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的白色寒雾在培养舱观察窗上凝结又消散,发出蛇类吐信般的嘶嘶声。
代号“基因锁”的沈翊,隔着无菌手套抚摸冰冷的合金舱壁,目镜里倒映着三百个悬浮在淡蓝色营养液中的胚胎。
它们安静如深海鱼卵,脐带般的生物导管连接着舱顶复杂的生命维持矩阵。
空气里是消毒剂、液态氮和某种更深层的、类似电离血浆的甜腥气味。
“门德尔花园”——生物科技界讳莫如深的圣杯。它向全球顶级富豪出售“绝对健康、绝对完美”的定制后代。
沈翊的任务:找到那些“失败”项目的下落,找到创始人维克多·门德尔博士宣称的“瑕疵品无害化处理”背后的真相。
他精心设计的履历——对罕见遗传病的激进基因疗法“偏执”且“不计代价”,为他敲开了这座玻璃圣殿的大门。
指尖在基因编辑主控台的悬浮光屏上滑动。沈翊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扫描着为当前“普罗米修斯项目”定制的编辑模板。
模板完美无瑕,剔除了所有已知致病基因,嵌入了优化后的智力、体能、外貌编码。然而,在底层冗余数据流里,一组极其微弱、本该被彻底擦除的“基因碎片”残留信号,如同幽灵般一闪而过。
他不动声色地提取碎片,进行深度测序。结果在加密平板上跳出时,沈翊的呼吸停滞了一瞬。碎片属于端粒——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
但这组端粒序列的磨损模式和特有的甲基化标记……他调取内部绝密生物特征库比对。
匹配度99.97%!序列主人:伊莎贝拉·陈,“门德尔花园”前首席胚胎学家,三年前官方通报“因长期接触实验试剂诱发罕见血液病,不幸身故”。
“身故”?看着眼前模板里残留的、属于伊莎贝拉的端粒碎片,沈翊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窜上。伊莎贝拉不是病故!
她的生物信息,她的生命密码,被当成“耗材”,被切割、被重组、被强行编织进了这台制造“完美”的机器里!门德尔……他到底把“瑕疵品”当成了什么?!
深夜的“门德尔花园”如同沉睡的水晶巨兽,只有维持生命的机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沈翊的身影融入通道冰冷的蓝光。
目标:B7层,核心胚胎库的附属低温处理区——官方记录中“瑕疵胚胎”的最终归宿。
厚重的气密门在伪造的生物密钥下无声滑开。寒气如同实质的刀锋劈面而来。
眼前不是处理设备,而是一个巨大的环形空间,中心矗立着数十个连接着粗大管道的柱形深低温罐。
沈翊的目光瞬间锁定在其中一个罐体下方输送管道的特殊保温接口处。
接口的金属密封环上,凝结着几粒极其微小、呈现出异常瑰丽蓝紫色的六棱柱结晶。
目镜拉近,光谱分析结果剧烈跳动!结晶并非冰霜,而是高度浓缩、结构扭曲的……端粒逆转酶(TERT)!
但这种逆转酶的氨基酸序列被人为篡改过,其催化端粒延长的活性被强行逆转,反而会加速端粒的崩解!
结晶内部检测到强烈的生物应激信号和……属于胚胎组织的、绝望的细胞凋亡印记!
有胚胎被注入这种“毒酶”,在极寒中经历着缓慢而痛苦的“衰老”与崩解!
沈翊胃部一阵痉挛。这不是处理。这是酷刑。是“门德尔花园”对“失败品”的终极惩罚和……“回收”。
那些消失的胚胎和研究员,他们的生命时间,他们的生物熵增,都成了这座花园的养料,融入了管道,融入了系统,最终……融入了像“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完美杰作”之中。
冰冷的愤怒在沈翊血管里奔流。摧毁“普罗米修斯”不够,他要找到门德尔的核心罪证,找到所有被“回收”的生命痕迹。
目标:位于玻璃塔尖、由独立生物防火墙守护的核心胚胎库。钥匙,就在他每天接触的基因编辑系统里。
接下来的工作如同在悬崖走钢丝。沈翊“意外”地发现“普罗米修斯”胚胎的某个“隐性调控基因簇”存在“潜在的不稳定表达倾向”。
他“忧心忡忡”地向门德尔博士提交了详尽的报告,并“强烈建议”在主控程序中加入一段他“精心设计”的“基因沉默”稳定片段。
片段逻辑完美,模拟了系统在应对极端基因表达压力时可能触发的“安全冗余机制”。
门德尔,那个永远穿着洁白实验袍、如同科学神祇的男人,在光屏上审视着报告,冰蓝色的瞳孔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
“很敏锐,沈博士。你的谨慎正是‘花园’需要的。植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