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茫然地摇摇头。
“因为它太薄了,不够强壮。” 周峻纬拿起旁边安安拆开的那个鲁班锁的一个木质零件,“你看这个,木头做的,很结实,安安可以拆开再拼回去很多次,它都不会破。因为木头本身就很‘坚强’。”
他放下木块,拿起一张被安安不小心揉皱的普通打印纸:“这个纸,也很薄,但它被揉皱了,还能展开,因为它有韧性。”
最后,他拿起那两半签名照:“但这个,它很特别,上面的图案和字迹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安安画在画本上的、最漂亮的那幅画。它很珍贵,但也相对脆弱。我们需要更小心地对待它,不能像玩木头块那样用力。”
他拿出抽屉里的透明胶带和一张干净的A4纸:“来,爸爸教你一个修复珍贵‘薄纸’的方法,但记住,这只是暂时的‘包扎’,它受过伤,就永远不可能像新的一样了。所以,以后我们对待这些‘脆弱又特别’的东西,要怎么做?”
安安看着爸爸认真的眼神,又看看妈妈心疼的表情,小嘴瘪了瘪,似乎终于理解了事情的严重性,小声说:“要…要轻轻,小心。”
“对,要轻拿轻放,像对待小蝴蝶的翅膀一样。” 周峻纬耐心地引导,开始示范如何用A4纸做底衬,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带暂时固定照片的裂痕。安安也凑过来,屏住呼吸,学着爸爸的样子,用肉乎乎的小手指轻轻按住胶带边缘,动作是前所未有的轻柔专注。
祁今安看着这一幕,心里的那点气恼早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暖意。
周峻纬没有粗暴制止,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材料强度”和“珍贵脆弱”的概念,结合实物演示,既保护了物品,更引导孩子理解了尊重和界限。这大概就是心理学博士爸爸的育儿方式。
然而,高智商的育儿方式也并非总是无往不利。
几天后的一个周末午后,祁今安外出采购回来,推开家门,就看到让她忍俊不禁的一幕。
客厅地板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儿童指甲油。她们家那位素来以冷静理性著称的周峻纬博士,正“生无可恋”地靠坐在沙发边,伸直了双腿。
而小魔王安安,正跪坐在爸爸脚边,神情专注得像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科学实验,一手捏着小刷子,一手捧着爸爸的一只脚,正无比认真地往他修剪整齐的脚指甲上涂抹一种…极其耀眼的荧光粉红色!
周峻纬的脚趾在粉色指甲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镜片后的眼神透着一丝认命般的无奈,手里还拿着一本翻开的《发展心理学》,仿佛脚上正在进行的“美甲工程”与他无关。
“咳…”祁今安努力憋笑。
周峻纬抬眼看她,眼神里写着:救命。
安安听到声音,兴奋地抬头:“妈妈!看!安安给爸爸做漂亮!粉粉的,像草莓糖!” 她还举起另一瓶亮片蓝,“等下涂这个!像天空!”
祁今安走过去,蹲下看了看周峻纬脚上那抹惊世骇俗的粉红,又看看女儿闪闪发亮的期待眼神,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嗯…很…独特!很有艺术感!安安真棒!”
她转头看向周峻纬,促狭地眨眨眼:“周博士,看来在‘女儿想实践色彩艺术’这个课题上,您的‘材料强度’理论和‘设定界限’原则暂时失效了?”
周峻纬放下书,无奈地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安安毛茸茸的小脑袋,看向祁今安时,眼底却漾开温柔的笑意:“嗯,阶段性‘滑铁卢’。不过…” 他动了动被涂得粉嫩的脚趾,“…观察记录显示,亲子互动中的‘非计划性艺术创作’,虽然可能带来轻微的形象颠覆,但对满足儿童的创造需求和建立亲密联结,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结论:值得。”
安安听不懂爸爸的长篇大论,但听到“棒”、“漂亮”、“值得”几个词,开心得手舞足蹈,小刷子差点又戳到爸爸的脚背。
祁今安笑着依偎到周峻纬身边,看着女儿继续在她爹的脚指甲上挥洒“艺术才华”。
阳光洒满客厅,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指甲油气味和暖暖的幸福感。
那些被撕破的签名照,那些被拆解的模型,还有眼前这双涂着荧光粉的脚趾…都成了他们平凡生活里,最珍贵、最独特,也最甜蜜的“观察样本”。而他们共同的“研究课题”——如何爱与被爱,如何在柴米油盐和解谜带娃中,书写属于三个人的永恒答案——还在每一天,每一刻,热烈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