工老郑——他曾是1998年项目的后勤人员,因挪用实验经费被开除,一直怀恨在心,这次与张恒勾结,想靠变异菌株勒索钱财。
“别废话,把样本拿过来!”老郑按下遥控器的红色按钮,小学的信号发射器发出“嘀”的一声,菌株浓度开始上升。白朴之突然将信号干扰器扔向老郑,干扰器发出的反向信号,瞬间让菌株的伪装基因失效,小学的监测仪立刻报警,警方趁机疏散学生。老郑见状,想启动备用的菌株罐,却被周清于用林薇的“反向抑制引物”泼向罐口,菌株接触到引物,瞬间失去活性。
“为什么你们总能破坏我的计划?”老郑疯狂地砸着遥控器,却发现按钮早已失灵——林薇在信号干扰器里加了“电磁脉冲装置”,能瘫痪周围的电子设备。钟楼的挂钟突然响起,时针指向5点,老郑看着窗外赶来的警察,突然瘫坐在地上,口袋里掉出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和林母的合影,背面写着“1998.06.15”——正是林母生日,也是疫苗接种的第一天,他曾是林母最信任的后勤组长。
“林淑琴当年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选错了路,”白朴之捡起照片,背面的字迹边缘,有林母后来补的小字:“一念之差,殊途陌路”。老郑看着小字,突然捂着脸哭了:“我后悔啊……当年不该贪那点钱,更不该跟着张恒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警方在老郑的住处,找到份“勒索计划”:他想拿到志愿者基因样本,与境外公司交易,制造针对特定人群的“基因武器”,张恒只是他的棋子。计划的最后一页,贴着张林薇的照片,照片上的她正拿着信号干扰器,旁边写着“警惕”——是老郑当年偷偷拍下的,却从未放在心上,直到被干扰器制服,才明白林薇早就预判了他的阴谋。
老化学楼的信号接收室里,周清于和白朴之将信号发射器、干扰器、靶向菌株一起放进新的展示柜,旁边陈列着老郑的勒索计划和那张合影,下方用红字写着:“每一段信号,都藏着真相的痕迹;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善恶的归途”。
陈默带着表妹和被救的小女孩赶来,女孩手里拿着支林薇留下的“儿童防护剂”,瓶身贴着张卡通贴纸,画着个碱基符号:“A-C-T-G”。“林薇学姐说,这个能保护我们这些小朋友,”女孩将防护剂放在展示柜里,“现在我知道了,保护我们的不只是试剂,还有像学姐一样的人。”
市立小学的操场上,“科学守护宣讲会”正在举行,白朴之拿着信号干扰器的模型,给孩子们讲解林薇如何用科学智慧保护大家。周清于站在旁边,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突然发现操场的宣传栏上,贴着张新的海报,上面是林薇的照片,配着一行字:“科学不是武器,是守护每个孩子的铠甲”。
老化学楼的5楼,风从接收室的窗户吹过,带着远处小学的欢声笑语。周清于看着信号发射器的显示屏,上面的红色光点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片绿色的安全区域。白朴之碰了碰她的胳膊,指向窗外的夕阳,阳光洒在老化学楼的墙面上,林薇当年刻下的“V”字标记,在余晖里泛着温暖的光。
“你说,林薇学姐是不是早就知道,我们能守住这里?”周清于轻声问。
白朴之看着展示柜里的试剂管,笑了笑:“她不是知道,是相信——相信总有人会带着敬畏之心,把这份守护传下去。”
接收室的角落里,那台老旧的信号中继器突然发出声轻微的“嘀”声,显示屏上跳出组碱基序列,与林薇实验记录本上的完全一致,像一句跨越时空的回应,落在两个少年的心里。而远处的市立钟表厂,工人正在拆除废弃的车间,墙角的老旧挂钟停止了摆动,仿佛为这场持续二十年的阴谋,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市立中学的“科学伦理”选修课上,老教授拿着信号发射器的模型,给学生们讲述林薇母女的故事。黑板上的基因序列旁,画着个小小的信号塔,旁边写着:“真正的科学信号,永远向着守护生命的方向传递”。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学生们的课本上,书页里关于“基因伦理”的章节,被无数只稚嫩的手轻轻摩挲,像在触摸那些藏在信号背后的,关于责任与坚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