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深秋的清晨,总店的玻璃门刚推开,就有熟客提着保温桶进来。墙上的电子钟显示“上午七点”,柜台上的桂花糖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门外的桂花香飘得很远。#Lili系着藏青色围裙,正在给新出炉的糖画装盒,鬓角的白发被阳光照得发亮。
穿风衣的女士(把保温桶放在柜台上):“Lili姐,我妈让我送点南瓜粥,说你肯定又没吃早饭。”她指着墙上的分店地图,“北京分店的樱花糖卖断货了,我侄女在那边排队,说要等下周才能补货。”
Lili(接过保温桶,指尖触到桶身的温热):“让她别急,#晓妍昨天已经安排空运了。这孩子,总把货备得那么足,生怕委屈了顾客。”
场景办公室里,#晓妍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跃。屏幕上是全国分店的实时销售数据,每个城市的图标都闪着不同颜色的光。桌角的相框里,是十年前团队在葡萄架下的合影,那时#晓妍还扎着马尾辫。
助理(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份报表):“晓妍总监,上海分店想加推‘老字号联名款’,和那边的蝴蝶酥店合作,您看可行吗?”
晓妍(指着屏幕上的消费数据):“可行。上海的顾客对‘复古混搭’接受度高,就用咱们的麦芽糖裹蝴蝶酥碎,包装用老报纸风格,文案写‘小时候的两种甜,今天遇见了’。”她顿了顿,“让设计部加个小细节,糖盒里放张老上海的糖纸,增加点念想。”
助理(点头记下):“还有个事,#小宇的‘节气糖’系列想加个‘霜降款’,用柿子和栗子做原料,说是符合‘霜打柿子甜’的老话。”
晓妍(笑了):“让他放手做,原料我已经让采购部盯着了,保证用河北的磨盘柿,甜得很。”
场景研发室里,#小宇戴着白大褂,正用镊子往糖坯上嵌冻干的桂花。他比十年前高了不少,眉眼间有了沉稳的样子,但说起糖来,眼睛还是像当年在实验室里一样亮。
实习生(举着块试做的糖):“宇哥,这‘霜降糖’的甜度是不是太高了?我测了三次,甜度值都超过标准线。”
小宇(接过糖,放在鼻尖闻了闻):“加百分之五的梨汁,既能降甜度,又能带出柿子的果香。”他指着墙上的老照片,“你看这张,十年前Lili姐做的柿子糖,就加了梨汁,当时我还嫌不够甜,现在才懂她的心思。”
实习生(凑近看照片):“这是总店刚开业的时候吗?柜台好小啊。”
小宇(点头):“当时连恒温箱都没有,冬天做糖得守着煤炉,Lili姐的手冻得全是裂口,还是坚持每天试做。”他拿起块做好的霜降糖,“咱们现在条件好了,但这股子认真劲不能丢。”
场景午后的花店,#宇轩正在给向日葵剪根,花店里的甜香比别处浓——这是他的秘诀,在花肥里混了点糖渣,花长得格外精神。墙上的架子上摆着糖果店的礼盒,每个礼盒都配着不同的花束,“樱花糖配粉玫瑰”“姜糖配向日葵”,标签上写着“甜配香,日子旺”。
戴围巾的男生(指着“喜糖花束”):“宇轩叔,我下周结婚,就要这个!糖用你们家的龙凤呈祥款,花多加几支百合,我媳妇喜欢。”
宇轩(麻利地包着花):“放心,糖给你用最新鲜的,每颗都裹着金箔,像当年Lili找的那张清代喜帖上写的一样。”他往花束里加了支满天星,“这花代表‘甜甜蜜蜜,细水长流’,和过日子一个道理。”
男生(笑着说):“我爸妈当年结婚,就吃的你们家的糖,现在轮到我了,真巧。”
宇轩(把花束递给他):“这不是巧,是缘分。咱们的糖啊,就爱跟着缘分走。”
场景傍晚,总店打烊后,团队聚在葡萄架下。当年的小葡萄藤已经爬满了整个架子,叶子虽然有点黄,但还是透着生气。桌上摆着刚做的糖,有#Lili的芝麻糖,#晓妍的樱花糖,#小宇的节气糖,#宇轩的花蜜糖,像场甜蜜的聚会。
晓妍(剥开颗芝麻糖):“今天北京分店的店长说,有个老太太每周三都来买芝麻糖,说吃着像她老伴当年给她买的味道。”
Lili(望着葡萄藤,声音轻轻的):“那是张大爷的老伴,张大爷走之前,总来买芝麻糖,说‘我家老婆子就好这口’。”她拿起颗糖,放在嘴里,“甜里带点苦,苦里又藏着甜,和日子一样。”
小宇(拿出个新设计的糖盒):“我做了款‘回忆糖盒’,里面放着不同年代的糖——六零后的水果糖,八零后的大白兔,现在的互动糖,让年轻人尝尝长辈的甜,让长辈看看现在的甜。”
宇轩(给每个人倒了杯蜂蜜水):“我明天让花店给每个糖盒配支勿忘我,提醒大家别忘了老味道。”
场景周末的“老顾客茶话会”上,二十多位熟客围坐在葡萄架下,每人面前摆着杯花茶和盘糖。有位头发全白的奶奶,正拿着#小宇做的互动糖,对着麦克风说话,糖珠变成了温暖的橙色。
白发奶奶(对着麦克风,声音有点颤):“我第一次来店里,还是Lili丫头给我递的试吃糖,现在我孙女都来这儿买糖了。”她指着桌上的糖,“这糖啊,越做越好,但那股子热乎劲没变。”
穿校服的女生(举着手):“Lili奶奶,我是少年糖果工坊的学员,现在在学做会发芽的糖,您能给我提点建议吗?”
Lili(拉过女生的手):“建议就是,别怕犯错。当年我把糖熬糊了,#宇轩说‘糊味也是味,下次记着就行’。做糖和做人一样,得允许自己不完美。”
场景打烊后,#Lili站在店门口,看着街上的路灯亮起来。总店的招牌在夜色里闪着暖黄色的光,上面的“甜蜜”两个字,是#宇轩当年亲手写的,笔画里还带着点抖,现在看却格外亲切。
宇轩(走过来,递给她件披肩):“起风了,披上吧。”他指着街角,“#小宇带着学员在那边摆了个小摊子,教孩子们做简易互动糖,好多家长在拍视频呢。”
Lili(往街角望去,能看见#小宇举着糖的身影):“真好。当年我们在夜市摆摊,也像他们这样,怕人看,又盼着人看。”
宇轩(笑了):“现在不怕了,咱们的糖啊,早就把人心捂热了。”
场景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晓妍正在改明年的营销计划。电脑旁的日历上,圈着个特别的日子——总店开业二十周年。她拿起手机,给团队群发了条消息:“周年庆搞个‘甜蜜接力’活动吧,让老顾客带新顾客做糖,每对组合送本糖故事集,怎么样?”
旁白消息刚发出去,就收到了回复。#小宇发了个举着糖的表情包,#宇轩回了句“我让花店准备花束”,#Lili回了个笑脸,后面跟着句:“再加锅芝麻糖,让大家尝尝刚出炉的热乎甜。”
晓妍(看着屏幕,嘴角扬起笑意):“就这么定了。”
旁白月光透过葡萄架,照在桌上的糖盒上,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不同的甜——有老手艺的扎实,有新创意的灵动,有伙伴们的牵挂,有顾客们的念想。这些甜混在一起,像条长长的河,从当年的小厨房流到现在的全国分店,还要流向更远的地方。
场景临睡前,#Lili翻开那本泛黄的《民俗糖果考》,扉页上的字迹已经有点模糊,但“甜是永恒的”那几个字,还是看得清清楚楚。她拿起笔,在空白页写下:“今天,有个老顾客说,他带孙子来买糖,就像当年他爸带他来一样。原来永恒的不是糖,是藏在糖里的爱,一辈传一辈,永远不会化。”
旁白窗外的月光落在书页上,把字迹照得暖暖的,像颗刚出炉的芝麻糖,甜得踏实,甜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