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黑岩堡:裂隙之眼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克苏鲁 

第二章 迷雾中的传说

黑岩堡:裂隙之眼

伦敦的雨,在艾丽丝离开研究所后不久,便彻底停了。但那份由匿名信和悖逆地图带来的寒意,却像浸透骨髓的湿气,顽固地盘踞在她体内,驱之不散。她把自己关在公寓里整整两天。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城市的光线,只留一盏孤零零的台灯,在堆满书籍和笔记的桌面上投下昏黄的光圈。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咖啡香和旧纸张的气息,几乎成了她抵御外界侵扰的堡垒。

那两张薄薄的羊皮纸,此刻正静静躺在铺着黑色天鹅绒的托盘里,置于桌案中央,如同两件被供奉的禁忌圣物。艾丽丝的指尖悬停在它们上方,微微颤抖。每一次触碰那冰凉、带着奇异韧性的羊皮纸表面,信纸上那幽微闪烁的暗红光泽和地图上冰冷精确到令人窒息的线条,都像电流般窜过她的神经,带来一阵夹杂着恐惧与兴奋的战栗。她强迫自己一遍遍阅读那封警告信,试图从那些充满亵渎意味的词语组合中,剥离出哪怕一丝可供理性分析的线索。

“‘裂隙之眼’…‘彼界投来的一瞥’…‘领主为囚徒’…”她低声呢喃,笔尖在笔记本上疯狂划动,试图构建逻辑链条,“如果‘领主’指的是黑岩堡最后的主人阿卡尼斯…那么‘契约’是什么?‘祭品逃离’又是怎么回事?‘平衡已倾’…意味着什么正在发生?”

目光移向地图。她早已将地图上的关键坐标输入地理信息系统,与最新的卫星测绘图、地质构造图进行反复比对。结果每一次都冷酷地验证着那个疯狂的结论:这张绘制于至少一百多年前的地图,其精确度匪夷所思地超越了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那条标注着“月晦之夜,石泣之时,此处可通幽径”的隐秘小径,其起始点位于暮色镇边缘一片废弃的采石场附近,终点则指向黑岩堡东侧一片陡峭的、布满嶙峋怪石的山壁——那片区域,在最新的地质报告中被标注为“结构极其复杂,风化严重,存在未知规模裂隙,不建议靠近”。

“它真的存在过…或者,它依然存在?”艾丽丝盯着屏幕上那片被红色警告框圈住的区域,喃喃自语。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浮现:也许,只有亲眼站在那片山壁之下,才能验证地图的真伪,才能触摸到那层包裹在传说之外的、坚硬得令人绝望的“真实”。

暮色镇(Dusktown)。这个地名开始在她脑海中盘旋,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沉重。她需要了解它,了解那片土地上的历史,了解那些与黑岩堡纠缠不清的传说。仅凭一封来源不明、内容惊悚的信件和一张悖逆常理的地图,远不足以支撑一次可能危及生命的探险。她需要更坚实的基石,需要世俗的、可被证实的“异常”作为跳板。

伦敦大学图书馆巨大的穹顶下,艾丽丝的身影在密集的书架间穿梭,如同一个执着的幽灵。她首先扎进了地方志和民俗档案的海洋。关于“暮色镇”的记载稀少得可怜,且大多语焉不详。几本十九世纪的郡志里,它被描述为“阿尔卑斯山北麓边缘,一个以伐木和少量矿石开采为生的闭塞聚落,民风保守”。没有任何关于“黑岩堡”的直接记载,只有一处隐晦的提及:“…镇民讳言东面山林深处之古旧石造物,视其为不祥之源。”

“不祥之源…”艾丽丝在笔记本上重重划下这几个字。这印证了信中所暗示的古堡与小镇之间压抑的联系。

线索的突破口,出现在一份泛黄的、发行量极小的本地小报《阿尔卑斯回声报》的缩微胶卷上。日期是1923年10月。一则不起眼的简讯吸引了她的目光:

> **“暮色镇附近山林失踪事件频发,当局展开调查”**

>

> 近月以来,暮色镇附近山林发生多起离奇失踪事件,失踪者多为经验丰富的猎户或采药人。镇治安官亨德里克森表示,已增派巡逻,但搜索无果。有镇民私下向本报透露,失踪者最后被目击的方向,均指向镇东被当地人称为“黑石岭”的禁区。该区域长期被浓雾笼罩,流传诸多诡异传说。当局呼吁民众近期勿要深入山林。

艾丽丝的心跳漏了一拍。“黑石岭”…这无疑指向了黑岩堡所在的山脉。她飞快地翻动胶卷。在后续几期报纸的角落,她陆续找到了追踪报道:

* 1923年11月:“搜索队于黑石岭边缘发现猎户格鲁伯遗留的猎刀及破碎衣物,现场无搏斗痕迹,似遭遇不可抗拒外力拖拽入林深处。搜索因恶劣天气及浓雾中断。”

* 1923年12月:“另一支搜索队成员之一,伐木工米勒返镇后精神恍惚,反复呓语‘影子活了…石头在哭…’,被送入疗养院。当局宣布暂停大规模搜索。”

* 1924年1月:“暮色镇镇长发表简短声明,称失踪事件已平息,呼吁民众回归正常生活。对黑石岭的讨论在镇上成为禁忌。”

一连串冰冷的事实碎片,勾勒出一个被刻意掩盖的恐怖轮廓。失踪、毫无痕迹的拖拽、精神崩溃的幸存者、官方的沉默和禁忌…这绝非普通的山难或野兽袭击所能解释。艾丽丝感到一股寒气顺着脊椎蔓延。她仿佛能看到那个被浓雾封锁的小镇,居民们脸上交织的恐惧与讳莫如深的表情。

她转向更古老的文献。在一本落满灰尘的、十八世纪由一位游历僧侣撰写的手稿副本《阿尔卑斯山见闻录》中,她找到了关于“黑石岭”更古老的描述:

> “…行至暮色之地,东望群峰,有山岭其色如墨,终年瘴雾缭绕,不闻鸟兽之声。土人谓之‘黑石岭’,畏之如虎。传古时曾有贵胄于此筑堡,欲窥天外之秘,然其行触怒神衹(或恶魔?),堡成之日,即为灾祸之始。大地悲鸣,星象紊乱,堡中之人非死即疯,余者尽化可怖之形,遁入山林,与暗影同腐。更有甚者,言此堡乃活物,以生灵之血魄为食,其基石之下,镇锁着通往‘外域’之隙,有不可名状之物,时时投来饥渴之‘眼’…”

僧侣的记载充满了宗教式的恐惧和模糊的比喻,但核心元素却与匿名信诡异地重合了:“窥天外之秘”、“堡为活物”、“基石之下的裂隙”、“饥渴之眼”。艾丽丝的手指紧紧攥住笔记本的边缘,指节发白。传说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故事,它变成了一条流淌着污血的暗河,贯穿了历史,直抵她面前的警告信。

她需要更“硬”的证据。目标锁定在气象与天文记录。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档案浩如烟海。艾丽丝凭借考古学家的敏锐和对信中“星象紊乱”一词的执着,开始筛选暮色镇所在区域的历史记录。这是一项枯燥得令人发狂的工作,直到一份标注着“异常天象观测报告”的文件出现在她面前。日期:1888年11月。

报告由一位驻守在当地气象站的天文爱好者撰写:

> “…自十月末起,暮色镇以东黑石岭方向夜空持续出现无法解释的异常。特定星群(主要为猎户座区域)光芒间歇性剧烈扭曲、闪烁,甚至短暂‘消失’,仿佛被无形之幕遮蔽。同时观测到异常的大气辉光现象,色彩呈不自然的深紫与暗绿,弥漫于黑石岭上空,与常见极光光谱特征不符。此现象持续约三周,于十一月中旬突然终止。期间,本地磁力计记录到多次无源剧烈波动,强度远超已知地质活动或雷暴影响范围。此现象无法以现有知识解释,特此记录,望后世学者留意。”

1888年!艾丽丝猛地坐直身体。这正是匿名信可能的书写者——神秘学者埃德加·费尔法克斯活跃的年代!时间点对上了!报告里描述的“星群扭曲消失”、“异常辉光”、“无源磁暴”,完美契合了信中“仪式未竟,平衡已倾”后可能引发的超自然扰动!这不是孤立的传说,这是有仪器记录在案的、真实的、无法解释的物理异象!

最后一块拼图,来自一份冷门的、由维多利亚时代地质勘探队撰写的《北阿尔卑斯山地质构造初步调查报告》。在关于暮色镇附近区域的岩层分析中,一行小字引起了艾丽丝的注意:

> “…黑石岭核心区域(即当地传说中‘古堡’遗址所在地)采集到的深层岩芯样本,其矿物构成异常复杂,包含多种未见于阿尔卑斯山乃至已知欧洲地质构造的独特硅酸盐及金属化合物。其结晶形态呈现高度非自然的几何对称性及…(此处字迹模糊)…能量残留迹象?需进一步分析,但该区域磁场极度紊乱且存在不明生物活性干扰,后续钻探被迫中止。建议:该区域地质构造极端异常,存在未知风险,不建议深入勘探。”

“非自然几何对称性”…“能量残留”…“不明生物活性干扰”…这些冰冷的科学术语,组合在一起,指向的结论比任何鬼怪传说都更加令人毛骨悚然。黑岩堡的基石之下,确实存在着某种…“东西”。某种颠覆物理法则的东西。地质锤敲打出的,不是矿藏,而是深渊的回响。

艾丽丝靠在图书馆冰冷的皮质椅背上,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眩晕。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挖掘,从模糊的传说,到确凿的失踪档案,再到仪器记录的异常天象和地质报告中的非自然警告…所有的线索,像一条条冰冷的铁链,最终都沉重地、无可辩驳地锁向同一个目标——暮色镇东,黑石岭上,那座传说中由“失落的时光与禁忌的契约浇铸”而成的黑岩堡。

信中的警告不再是空洞的恫吓。它是用失踪者的骸骨、疯者的呓语、扭曲的星光和非自然的岩石书写而成的事实。那封羊皮纸信,与其说是一个警告,不如说是一份来自深渊的…邀请函。

她知道自己必须去。不是为了宝藏,而是为了那个被层层掩盖的、足以撕裂认知的真相。但一个人去,无异于自杀。

一个名字清晰地浮现在她疲惫却异常清醒的脑海中:詹姆斯·卡特。

他是艾丽丝在剑桥考古系时的学弟,更是她数次野外考察中生死与共的搭档。詹姆斯拥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危险的敏锐嗅觉,精通包括古代北欧符文、苏美尔楔形文字在内的多种“死语言”,更重要的是,他野外生存技能堪称大师级——从在暴风雪中搭建庇护所,到处理最棘手的蛇咬伤,再到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陷阱或撬开锈死的门栓,没有他搞不定的。他像一块磐石,沉稳、可靠,能在最混乱的局面中保持冷静的思考。

艾丽丝需要这块磐石。她需要他的专业技能,需要他对古代符号的解读能力,更需要他那份在绝境中依然能让人安心的可靠。

她拿出手机,指尖悬停在詹姆斯名字的上方。屏幕的冷光映着她苍白却异常坚定的脸。窗外,伦敦的夜幕再次降临,霓虹初上,车流如织,一个繁华而喧嚣的现代都市。但她知道,自己即将拨通的这个电话,会将他们两人,一起拖离这个“正常”的世界,投向暮色镇那浓得化不开的迷雾,投向黑岩堡那扭曲的、活着的阴影之下。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汲取足够的勇气,然后,按下了通话键。

听筒里传来单调的“嘟…嘟…”声,在寂静的公寓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声都敲在她的心上。等待的时间被拉得无比漫长。艾丽丝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书桌上那两张静静躺在黑色天鹅绒上的羊皮纸。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那封匿名信上,原本只有在特定角度才能察觉的、字迹边缘那幽微的暗红光泽,毫无征兆地、极其明显地**亮了一下**!

不是反射灯光,而是像烧红的烙铁被短暂吹去浮灰,骤然透出的那种内蕴的、带着不祥温度的红光!光芒一闪即逝,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但艾丽丝看得清清楚楚!一股冰冷的电流瞬间从头顶窜到脚底,汗毛倒竖!她猛地扑到桌前,死死盯住那封信。

信纸恢复了原状,依旧是那深沉的棕褐色,字迹边缘的暗红光泽似乎也重新归于幽微,仿佛刚才那惊悚的一幕从未发生。

“错觉?疲劳过度产生的幻视?”艾丽丝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碎肋骨。她颤抖着伸出手,指尖悬停在信纸上方,却迟迟不敢落下。那瞬间的红光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被某种冰冷而充满恶意的存在**注视**的感觉,比在阅览室时强烈百倍!

就在这时,电话接通了。

“艾丽丝?”听筒里传来詹姆斯那熟悉、沉稳,带着一丝关切的声音,“这么晚了?你听起来…不太对劲?”

艾丽丝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她的目光无法从信纸上移开,那瞬间的红光带来的恐怖触感依旧残留在视网膜上。她强迫自己将视线转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那里也潜藏着无形的窥视者。

“詹姆斯…”她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细微颤抖,干涩地挤出几个字,“我需要你…立刻。出大事了。”

电话那头的詹姆斯沉默了一瞬,显然听出了她语气中前所未有的凝重和…恐惧。

“你在哪?我马上过来。”他的声音瞬间变得低沉而严肃,没有丝毫犹豫。

艾丽丝报出地址,挂断电话。房间里死一般的寂静。她缓缓坐下,双臂紧紧环抱住自己,试图驱散那从骨髓深处渗出的寒意。目光再次落回那封匿名信。

信纸安静地躺着。

但她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那封信,那张地图…它们似乎不仅仅是线索。它们更像是某种…**活物**的诱饵,或者…是某种庞大意志延伸出来的、冰冷的触须。她拨通电话,向深渊迈出第一步的瞬间,似乎也惊醒了沉睡在信纸里的某种东西。

它“看”到了吗?它“知道”了吗?

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依旧,却再也无法带来丝毫暖意。公寓的寂静中,艾丽丝仿佛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轰鸣,以及…一种来自遥远彼方的、充满饥渴的无声低语,正穿透时空的帷幕,丝丝缕缕地渗入这间小小的公寓。

她等待着詹姆斯的到来。等待着一同踏入那片被星光扭曲、被岩石哭泣、被裂隙之眼所凝视的…暮色之地。而第一步的回响,似乎已在她按下拨号键的瞬间,唤醒了黑暗中某些不可名状的存在。

上一章 第一章 尘封的信笺 黑岩堡:裂隙之眼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可靠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