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裹着灶膛的烟火气撞进镇魔司时,林昭正蹲在廊下给小糖人儿补木刀。刀柄的红绳被小乞儿拽得松了,他用竹篾重新缠了两圈。檐角的星灯在雪里蒙了层白,暖黄的光漏下来,在他膝头的木刀上投下细碎的影——那是巧儿用红毛线缠的蝴蝶结,说是"给林大哥的刀添点喜"。
"林首座!"阿福裹着团雪气冲进来,鼻尖冻得通红,"西头王阿婆家的老灶台'闹灶王'啦!昨儿后半夜,她听见灶膛里有动静,趴窗一看,灶火'轰'地窜起老高,还听见敲碗的声音,像有人在喊'灶王爷爷回家'!"
林昭放下木刀,指尖触到袖中双生玉牌的温度。归墟封印后,镇魔司的案牍少了大半,倒是这类"怪事"多了起来——先是李记绣坊的绣绷半夜自己动,接着赵屠户的杀猪刀在案板上刻纹路,现在连老灶台都"闹灶王"了。
"走。"他扯下腰间的斩世刀,刀身在雪幕里泛着淡金,"阿福,把王婶蒸的桂花糖糕揣上;张叔,带个会看火纹的捕快;陈九,备点红枣茶——灶王爷爱喝甜的。"
村西头王阿婆家的院门口围了七八个村民。王阿婆攥着灶掸子,手背上还沾着灶灰,正踮脚往灶膛里瞧:"我活了七十三岁,头回见灶台自己着火!昨儿后半夜,我起来添灶灰,就听'呼'的一声,灶膛里的火跟活了似的,直往锅台上窜,还'叮叮当当'敲碗,跟我孙子小时候敲糖罐似的......"
"阿婆,"林昭蹲下来,伸手摸了摸灶膛的余温,"您说的'动静'是啥样的?"
王阿婆指了指灶台上那口缺了口的粗瓷碗:"像......像有人用筷子敲碗沿儿,一下一下的。我家小孙子说,是灶王爷饿了,要吃糖瓜!"
人群里突然响起起哄声。卖花担子的王婶举着腊梅凑过来:"我就说嘛,这灶台是咱们村的'守岁神'!我嫁过来那年,灶王爷显灵,把要塌的房梁顶住了;去年大旱,灶膛里的火愣是烧了三天三夜,给咱们煮了救命粥!"
林昭转头对阿福使了个眼色。阿福立刻蹲下来,用树枝拨了拨灶膛里的余烬。潮湿的灰烬下,竟露出半截红布——是灶王爷的神像残片,边沿绣着"福"字,针脚歪歪扭扭,像是小娃娃的手艺。
"阿婆,"林昭笑着说,"这不是灶王爷显灵,是灶灵念旧呢。"
王阿婆的灶掸子"啪嗒"掉在地上。王婶凑过来解释:"这灶台是王阿婆的太奶奶嫁过来时砌的,我奶说,太奶奶临终前把灶王爷的神像缝在灶围裙里,说'灶王爷吃百家饭,护百家安'。后来每年祭灶,咱们都往灶膛里塞糖瓜,怕灶王爷嘴苦......"
林昭抬头望向灶膛。灶壁上还留着历年祭灶的痕迹——糖瓜的焦痕、枣糕的糖渍、小孙子的歪扭涂鸦。他蹲下身,捧起一把灶灰——暖融融的,带着股子甜香,像掺了蜜。系统面板突然震动:
【检测到火灵能量波动(温和·记忆灵体)】
【提示:目标为"守灶灵",非妖非魔,建议以"敬"待之】
"阿福,"他抬头,"去村里问问,这灶台有多久了?"
阿福颠颠儿跑远,不一会儿拽着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回来:"林哥,是妞妞说的!她说从她记事起,王阿婆家的灶台就总'闹脾气',冬天烧得旺,夏天冒热气,还说能听见'呼噜呼噜'的声音,像在打盹!"
林昭眼睛一亮。他想起归墟封印那日,饕餮消散时看见的画面——无数灵体从归墟涌出,融入人间的山川草木。或许这灶灵本是村民们年年祭灶的诚心所化,因这份温暖的执念,才有了灵智。
"都散了吧。"他对村民笑,"今晚我守在灶边,要是灶灵想'回家',我替你们送送。"
夜渐深时,灶房只剩林昭和阿福。灶膛里的余火忽明忽暗,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尊守岁的泥人。林昭摸出斩世刀,刀身却没有金光——这声音里没有妖气,倒像......像心跳?
"叮咚——"
一声轻响惊得阿福打了个寒颤。林昭抬头,见灶膛里的火突然窜起,在灶壁上投下个模糊的影子——是个穿红袍的小老头,白胡子翘着,手里端着碗糖瓜,正冲他笑。
他蹲下身,用手指蘸了蘸灶灰,在地上画了个糖瓜的形状。影子动了动,竟凑过来"舔"了一口,灶灰上立刻留下个甜甜的印记。系统面板弹出新提示:
【检测到"守灶灵"能量活跃(人间记忆+400)】
【提示:灶灵守护村庄四百年,村民记忆注入火脉,形成"暖灶印"】
林昭恍然大悟。原来这灶灵不只是灶的精灵,更是村民们的"暖灶印"——太奶奶的腊八粥、小孙子的糖瓜、每回祭灶时的叩拜,都被烧在这灶里,化成了守护村庄的灵体。
"阿福,"他扯下腰间的糖糕,"把王婶的桂花蜜拿出来。"又对灶灵轻声说:"您别急,我们给您搭间暖屋,让您的'暖光'多留些日子。"
阿福立刻跑回镇魔司,抱来棉毡和木炭。林昭和村民们一起,在灶房搭起间小木屋,屋顶铺着晒得蓬松的稻草,窗户糊着红窗纸,屋檐下还挂了串小灯笼——都是村民们连夜赶制的。
"成了!"王婶拍着手笑,"这屋子比我家暖炕还热乎!"
次日清晨,村民们围在小木屋前。灶灵正坐在屋里,红袍搭在膝头,面前摆着王阿婆端来的热枣茶。它的白胡子沾着糖霜,手里还攥着半块糖瓜,正"咯嘣咯嘣"啃得香甜。
"林首座,"王阿婆抹了把眼泪,"它昨儿夜里跟我说话了!说这三百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咱们围着灶台转,看小娃娃们趴在灶沿儿上数火星子,说等开春了,还要变成灶火,给咱们的麦苗暖墒......"
林昭蹲在灶灵面前,伸手接住一片从灶膛飘起的火星。火星在掌心里滚了滚,竟映出灶灵的影子——它正冲他眨眼睛呢。系统面板弹出新提示:
【检测到"守灶灵"能量稳定(人间温情+800)】
【提示:归墟封印因人间温暖加固,封印值+15%】
"原来如此。"他对阿福轻声说,"灶灵守护村庄四百年,村民守护灶灵四百年。这哪是灶台的事?是人心的温度。"
午后的阳光洒在灶房上,照得红窗纸暖融融的。小乞儿举着根树枝在灶前画灶王爷,妞妞蹲在旁边帮忙,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会动的画。
"林首座!"张捕头从村东跑来,"李记绣坊的绣娘说,她的绣绷又不自己动了!不过这次不是妖,是她孙女儿偷偷拿线团逗猫,把绷子扯歪了!"
林昭笑了。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灶灰,对众人说:"走,去李记绣坊喝腊八粥。我倒要看看,是孙女儿调皮,还是绣娘的手艺好。"
灶房的灶灵轻轻挥手,红袍的一角飘起来,落进小乞儿的手心。它望着众人说说笑笑的背影,慢慢化作点点火星,融入了冬日的灶膛里。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云端,那道曾癫狂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带着释然的笑意:"原来......这才是归墟的答案......"
林昭转头望去,云端已空。
他握紧斩世刀,带着众人走向村东的绣坊。
这一次,镇魔司的刀,不仅要斩妖,更要守——
守这人间的烟火,守这世道的初心,守每一个像王阿婆、像妞妞、像小乞儿这样的人,能笑着活在这烟火里。
而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