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黑岩堡:裂隙之眼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克苏鲁 

第一章 尘封的信笺

黑岩堡:裂隙之眼

伦敦的雨,下得毫无章法。豆大的雨点狠狠砸在研究所高耸的维多利亚式窗棂上,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噼啪声,像无数冰冷的手指在焦躁地叩击。窗内,顶灯投下略显惨白的光晕,勉强驱散着庞大阅览室深处书架的浓重阴影。空气里浮动着旧纸张、陈年墨水和不易察觉的霉味混合而成的独特气息,对艾丽丝·温斯顿而言,这味道熟悉得如同呼吸——这是知识沉睡的味道,是她十年考古生涯的底色。

此刻,她正埋首于一堆刚从阿尔卑斯山麓某个修道院遗迹运抵的残破古籍中。指尖拂过粗砺泛黄的羊皮纸页,上面那些褪色的墨迹、模糊难辨的插图和艰深晦涩的古代方言,构成了一幅幅等待破译的密码图。她眉头微蹙,全神贯注,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试图从那些扭曲的线条里拽出被漫长时光掩埋的真相。手边的笔记本摊开着,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符号的推测、词根的联想以及一个个打着问号的猜想。窗外恼人的雨声和室内恒温系统低沉的嗡鸣,都被她强大的专注力过滤成了遥远的背景噪音。

“温斯顿博士?”一个略显犹豫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凝滞的寂静。是年轻的实习生梅根,抱着一摞摇摇欲坠的新档案盒,脸上带着打扰的歉意,“这批从北威尔士来的石雕拓片初步分析报告,放在您桌上?”

艾丽丝抬起头,揉了揉因长时间聚焦而有些酸涩的眼角,一抹职业性的温和笑意驱散了研究时的严肃:“谢谢你,梅根。就放那儿吧。”她的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无声地叹了口气。时间,永远是她最稀缺的奢侈品。

梅根轻手轻脚地放下盒子,好奇的目光扫过艾丽丝面前那本厚重、封面几乎完全剥落、书脊用粗麻线勉强固定的古籍:“还在啃那块硬骨头?听卡文迪许教授说,这卷东西比密码还难缠。”

“硬骨头才值得下功夫,”艾丽丝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执着,指尖轻轻点了点书页,“你看这里,这个反复出现的复合符号,结合旁边这段关于‘山之心’、‘永恒之影’的描述…我总觉得,它指向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是一个…被刻意遗忘的容器。”她眼中闪烁着考古学家特有的、对谜题近乎狂热的兴奋光芒,那是发现未知前的预兆。

梅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对导师这种沉浸于抽象符号世界的状态早已习惯:“您总是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那我先不打扰您了。”她轻巧地退了出去,阅览室厚重的木门在她身后无声合拢,将雨声隔绝得更远了些,也将艾丽丝重新抛回书页与尘埃构筑的孤岛。

雨势似乎减弱了些,敲打玻璃的声音不再那么急促,变成了细碎的沙沙声,像无数蚕在啃食桑叶。艾丽丝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目光重新落回那本古籍。她小心翼翼地翻过一页,脆弱的纸张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下一页的内容更加残破,大片的污渍和虫蛀的孔洞让解读变得近乎不可能。她有些泄气,指尖无意识地沿着书页边缘摸索,试图找到一点可用的信息。

就在她的指腹滑过靠近书脊内侧、最不易翻动的那一页边缘时,一种极其细微的、异样的凸起感突然传来。不是纸张本身的纤维纹理,也不是虫蛀的坑洼,更像是有东西被精心地夹藏在了书页最深处、与书脊粘合的狭窄缝隙里。

她的心猛地一跳。多年与古籍打交道的经验告诉她,这种触感绝不寻常。她立刻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屏住呼吸,从工具盒里取出一柄薄如柳叶、尖端极其细密的特制镊子。动作变得无比轻柔,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镊尖探入那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异常谨慎地拨弄、试探。指尖传来极其微妙的阻力,接着是极其轻微的一声几乎被尘埃吸收的“嘶啦”——一片薄如蝉翼、颜色比周围书页更暗沉的东西,被镊子极其缓慢地、完整地剥离了出来。

那不是纸。触手冰凉,带着一种奇异的韧性,是处理过的、年代极其久远的羊皮纸。它被对折着,尺寸不大,却透着沉甸甸的神秘。

艾丽丝将它放在摊开的笔记本雪白的纸页上。羊皮纸的边缘已经磨损得有些毛糙,颜色是一种深沉的、接近泥土的棕褐,仿佛浸透了几个世纪的时光。她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虔诚,用镊尖极其轻柔地将它展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行用深褐色墨水书写的字迹。那墨水并非寻常,在阅览室偏冷的光线下,笔画的边缘似乎泛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极其幽微的暗红光泽,如同干涸的血迹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字迹本身则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熟悉感——瘦长、锋利,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优雅,每一个转折都像用刀锋刻下,与她记忆中某个档案里记载的、早已被定性为“非正常死亡”的十九世纪神秘学学者——埃德加·费尔法克斯的笔迹特征高度吻合!

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着。她逐字读下去:

> “致追寻影子的后继者:

>

> 当心你所渴求的真相,它往往以噩梦为食粮。

>

> 暮色镇(Dusktown)之畔,黑岩堡(Blackstone Keep)非石所筑,乃由失落的时光与禁忌的契约浇铸。其基石之下,非金非银,沉睡着‘裂隙之眼’(The Eye of the Rift)——此非吾等所能命名之物,乃彼界投来的一瞥,贪婪地汲取着此世的鲜活。

>

> 领主阿卡尼斯(Lord Arkhanis)非为守护,实为囚徒。其血脉,即钥匙,亦为锁链。仪式未竟,祭品逃离,平衡已倾。高塔之影日益扭曲现实,森林低语着疯狂的祷词。它即将醒来。

>

> 若汝心志坚逾钢铁,目光敢直视深渊,或可寻得堡中‘观星台’下,吾封存之物。然切记:所见即所缚。汝之脚步,将是唤醒终焉之潮的第一滴雨。

>

> —— 一个因知晓太多而沉沦的魂灵”

每一个词都像冰冷的铅块砸进艾丽丝的脑海。“裂隙之眼”?“彼界投来的一瞥”?“领主为囚徒”?“仪式未竟”?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一种完全超越了她过往所有考古认知的恐怖图景。这不再是什么失落宝藏的童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一种源自世界根基的亵渎气息和迫在眉睫的毁灭预警。寒意顺着她的脊椎蛇一样向上爬升,握着镊子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强迫自己移开目光,看向羊皮纸的另一部分。那是一幅地图,线条用同样的深褐色墨水勾勒,笔触精细得令人发指。

地图的中央,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结构复杂到令人眼晕的堡垒——黑岩堡。尖塔如怪物的獠牙刺向图卷上方象征天空的留白,城墙的走势扭曲盘绕,透着一股非自然的乖张。堡垒被浓密的、用无数细密小点表示的森林包围,一条蜿蜒的河流如同巨蟒般缠绕其山脚,最终消失在堡垒下方一个特意用交叉阴影线标注的深不见底的区域旁,那里标记着一个醒目的、由三个嵌套的同心圆和中央一只抽象竖眼组成的符号——正是信中提到的“裂隙之眼”!

地图的左上角,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标记着“暮色镇”。一条极其隐蔽的、几乎被刻意画得断断续续的小径,从暮色镇边缘延伸而出,诡异地避开森林中所有看似正常的道路和猎人小屋,如同一条潜行的毒蛇,最终消失在黑岩堡东侧一处用微小星号标注的地点旁。旁边有一行细若蚊蚋的注释:“月晦之夜,石泣之时,此处可通幽径。”

然而,让艾丽丝浑身血液几乎瞬间凝固的,是地图本身存在的巨大悖论!她的专业素养瞬间启动,大脑飞速运转。地图上标注的山脉走向、河流的精确弯曲度、甚至几处明显的地质断层线… 这些细节与她脑海中储存的、关于阿尔卑斯山北麓这一区域最新的地质测绘数据高度吻合!其精准程度,甚至超越了她研究所里收藏的、十年前由皇家地理学会绘制的权威地图!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十九世纪的人凭空臆想或道听途说能绘制出来的!

唯一的解释,冰冷而疯狂——绘制这幅地图的人,要么掌握着远超当时时代、甚至远超现代的隐秘地理知识… 要么,他(或它)真的曾以某种方式,“看见”了这片土地在时间维度上被固定下来的某种“真实”形态!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这触及了认知的边界,甚至… 时空的本质?

她猛地靠回椅背,冰冷的皮革触感也无法驱散心头那团骤然燃起的、混杂着极致恐惧与极致兴奋的火焰。信中的警告如同丧钟在脑海中轰鸣,但那张地图所揭示的、冰冷精确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却像磁石般牢牢吸住了她灵魂深处所有属于探索者的本能。

她再次看向那封信,目光死死锁住那句如同诅咒般的结语:“**汝之脚步,将是唤醒终焉之潮的第一滴雨。**” 字迹边缘那幽微的暗红光泽,在惨白的灯光下,仿佛活物般极其微弱地… 脉动了一下?

是错觉?还是这间古老阅览室里光影的诡谲把戏?

艾丽丝无法确定。她只知道,一股冰冷的战栗瞬间攫住了她,比窗外的寒雨更刺骨。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来自深渊的视线穿透灵魂的恐怖感,毫无征兆地攫住了她。那感觉稍纵即逝,却无比真实,像冰冷的针尖刺入神经末梢。

她几乎是触电般猛地合上了笔记本,将那封诡异的信和那张悖逆常理的地图紧紧夹在中间,仿佛要将那泄露出来的不祥气息彻底封存。羊皮纸冰凉的触感透过笔记本的硬壳传来,如同握着一块来自墓穴深处的寒冰。

窗外,伦敦的雨依旧下着,沙沙作响。但在这间堆满了人类历史尘埃的阅览室里,艾丽丝·温斯顿博士的世界,已经无声地裂开了一道缝隙。缝隙的彼端,是暮色镇阴郁的天空,是黑岩堡扭曲的尖塔,是信纸上如血般幽微闪烁的警告。

她凝视着紧闭的笔记本封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皮革的纹理,感受着下面那两张薄薄的羊皮纸所蕴含的、足以颠覆认知的重量。寂静中,只有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沉重地敲打着耳膜。

该去找詹姆斯了。这个念头无比清晰地浮现出来。无论前方是终极的真相,还是唤醒终焉的第一滴雨,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深渊已投来一瞥,而她,正站在凝视深渊的边缘。

黑岩堡:裂隙之眼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 迷雾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