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青梧墨砚
本书标签: 古代  古风  女强 

管家肥马藏隙

青梧墨砚

翌日卯时,沈清梧揣着账本躲进西市“王记豆汁”摊。摊主王老头正用长柄木勺搅动着紫铜锅里的豆汁,那锅擦得锃亮,映着晨光。她要了碗豆汁,就着焦圈吃,酸馊味混着焦香,正是沧州百姓最爱的早点。

旁边桌坐着两个提鸟笼的老头,笼子里的画眉正“啾啾”叫着。一个穿蓝布马褂的老头嘬着牙花子:“听说了吗?转运使府昨晚进了贼!”

“瞎扯!”另一个戴瓜皮帽的老头磕了磕烟斗,“我今早看见管家福安骑马去绸缎庄,那马屁股上还挂着半片黑布呢,跟官府画影图形里的飞贼一个色!”

沈清梧心头一动,付了钱往绸缎庄走。刚到街口,就见一匹高头大马停在“锦绣阁”门口,马背上的肥管家正扯着嗓子喊:“掌柜的!给我家老爷拿两匹最新的云锦!要雨过天青色的!”

这管家叫福安,穿件石青色团花锦袍,腰间玉带扣擦得发亮,手指上套着三枚翡翠戒指,说话时唾沫星子直溅。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厮,一个捧着银镶玉的鼻烟壶,一个拎着个食盒,里面飘出蜜饯的甜香。

“福管家,”绸缎庄掌柜堆着笑迎出来,“雨过天青早就卖完了,只剩这匹‘海天霞’,您看……”

福安眯眼瞧了瞧,忽然瞥见沈清梧站在街角,手里还攥着半片染血的帕子——那是她故意露出来的。管家脸色骤变,肥手一挥:“不要了!”他翻身上马,马蹄踏碎青石板上的露珠,慌慌张张往转运使府方向跑。

沈清梧立刻跟上。转运使府在州衙东边,是座三进的青砖大院,门前蹲着两尊石狮子,却在狮子爪下垫着木板——据《沧江志》说,这是商人暴富后“压风水”的讲究。门房里钻出个穿皂衣的家丁,腰间别着根水火棍,脸上长着颗媒婆痣。

“看什么看!”家丁吐了口唾沫,皂衣袖口磨得发白,却在肘部补了块新布,“再看把你当贼抓了!”

沈清梧收回目光,装作路过,却瞥见门房墙上贴着张告示,画着个蒙脸飞贼,旁边写着“悬赏百两”。告示边角卷起,露出底下另一张旧告示——正是三年前李月娘的“失足落水”通报,墨迹已晕染成灰黑色。

三更时分,沈清梧扮成送菜的村姑,混进转运使府后院。厨房外的泔水桶里飘着鸡骨头和鱼肚,几个厨子正围着灶台喝酒,其中一个光膀子的胖厨子打着饱嗝:“老爷今晚又赏了条鲥鱼,那滋味……”

她贴着墙根溜向书房,廊下的羊角灯笼发出昏黄的光,照亮廊柱上的缠枝莲雕纹,却在转角处缺了块——像是被利器砍过。书房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算盘珠子的响声。

“都处理干净了?”是福安的声音。

“回管家,”另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芦苇荡那几个,都‘请’到江里喂鱼了。就是那本账……”

沈清梧捅破窗纸,只见福安坐在紫檀木书桌后,手里把玩着颗东珠,桌上摊着本红绸封面的账册。他对面站着个穿青色比甲的丫鬟,梳着双丫髻,鬓边插着朵绒花,正是白天在绸缎庄见过的那个丫鬟。

“账在土地庙被那女仵作拿了!”福安猛地将东珠拍在桌上,“不过没关系,老爷说了,京里有人罩着……”

话音未落,院墙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夜——半——三——更——” 紧接着是声猫叫,凄厉异常。

丫鬟脸色发白:“管家,那猫……像是月娘养的那只‘雪团’……”

福安肥脸一颤,抓起桌上的紫金釉水盂砸向窗户:“胡说!那贱婢早喂鱼了!”水盂砸在窗棂上,碎瓷片溅到沈清梧手背上,划出道血痕。

“谁?!”福安吹灭烛火,拔出墙上的宝剑。

沈清梧转身就跑,刚拐过月亮门,就见假山后飞出枚铜钱,“叮”地打在追来的家丁手腕上,那家丁痛呼一声,钢刀掉在地上。她趁机躲进柴房,听见福安在外面骂:“给我搜!就是只耗子也给我揪出来!”

柴房里堆着干草,墙角有个狗洞。沈清梧爬出去,发现洞外蹲着个黑影,手里捏着支湘妃竹扇。

“跟我来。”黑影低声道,正是谢云峥。他身上换了件粗布短打,却在领口露出半截月白里子,腰间双鱼符不见了,换成了串普通的铜钱。

两人摸黑穿过花园,沈清梧瞥见荷塘里漂着个瓷娃娃,正是李月娘绣帕上画过的样式。谢云峥忽然停步。

上一章 觥筹交错藏机 青梧墨砚最新章节 下一章 肥鹅扑棱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