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风波并未让马嘉祺和桑颖退缩,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在桑颖的引导下,马嘉祺开始尝试着抛开偶像包袱,真正去感受角色的情感。他不再仅仅依靠技巧去表演,而是学会了从内心出发,用真实的情感去诠释角色。
这种转变,让导演和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大为赞赏。
“嘉祺,今天这场戏太棒了!”导演在监视器前兴奋地喊道,“就是这种感觉,真实、自然,有灵魂!”
马嘉祺走回休息区,桑颖递给他一瓶水,笑着说:“恭喜你,找到了表演的真谛。”
马嘉祺接过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看着桑颖:“这都要谢谢你,是你让我明白,表演不是模仿,而是成为。”
两人相视而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默契的暖意。
然而,真正让两人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那天,剧组在郊外的一个废弃片场拍摄一场夜戏。不料中途天降暴雨,电闪雷鸣,剧组不得不紧急停工。桑颖因为收拾剧本慢了一步,和马嘉祺一起被困在了片场的一个小仓库里。
仓库里光线昏暗,只有窗外偶尔闪过的 lightning 能短暂照亮四周。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顶和窗户上,发出巨大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灰尘味。
“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雨。”桑颖抱着胳膊,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冷吗?”马嘉祺见状,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她的肩上,“先披着,别感冒了。”
外套上还带着他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温暖而安心。桑颖脸颊微热,小声说了句“谢谢”。
两人坐在一堆旧道具上,一时无话。只有暴雨声在耳边轰鸣。
“说起来,我小时候也很怕打雷。”马嘉祺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每次打雷,奶奶都会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唱童谣。”
桑颖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后来进了娱乐圈,一个人住大房子,打雷的时候反而不怕了,因为……”他顿了顿,苦笑道,“因为习惯了孤独。”
桑颖的心微微一疼。她也分享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住在老城区,一到下雨天,屋顶就会漏雨,我爸就会拿个盆在下面接水,叮叮当当的,像在演奏。我妈会在旁边做饭,油烟味混着雨水的味道,特别有家的感觉。”
两人就这样,在昏暗的仓库里,伴随着窗外的风雨声,分享着彼此的童年故事和梦想。马嘉祺说起自己最初对音乐的热爱,说起那些在练习室里挥洒汗水的日夜,以及后来逐渐被名利和规则裹挟的无奈。桑颖则说起自己对文字的痴迷,说起成为一名优秀编剧的梦想,以及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坚持与迷茫。
他们发现,尽管身处不同的世界,却有着许多相似的感受和追求。
说着说着,马嘉祺看到角落有一把落满灰尘的旧吉他。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来,试了试音,竟然还能弹。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东西。”他笑了笑,坐在桑颖身边,轻轻拨动了琴弦。
一段舒缓而温柔的旋律在仓库里响起,不同于他在舞台上演唱的任何一首歌曲,这首曲子充满了私密的情感,像是在诉说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桑颖惊讶地看着他。
“一首没写完的歌,”马嘉祺看着琴弦,眼神温柔,“一直没敢给别人听。”
他轻声唱了起来,声音低沉而真挚:
“雨落下来的时候,世界变得安静,
只有心跳的声音,和你呼吸的频率。
躲在时光的角落,听风讲过去,
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都藏在旋律里……”
他没有唱完,只是停在那里,轻轻拨动着琴弦。仓库里只剩下雨声和琴声,以及两人之间逐渐升温的暧昧气息。桑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像擂鼓一样。她看着马嘉祺专注的侧脸,灯光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心跳,好像也跟着那旋律,乱了节拍。
马嘉祺的生日到了。按照惯例,公司为他安排了盛大的生日会和粉丝见面会。然而,在喧嚣过后,桑颖找到了他,递给他一个包装简单的盒子。
“生日快乐。”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马嘉祺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有些年头的老电影分镜集,纸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得很好。
“我在旧书店淘到的,听说很难得。”桑颖解释道,“我知道你喜欢电影,希望你喜欢。”
马嘉祺小心翼翼地翻看着那本分镜集,里面详细记录了经典电影的镜头设计和场景构思,每一页都透着年代的质感。他抬起头,看着桑颖,眼神里充满了感动:“桑颖,谢谢你,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他看着她,有那么一瞬间,几乎要脱口而出那句在心里盘旋了很久的话。然而,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经纪人徐莹打来的工作电话,提醒他接下来还有一个采访。
马嘉祺的眼神黯淡了一下,接起电话,语气恢复了职业性的冷静。
看着他重新戴上“偶像”面具的样子,桑颖心中那点刚刚升起的悸动,也随之慢慢沉淀下去。
而这一切,都被暗中观察的经纪人徐莹看在眼里。她敏锐地察觉到了马嘉祺和桑颖之间不同寻常的气氛,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从那天起,她开始暗中调查桑颖的背景,并且更加严格地管控马嘉祺的行程,减少他和桑颖单独相处的时间。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悄然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