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的九月,空气中弥漫着香樟树特有的清冽气息和新生特有的、混杂着兴奋与茫然的喧嚣。陈暮拖着行李箱,站在音乐学院那栋爬满常春藤的米白色教学楼前,深吸了一口气。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新的乐章,开始了。
报到、领钥匙、整理宿舍、认识新室友……一切都忙碌而新鲜。周晓晓去了南方的美院,陆子航则去了北方的体校,三人小团体在地理上被拉开,但微信群里依旧热闹,分享着各自新生活的点滴。陆子航偶尔会发一些训练的照片,笑容依旧爽朗,只是和陈暮的互动,多了份心照不宣的、刻意保持的轻松距离。陈暮也努力适应着,将那份愧疚小心地收藏好,用忙碌冲淡心头的微涩。
大学生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斑斓画卷。专业课的深度远超高中,视唱练耳、和声学、西方音乐史……每一门都让她沉浸其中,却也倍感压力。练琴更是占据了大量时间,琴房里从早到晚回荡着各种乐器的声音,像一场永不落幕的交响排练。她努力融入,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新的知识和氛围。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或是练琴间隙的片刻放空,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落在书桌上那支静静躺着的、笔身光滑的备用笔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身,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夏夜玄关里,他指尖微凉的触感,和他那句低沉的话语:“留着吧……陪你爬过数学那座山。”
日子在琴键的跳跃和书页的翻动中滑过。某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陈暮刚结束一节让她大脑发胀的《复调音乐分析》课,抱着厚厚的乐谱和笔记本,蔫蔫地走出教学楼。阳光正好,晒得人暖洋洋的。她眯着眼,打算穿过音乐学院前那片种满银杏树的小广场,去图书馆还几本资料。
金黄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铺满了青石板路,踩上去沙沙作响。就在她低头小心避开几片特别大的落叶时,一个熟悉到让她心跳骤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从斜前方传来:
“陈暮?”
陈暮猛地抬头。
几步开外,林筱正站在那里。他穿着简单的浅灰色卫衣和深色休闲裤,身姿依旧挺拔。秋日的阳光落在他身上,给他清冷的气质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鼻梁上依旧架着那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此刻却清晰地带着一丝温和的讶异和……笑意?他手里也抱着几本书和一个文件夹,看样子也是刚下课。
“林……林老师?”陈暮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惊喜和紧张,脚步下意识地停住了。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起来,脸颊也迅速升温。她没想到会在这里,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遇见他。距离上次送哥哥回家那个微妙的夜晚,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
林筱几步走了过来,在她面前站定。离得近了,陈暮甚至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如同雨后松林般的清爽气息,混合着书本的墨香。
“真巧。”林筱的视线在她抱着的、明显标注着音乐学院字样的乐谱上扫过,嘴角的弧度似乎加深了一丝,“来报道了?感觉怎么样?”
“嗯!来了快一个月了。”陈暮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但微微发颤的尾音还是出卖了她的紧张,“挺好的……就是课有点难,练琴时间也好长……”她像汇报工作一样,语速有点快。
“正常。”林筱点点头,语气平和,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理解,“A大的音乐专业,强度是出了名的。”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有些发蔫的脸上,补充了一句,“压力大的时候,别硬撑。练琴也是,讲究效率,不是时间堆砌。”
这熟悉的、带着理性分析意味的关怀口吻,瞬间让陈暮想起了无数个在书房里度过的夜晚。心头那股紧张感奇异地被冲淡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带着暖意的熟悉感。她小声“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你呢?林老师,你……还在原来的校区吗?”陈暮鼓起勇气问道。她知道林筱保研了,但具体在哪边校区并不清楚。
“不,”林筱微微摇头,抬手指了指不远处一栋更高、更具现代感的玻璃幕墙大楼,“研究生院在那边。今天过来找导师讨论点事情。”他解释了一句,目光重新落回陈暮脸上,带着一种自然的询问,“要去图书馆?正好,我也要去那边查点资料。一起?”
“啊?好……好啊!”陈暮几乎是立刻答应下来,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得厉害。能和他在校园里并肩走一段路?这简直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场景!
两人并肩走在铺满金黄落叶的银杏大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光影摇曳。空气微凉,带着秋日特有的干爽气息。身边不时有抱着书本或乐器的学生匆匆走过。
起初,两人都有些沉默。陈暮抱着沉重的乐谱,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脊的边缘,努力寻找话题。她偷偷瞄了一眼身旁的林筱。他走路的姿态很放松,目光平视前方,侧脸在阳光下显得轮廓分明。秋风吹起他额前几缕碎发,整个人褪去了几分“受托人”的严肃,多了几分校园学长的清俊。
“那个……”陈暮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话题,声音带着点试探,“林筱哥,你研究生的方向……还是数学吗?”
“嗯,应用数学,偏算法优化方向。”林筱回答得很简洁,侧头看了她一眼,“你呢?钢琴演奏?”
“嗯!主修钢琴演奏。”陈暮用力点头,提到专业,眼睛亮了起来,“不过还要学好多理论课,像刚才的复调,听得我头都大了。”她忍不住小小抱怨了一下,语气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娇憨。
“复调……”林筱推了推眼镜,似乎在思考,“巴赫的平均律?那种多声部并行、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逻辑结构?”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学者探讨问题的专注,“从数学角度看,有点像多维空间里的向量运动,各自遵循轨迹,又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陈暮愣住了,随即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阳光跳跃在她弯起的眉眼间,像碎钻一样闪耀。“林老师,你怎么什么都能用数学解释啊?”她笑着问,声音清脆,带着难得的轻松和一丝调侃。
林筱看着她的笑容,镜片后的目光似乎也染上了一层暖意。他嘴角微扬,一个极淡却真实的笑容在他脸上漾开:“习惯了。万物皆可建模。” 他顿了顿,目光掠过她怀里的乐谱,补充道,“不过,音乐的和谐之美,数学公式只能描述其规律,无法完全诠释其灵魂。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番既理性又带着一丝谦逊的话,让陈暮心头微微一震。她看着林筱在阳光下带着浅笑的侧脸,心跳又不争气地加快了节奏。他好像……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不再是那个冷冰冰、只讲效率和步骤的“补习老师”了。
“对了,”林筱像是想起什么,很自然地转换了话题,“A大校园很大,各学院分布也复杂。你刚来,很多地方可能还不熟。”他停下脚步,看向陈暮,眼神平静而真诚,“需要向导的话,随时找我。周末……或者平时晚上,如果我有空的话。”
需要向导……随时找他?
陈暮的心跳瞬间漏跳了好几拍,脸颊的温度再次飙升。他这是在……主动提出要当她的校园向导?这……这算是关心吗?还是只是出于学长对新生的照顾?
巨大的惊喜和不敢置信的雀跃感瞬间淹没了她。她抬起头,撞进林筱那双沉静却带着温和询问的眼睛里。阳光落在他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那支躺在书桌上的备用笔带来的悸动,哥哥的“二十岁禁令”,此刻仿佛都被这秋日暖阳融化了。
“真……真的可以吗?”陈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期待,眼睛亮得惊人。
“嗯。”林筱微微颔首,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承诺感,“我的手机号没变。微信……你应该有?”
“有!我有!”陈暮连忙点头,生怕他反悔似的。
“好。”林筱似乎也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嘴角的弧度又加深了一点点。他抬手指向前方,“图书馆到了。”
高大的图书馆建筑矗立在眼前。两人在门口停下脚步。
“谢谢你,林老师!”陈暮抱着乐谱,真心实意地道谢,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灿烂笑容,像一朵在秋阳里绽放的花。
“不客气。”林筱看着她明媚的笑容,眼神似乎柔和了一瞬,“进去吧。我也要去查资料了。”
“嗯!林老师再见!”陈暮用力点头,脚步轻快地走进了图书馆明亮的玻璃大门。直到感应门在身后合上,她才敢回头。
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她看到林筱还站在原地,并没有立刻离开。他微微仰头,似乎在看着图书馆上方湛蓝的天空,又似乎只是在享受这片刻的阳光。秋风吹动他的衣角,那挺拔的身影在金色的银杏树下,构成了一幅沉静而美好的画面。
陈暮靠在冰凉的玻璃内侧,看着他的背影,心潮澎湃。刚才的对话像一场美梦,那么不真实,却又清晰地印在脑海里。他主动提出当她的向导……这意味着什么?是学长对学妹的普通关照?还是……别的?
脸颊依旧滚烫,手心也微微汗湿。她低头,看着怀中乐谱封面上复杂的音符,又想起林筱那句“多维空间里的向量运动”,忍不住再次弯起了嘴角。那些枯燥的数学公式,似乎也因为这奇妙的联想,染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
新的乐章已经奏响,充满了未知的音符。而那个曾引领她翻越数学高峰的“受托人”,如今似乎也褪去了冰冷的标签,化作了校园里一道令人心安的风景线,带着秋日暖阳的温度,悄然融入了她崭新的生活旋律之中。心底那份隐秘的期待,如同琴弦上被轻轻拨动后发出的、悠长的泛音,在胸腔里久久回荡,预示着未来的篇章,或许将奏响更加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