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议师楚宴
楚顷襄王望着太监们引着皇子们远去的背影,指尖在膝头轻轻叩了叩,转脸看向身侧的兰后,语气里带了几分沉吟:“皇后,你说孤该请位什么样的先生,才教得住这几个小子?”
兰后正用银箸拨弄着碟中蜜饯,闻言抬眸,眼波柔顺如春水:“大君圣明,心中自有定数,臣妾愚钝,只知大君做的皆是妥当的。”她将碟子里最饱满的一颗金丝蜜枣递到大君面前,“左右不过是教他们读书识礼,磨磨性子,大君选的人,定是再好不过的。”
楚顷襄王被她这话熨帖了心气,嘴角松快了些:“你说的是。不光是红儿、橙儿、黄儿,绿儿和青儿——哦,还有紫儿,年纪也都快到启蒙的数了。索性一并请位先生来,省得日后各立门户,更难管束。”他端起茶盏抿了口,茶雾氤氲了眉眼,“皇后,你让人去传旨,叫后宫的妃嫔们都到这儿来用顿早膳。孤正好把请先生的事跟她们说清楚,免得日后生出些不必要的是非。”
兰后应声起身,裙摆扫过地面时带起一阵浅香,她对着大君福了一礼:“臣妾这就去安排。”说罢便转向一旁的郑妃与华妃,语气沉静,“你们二位也随我来吧,正好去知会淑妃和青妃一声。”
三位妃嫔退下后,寝殿里又静了下来。楚顷襄王靠在软榻上,望着窗外游移的云影,眉头却慢慢蹙了起来。请先生看似简单,可既要镇得住这几个被宠坏的皇子,又得让后宫众人挑不出错处,人选实在难定。他揉着太阳穴,正觉心烦,兰后已带着几位妃嫔回转,身后的宫女们捧着食盒鱼贯而入,很快便在殿中长案上布好了膳食:水晶虾饺莹白透亮,炙烤的羔羊排泛着油光,还有一碗乌鸡汤正冒着热气,香气漫了满殿。
“大君,可要现在就议?”兰后轻声问道。
楚顷襄王点头,目光扫过依次落座的妃嫔们——除了郑妃、华妃,还有绿儿的生母淑妃,青儿的生母青妃,以及最小的紫儿的生母紫妃。他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却见兰后似有话说,便抬手示意:“你先说。”
兰后起身,对着大君敛衽一礼:“方才臣妾退下后,想着大君为先生的事发愁,倒想起一个人来。”她顿了顿,见大君眼中露出期许,便继续道,“南阳来的杨学士,您还记得吗?那人虽年方二十八,却博通经史,去年在朝堂上论及合纵之策时,条理分明,见识不俗。”
“杨学士?”楚顷襄王沉吟着,“年纪是不是太轻了?”他指尖在案上轻点,“教皇子可不是小事,他镇得住场面吗?”
“大君不妨给个机会试试。”兰后语气笃定,“年轻人有锐气,或许正能治住皇子们的顽劣。再说他出身寒门,身后无党无派,反倒能避些后宫的牵扯。”
楚顷襄王听完,猛地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定了!”他扬声唤来马公公,“传孤的旨意,封杨学士为皇子师,即日起教导红、橙、黄、绿、青、紫六位皇子读书,俸禄加倍,若教得出色,另有重赏!”
马公公刚应声要退,殿外的淑妃却忍不住开口了,她放下银匙,语气带着几分小心:“大君,不知这位杨学士是何方人士?臣妾也好让绿儿提前做些准备。”
楚顷襄王抬眼看向她,目光沉了沉:“知道便可,不必多问。”他声音陡然转厉,扫过在座的所有妃嫔,“孤把话放在前头,先生教课时,谁也不许派宫女太监去打探,更不许在皇子耳边说三道四。若是让孤查到有人敢插手学堂的事——”他顿了顿,指尖重重落在案上,“仔细你们的脑袋!”
殿内霎时鸦雀无声,连呼吸都轻了几分。郑妃和华妃对视一眼,慌忙低下头去,淑妃与青妃、紫妃更是噤若寒蝉。
楚顷襄王见众人神色,这才放缓了语气:“那位先生便是杨学士,事就这么定了。”他端起玉碗,“都用饭吧,菜要凉了。”
六位妃嫔连忙起身,对着大君盈盈跪下,齐声应道:“臣妾遵旨。”
长案上的佳肴依旧热气腾腾,可殿中弥漫的香气里,却似掺了几分无形的寒意,像极了楚宫深处,永远理不清的规矩与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