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艺术中心的论坛厅座无虚席。林微坐在嘉宾席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话筒底座。台下闪光灯不断,前排记者们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随时准备记录她的每句话。
"Ms. Lin, as a rising star in the art world, do you think your marriage to a Chinese business tycoon has helped your career?"("林女士,作为艺术界的新星,您认为与一位中国商业大亨的婚姻对您的事业有帮助吗?")一位金发女记者突然提问,语气中带着微妙的挑衅。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林微的指尖微微发凉——该来的还是来了。自从她的真实身份被媒体挖出,"周太太"这个标签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微光"。
主持人尴尬地咳嗽一声:"Perhap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artistic—"("也许我们应该专注于艺术方面——")
"不,这个问题很好。"林微用英语回答,声音比预想的更平稳,"让我猜猜,接下来您还想问:一个富商的妻子搞艺术是不是玩票?我的作品被认可是否因为丈夫的影响力?"
金发记者略显尴尬,但很快反击:"The art world is full of wealthy dilettantes. How do you prove you're not one of them?"("艺术界充斥着有钱的业余爱好者。您如何证明自己不是其中一员?")
林微深吸一口气。两年前,这样的质疑会让她愤怒或退缩;一年前,她会用尖刻的讽刺回击;而现在,她只觉得一种奇特的平静。
"我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直视记者,"如果您真的看过《未完成的肖像》或《黑暗时期》系列,就不会问这种问题。痛苦无法伪造,技术无法速成。至于我的婚姻..."
她停顿了一下,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否认周沉的影响是虚伪的,但承认他的帮助又会被曲解。就在这时,她脑海中闪过周沉在董事会上可能面临的类似质疑。那个曾经独断专行的男人,现在会如何应对?
"婚姻确实改变了我。"林微选择诚实,"它让我体验了极致的爱与痛,而这正是艺术的源泉。但请别搞错——没有任何人能替我拿起画笔,正如我不能替我的丈夫签商业合同。"
会场一阵低语。主持人刚要转移话题,一位白发苍苍的艺术评论家突然插话:"Your early works were derivative, frankly amateurish. Only after your marriage did you gain recognition. Coincidence?"("坦率地说,您早期作品缺乏原创性,近乎业余。直到结婚后才获得认可。巧合吗?")
林微认出了这位评论家——马丁·克劳斯,以毒舌著称的老派权威,曾贬低过无数年轻艺术家。她握紧话筒,突然想起周沉书房里那些研究她作品的笔记。那个曾经对艺术一窍不通的男人,如今能精准分析她的用色技巧和构图风格。
"克劳斯先生,您2014年的评论集第三章写道:'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经历破碎与重建。'"林微直视老人,"您说得对。我的早期作品确实生涩,因为它们诞生于一个未经破碎的灵魂。而婚姻——尤其是失败的婚姻——提供了足够的破碎材料。"
会场响起零星笑声。克劳斯挑起白眉,显然没预料到她会引用自己的著作。
"至于认可的时间点,"林微继续道,"您可能不知道,我第一幅被收藏的作品卖给了匿名买家,价格只有500法郎。后来才发现,那是苏黎世一家精神病院为患者艺术治疗项目购买的。"
这个鲜为人知的自嘲式轶事让全场哄堂大笑。克劳斯的嘴角抽动了一下,竟也露出微笑:"Touché."("说得好。")
论坛接下来的进展出人意料的顺利。林微谈到自己从传统绘画到混合媒介的转变,谈到流产后的创作危机,甚至谈到以"微光"为笔名的意义——"因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也总有一线光明"。
她没有提及的是,那线光明最近开始有了具体的形状——一个学会弹钢琴、戴木珠手链、为她建立艺术基金的男人。
---
与此同时,周氏集团总部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如铁。十五位董事围坐在长桌旁,而周沉站在投影屏前,面无表情地播放一段录音。
"...只要周沉继续分心找那个女人,我们就能慢慢蚕食他的控股权。"录音中徐世康的声音带着酒后的松弛,"苏婉那边已经搞定医疗证据,足够让他身败名裂..."
几位董事交换着眼色。徐世康坐在角落,脸色由红转白,手指神经质地敲打着桌面。
"这算什么?"他打断录音,"私下酒话也能当证据?周沉,你什么时候堕落到偷录对话了?"
周沉按下暂停键:"去年十月,慕尼黑啤酒节。你喝多了向'朋友'炫耀如何利用苏婉陷害我妻子。"他冷冷地扫视全场,"需要我播放你描述如何买通医生的那段吗?"
会议室鸦雀无声。徐世康的敲桌声也停止了,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
董事长周志远——周沉的父亲——清了清嗓子:"这种私人纠纷不该带到董事会上。我们讨论的是公司业绩下滑问题。"
"业绩没下滑,只是增速放缓。"周沉调出一组图表,"而且原因很清楚——徐世康故意拖延南城项目审批,导致合作伙伴转向竞争对手。"
"证据呢?"徐世康冷笑。
周沉点开另一份文件:"去年11月8日,你秘书发给城建局李局的邮件,要求'暂缓处理周氏南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同一天,你名下的离岸公司收购了竞争对手德建集团3%的股份。"
投影屏上的证据确凿无疑。几位原本支持徐世康的董事开始窃窃私语。
"即使如此,"周志远皱眉,"你这两年的专注度确实有问题。多次缺席重要会议,决策迟缓..."
"因为我学会了倾听。"周沉突然说,"以前我认为商业决策必须快、狠、准,直到有人告诉我,最快的刀往往最容易断。"
他停顿了一下,想起林微说这话时的样子——那是在一次商业晚宴后,他因为一个竞争对手的举动暴怒,而她冷静地指出他的盲点。
"这两年我放慢脚步,是为了看得更清楚。"周沉继续道,"结果是:周氏避开了三个潜在陷阱项目,新增了两个跨领域合作伙伴,员工满意度提升27%。这些数据在各位手中的报表第15页。"
董事们纷纷翻看文件。周沉趁机看了眼手表——林微的论坛应该开始了。他掏出手机,悄悄调出直播页面,看到她正从容应对一位老者的提问,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我认为需要表决了。"周志远打断了他的思绪,"关于徐世康董事资格的问题。"
表决结果毫无悬念——徐世康被暂停董事职权,接受内部调查。散会后,周沉独自站在落地窗前,给林微发了条短信:「论坛怎么样?」
回复很快到来:「比预想的顺利。你呢?」
「徐世康出局了。」他简短回复,然后犹豫了一下,又补充:「你说得对,有时候慢即是快。」
发完这条,周沉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苏婉和徐世康近期的所有通讯记录。虽然苏婉全家已经移居海外,但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
论坛后的酒会上,林微被各路策展人、评论家和收藏家团团围住。她的机智应对和专业知识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连刻薄的克劳斯都主动与她碰杯。
"你提到的匿名买家故事很有趣,"一位画廊主凑过来,"不过据我所知,《春日》的买家其实很特别。"
林微挑眉:"什么意思?"
"三年前,我在M50艺术区见过那幅画。"画廊主压低声音,"买主是个中国商人,出价五倍,条件是不透露身份。有趣的是,上周我在苏黎世一个私人收藏展上又看到了它。"
林微的手指突然攥紧酒杯。三年前,正是她和周沉刚结婚的时候。那时她的作品还鲜有人问津,《春日》是她学生时代的习作,连参展资格都没有。
"那个收藏展在哪里?"她尽量保持平静。
"湖滨别墅区,具体地址不清楚。但主人肯定是位中国艺术爱好者,整个展厅都是亚洲当代作品。"
林微的心跳加速了。湖滨别墅...周沉给她看的照片里,确实有一面挂满画的墙。难道他不仅收集了她成名后的作品,连那些早期的、不成熟的作品也...?
"Lin, you're needed on stage."("Lin,需要你上台。")玛雅匆匆过来拉她。
酒会即将结束,主办方安排获奖者致闭幕词。林微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陌生的面孔,突然希望周沉在这里——不是那个叱咤商场的周总,而是今早在便条上画了个笑脸提醒她带伞的男人。
"Art is not about who you're married to,"("艺术不在于你嫁给了谁,")她即兴发挥道,"but about what breaks and rebuilds you."("而在于什么将你打碎又重塑。")
回酒店的路上,林微一直想着那幅《春日》。那是她大学时代的作品,笨拙但真诚,画的是佛罗伦萨的日出。如果真是周沉买的,他是什么时候看到的?为什么从未提起?
出租车驶过苏黎世湖大桥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一张周沉和苏婉的近期合照,背景似乎是某家餐厅。照片上,周沉正在看手表,而苏婉凑在他耳边说什么,姿态亲密。
附言:「旧情复燃?他到底有多少秘密没告诉你?」
林微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不确定是否该点开保存。就在这时,玛雅惊呼一声:"Lin, look!"("Lin,看!")
车窗外,湖对岸的夜空突然绽放出绚丽的烟花。金色和银色的火花组成一个个光圈,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在夜空中闪烁。
"Must be some corporate event."("肯定是某个公司的活动。")司机随口道。
但林微知道,今晚湖对岸只有一栋别墅会放烟花——周沉的湖滨别墅。烟花持续了整整十分钟,最后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图案:一弯新月旁边有个小小的光点,像星星,又像...一滴眼泪。
德彪西的《月光》中,最动人的正是那个如泪滴般的装饰音。林微靠在车窗上,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在胸腔膨胀。周沉是在用这种方式回应她昨晚弹奏的曲子吗?
回到酒店房间,林微再次查看那张神秘照片。放大细看后,她发现了蹊跷——周沉戴的手表是两年前的旧款,他早就换新的了。这张照片很可能是旧的,被人刻意伪装成近期拍摄。
正要删除时,手机突然响起。是周沉。
"论坛顺利吗?"他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背景音出奇的安静。
林微走到窗前,正好能看到湖对岸的别墅区:"嗯。你呢?"
"徐世康暂时出局了。"周沉顿了顿,"看到烟花了吗?"
果然是他。林微的心跳漏了一拍:"很美。尤其是最后那个...泪滴。"
"是流星。"周沉轻声纠正,"古希腊人认为,流星是灵魂相遇的痕迹。"
这个浪漫的解释完全出乎林微预料。电话两端陷入沉默,但不是尴尬的那种,而是一种舒适的、不需要言语填满的静谧。
"周沉,"林微最终打破沉默,"《春日》那幅画,是你买的吗?"
电话那头明显的停顿。"...你怎么知道的?"
"今天有人提到在私人收藏展上看到它。"林微握紧手机,"为什么从来没告诉我?"
"当时我们...情况特殊。"周沉的声音低沉,"我不想让你觉得我在施舍。"
三年前,正是他们婚姻最冰冷的时期。周沉买下那幅无人问津的学生作品,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施舍者,而是作为一个开始欣赏妻子才华的丈夫。而他选择沉默,只因知道骄傲的林微会如何解读这份"好意"。
"谢谢。"林微最终说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挂断电话后,她站在窗前久久不动。湖对岸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像另一个颠倒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也许有一个版本的周沉和林微,从未经历分离与痛苦,一直相爱至今。
手机又震动起来,是玛雅转发的一封邮件:「紧急:周氏集团内部数据遭泄露,涉及南城项目核心参数...」
林微皱眉点开详情。与此同时,湖滨别墅里,周沉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同一封邮件,脸色阴沉如铁。邮件附件是一组标有"L.M.医疗档案"的文件截图,最后一行清晰可见:「患者林微,永久性子宫损伤,自然受孕几率低于5%...」
发件人一栏,只有一个字母:"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