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触电般缩回手,耳朵更红了。陶然别扭的重新启动测温仪,却在数据波动中,捕捉到某种陌生的温暖。第二次尝试时他们达成奇妙平衡,陶然用算法优化发酵曲线,汪葵凭借手感调试温度,甚至加入了一手“直觉”作为达成奇妙平衡。
当蛋糕在烤箱中慢慢膨胀时,两人屏息凝视,像等待实验结果的小学生,汪葵带上工人手套取出蛋糕,陶然立刻举起相机拍摄,记录脱模时的完美弧度。
切开蛋糕的瞬间,巧克力将如熔岩流淌,空气里弥漫着胜利的气息,汪葵插起一块递给陶然:“尝尝。,科学和魔法的混合产物。”
陶然咬下第一口,精密计算过的甜度与意料之外的软绵在舌尖碰撞。陶然忽然意识到那些无法被公式化的“误差”,比如汪葵偷偷撒入的肉桂粉,搅拌时窗边吹来一阵风,而这才是使结果超乎数据的美妙变量,陶然郑重的在笔记本写下新结论:“人类情感产生的误差具有正向催化作用。”
夕阳斜照进厨房,两人的影子在地面交叠,汪葵的围裙沾满面粉,陶然的实验服袖口沾着巧克力,他们分享着失败的焦块与成功的蛋糕,笑声里混着科学术语与烘焙俗语。
“或许这就是生活最完美的反应方程式,理性与感性在恰到好处的温度下生成无可替代的甜蜜产物。”陶然在笔记本右下角写下这一句话。
收拾残局时,汪葵突然停下擦拭台面的动作,手指无意识的在面粉痕迹上画着圈:“对了,陶然。”
汪葵转过头看向正认真清洗电子秤的陶然:“我们班今天来了个转学生叫林小满,你知道吗?”
陶然动作一顿,水珠从秤盘边缘滴落:“李小满?”
陶然思索着记忆:“没听说过。最近学校转学生名单里有这个名字吗?”
陶然习惯性的打开手机查阅校园论坛。却被汪葵摇头打断:“不是普通的转学生,我发现墨川好像认识她。”
“墨川?”陶然眉头微皱。墨川是他们神秘小组的队长,这个神秘小组总能在看似普通的事件中,嗅到不寻常的气息。
陶然是因为一次化学竞赛的异常数据被墨川招入小组,而汪葵则是因为“直觉是解题”被发觉。
“墨川认识无可厚非,但也或许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陶然嘴角笑了笑。
汪葵抿了抿嘴唇,指尖捏着围裙上的草莓图案:“我和林小满在同一个宿舍,无意间发现了林小满左肩有块形状奇怪的胎记。上周自从第二次实验室委托结束后,我们不是在旧图书馆整理档案时发现了一本1940年代的医学手册吗,里面记载着某种罕见的遗传标记……和林小满的那一个一模一样。”
陶然猛的抬起头,红外测温枪差点滑落。“胎记、1949年代、遗传标记”--这些关键词瞬间触发他脑中某个潜伏的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