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立刻起身,也没有做出任何夸张的招呼动作,只是看着她,唇角很浅地向上弯了一下,点了点头。
陆今禾的心跳漏了一拍,定了定神,朝他走去。
“张教授。”她先对那位年长的教授打了个招呼,是院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哟,今禾也来了。”张教授笑眯眯地看着她,又看看李晋晔。
“你们俩倒是凑一块儿了。挺好,年轻人多交流。”
李晋晔站起身,很自然地替她拉开了旁边的椅子:“路上堵吗?”
“还好。”陆今禾坐下,将包放在膝上,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无波。
研讨会很快开始。主讲人是国内法学界的泰斗,观点新颖,论述精辟。陆今禾很快沉浸进去,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李晋晔坐在她旁边,同样专注,偶尔在面前的资料上写下几笔。
期间,讲到一处关于格式条款效力认定的最新司法实践动向时,主讲人抛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案例。
陆今禾微微蹙眉,下意识地侧过头,想和李晋晔交换一个眼神——这是他们过去在类似学术场合,因观点相近或相左而养成的、近乎本能的习惯。
没想到,李晋晔也正好侧过头来看她。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撞个正着。
报告厅的灯光柔和地洒下,他镜片后的眼睛清澈而深邃,里面清晰地映着她的影子,还带着一丝询问和……了然的默契。
仿佛在说:“你也注意到这个点了?”
陆今禾心头那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她迅速转回头,盯着笔记本,指尖却微微蜷缩。那种被理解、被同步的奇异感觉,比任何直白的言语都更具穿透力。
中场休息时间,众人起身活动。
李晋晔去拿饮料,回来时,顺手将一杯温热的美式咖啡放在她面前,然后很自然地将手里拿着的一份补充资料递给她:“刚问会务组要的,里面有刚才那个案例的更详细背景。”
“谢谢。”陆今禾接过咖啡和资料,指尖碰到他温热的皮肤,像被微弱的电流蛰了一下。
他记得她喝美式。
这个认知让她握着纸杯的手指稍稍用力。
“刚才那个观点,你怎么看?”李晋晔在她旁边坐下,语气自然地开启了话题,仿佛他们只是两个偶遇的、志同道合的同僚。
陆今禾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拉回学术讨论:“主讲人的论证逻辑很严密,但我觉得在……”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看法,李晋晔认真听着,偶尔插话提出疑问或补充,思维碰撞间,火花四溅。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法学院那些辩论赛场和模拟法庭,只是这一次,少了些针锋相对的硝烟味,多了些心照不宣的默契与欣赏。
研讨会结束时,已是中午。
两人随着人流走出报告厅。
阳光正好,透过葱郁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一起吃个午饭?”李晋晔开口。
“附近有家不错的苏菜,张教授他们好像也过去。”
他搬出了张教授,堵住了她可能找出的任何推拒的理由。
陆今禾看了他一眼。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