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手扶起她:"是朕该谢你,若非你与裴爱卿冒死揭发,朕还被蒙在鼓里。"他转向裴琰,"裴琰,朕错怪你了。锦衣卫仍由你统领,另赐黄金千两,以表歉意。"
出乎意料,裴琰单膝跪地:"臣有一请。"
"讲。"
"臣愿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请命出征边关,肃清被五皇子收买的叛将。"
皇帝讶异:"锦衣卫指挥使位高权重,你当真舍得?"
裴琰看了一眼沈瑜,坚定道:"臣愿以军功报效朝廷,而非刑讯逼供。"
皇帝若有所思,目光在裴琰与沈瑜之间游移,突然了然地笑了:"朕准了。不过,出征之前,还有一事要办。"
他招手唤来内侍:"拟旨。沈家父子忠勇可嘉,即刻释放,沈明远官复原职,沈瑾擢升兵部郎中。另,沈氏女瑜,贤良淑德,赐婚于裴琰,择日成婚。"
沈瑜脸颊绯红,裴琰也难得地露出错愕之色。
"怎么?"皇帝挑眉,"不愿意?"
裴琰深深一拜:"臣......谢陛下隆恩。"
沈瑜也跟着下拜,心跳如鼓。
三个月后,边关捷报频传。裴琰率军连克三城,肃清了叛将。沈瑾伤愈后也奔赴前线,兄妹联手破解了敌军密码,助裴琰大获全胜。
凯旋之日,京城张灯结彩。皇帝亲自在太极殿设宴庆功,封裴琰为镇北将军,赐府邸一座。
婚礼定在重阳佳节。这一日,沈府热闹非凡。沈瑜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在闺房中等待迎亲队伍。青杏红着眼眶为她整理衣饰:
"小姐今日真美。"
沈瑜微笑,从妆奁中取出一支银簪——正是裴琰当初送她的那支。她轻轻旋开花蕊,检查机关是否灵活。
"小姐还带着这个?"青杏讶异。
"当然。"沈瑜将银簪插入发髻,"这可是我的定情信物。"
外面鼓乐喧天,迎亲队伍到了。沈瑜披上红盖头,由兄长沈瑾背出闺阁。透过盖头下方的缝隙,她看到一双熟悉的黑色靴子——是裴琰!
"我来。"裴琰的声音近在咫尺,接着她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按照礼制,新娘该由兄长背上花轿,裴琰此举引得众人哗然。但沈瑾只是笑笑,退到一旁。
裴琰抱着沈瑜,在她耳边低语:"我欠你一个正式的拥抱。"
沈瑜贴在他胸前,听到他有力的心跳,不由红了脸颊。
婚礼热闹而隆重。拜过天地后,裴琰在众目睽睽之下,亲手为沈瑜披上一件绣着梅花的白色斗篷。
"这是......"沈瑜惊讶地抚摸着斗篷内衬上精致的刺绣。
"我亲手绣的。"裴琰耳根微红,"边关夜晚漫长,跟军中的绣娘学了些针线。"
宾客们惊叹不已。冷面将军竟为爱妻亲手绣制嫁衣,这份心意令人动容。
洞房花烛夜,裴琰轻轻掀开沈瑜的红盖头。烛光下,新娘明艳不可方物。他小心翼翼地取下她发间的银簪,放在枕边。
"现在不需要它了。"他柔声道,"我会保护你。"
沈瑜微笑,从袖中取出那个已经有些旧的安神香囊:"但我还是会为你准备这个。"
裴琰接过香囊,放在鼻尖轻嗅:"没有它,我睡不着。"
两人相视一笑,红烛高烧,映照着这对历经磨难的璧人。
岁月如梭,转眼三年过去。
在京郊一处幽静的山谷中,一座崭新的书院刚刚落成。门楣上"琴武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是裴琰亲笔所题。
书院内,沈瑜正在琴室教授学生《幽兰操》。她的小腹微微隆起,已有五个月身孕。室外校场上,裴琰指导弟子们习武,动作比往日温和了许多——自从得知妻子有孕,这位叱咤沙场的将军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傍晚,学生们散去。夫妻二人在后山凉亭小憩。沈瑜抚琴,裴琰煮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
"今日太医怎么说?"裴琰给沈瑜披上外衣,生怕她着凉。
"一切安好。"沈瑜笑着握住他的手,"别担心,我没那么娇弱。"
裴琰轻抚她的小腹:"我希望是个女儿,像你一样聪明勇敢。"
"那要教她琴还是武?"
"都教。"裴琰眼中满是憧憬,"我们的孩子,必是文武双全。"
沈瑜靠在他肩头,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从初遇时的猜忌对立,到如今的相知相守,这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但无论前路如何,她知道,有他在身边,便无所畏惧。
琴声悠扬,在山谷中回荡,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勇气、信任与爱的故事。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