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棠夜秋色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言  大女主     

第一百二十三章:冬衣

棠夜秋色

檐角的铜铃被风撞得轻响,顾芊棠正坐在书房案前,就着窗光核对冬衣的物料账册。

  那册子边角已被她翻得发软,每一笔棉絮、布料的数目,都记着哥哥和营中将士的份。

  门轴“呀”地一声轻转,知深的身影掀帘而入,手里还提着个四方的青布包,声音里带着几分轻快:“小姐,全都制好了。”

  顾芊棠握着笔的手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个小点儿也顾不上,抬眼时眼底亮了亮:“都好了?”

  她搁下笔起身,步子不自觉往知深那边挪了两步,目光落在那个青布包上。

  这里头,就裹着能给北疆的哥哥和将士们挡寒的衣裳。

  “是,昨儿夜里绣坊的人熬了半宿,最后一批冬衣刚浆洗晾透,我先取了两套样衣来,您瞧瞧合不合心意。”

  知深将布包放在案上,伸手解开系带,两件藏青色的棉袍露了出来,布料上还带着阳光晒过的干爽气。

  顾芊棠伸手摸上去,指尖触到棉絮的扎实感,心里先松了半截。

  她当初特意嘱咐绣娘,棉絮要一层一层铺匀压实,既保暖又不硌得慌,免得将士们穿在甲胄里磨得慌。

  她拿起那件按哥哥尺寸做的棉袍,比对了下肩线,又拉了拉袖口:“袖口留的余量够吗?哥哥拉弓射箭,可别卡着手。”

  “小姐放心,按您说的,袖口、腰腹都多缝了两指宽的活褶,穿脱方便,动起来也不绷着。”知深指着棉袍下摆的暗扣,“还有这个,您说将士们行军要束腰带,特意加了暗扣,系腰带时不硌着棉絮。”

  顾芊棠点点头,指尖轻轻蹭过领口缝的细绒,冬日边疆的风烈,这样能护住哥哥的后颈。

  她把棉袍叠好,放回布包里,声音轻却稳:“辛苦你们了,尽快安排人送往边疆吧,别等寒风吹得紧了。”

  知深应下,伸手将布包重新系紧,指尖瞥见案头账册上密密麻麻的批注。

  哪处要加绒、哪处留活褶,连将士们夜间值守需多缝个暖手的小兜,都用红笔圈了出来。

  “小姐早把这些细节记牢了,绣坊的人照着做,错不了。”知深说着,想起什么,又补了句,“方才遣人去问过驿站,三日后有往边疆的军驿,正好能跟着军粮一起送过去,比寻常驿路快上五天。”

  顾芊棠闻言,原本微蹙的眉梢舒展开,她伸手将账册合拢,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按了按。

  那封面上,她私下用小字写了个“顾”字,是哥哥的姓。“三日后正好,算着日子,到时边疆刚入寒,不早不晚。”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天际,从这里往西北走,越过千座山、万条河,就是哥哥驻守的营盘。

  风卷着檐角的落叶飘过,她忽然回头,对知深道:“你去告诉绣坊,装冬衣的箱子里,每十件缝一张纸条,写上‘天冷添衣,各自保重’。”

  知深愣了愣,随即点头:“小姐心思细,将士们见了,心里也暖。”

  顾芊棠没说话,只是望着案上的青布包,眼底那点牵挂淡了些,添了几分踏实。

  那些厚实的棉袍,裹着的不只是暖,还有她盼着哥哥和将士们,都能平安熬过寒冬的心意。

  还有她想哥哥了。

  知深刚应下要去传话,顾芊棠却又抬手叫住她,目光落在案角那盏刚温好的茶上。

  茶是哥哥从前爱喝的祁门红,她每日都习惯温上一壶,仿佛那人还在府中,推门就能喝到。

  “等等。”她指尖划过茶盏边缘,声音轻缓,“再备一匣子这茶,和冬衣一起捎去。”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用单独装,混在给将士们的补给里就好,哥哥瞧见,自然知道是我放的。”

  知深会意,笑着应了:“小姐放心,我让人用油纸包严实,塞在将军那件棉袍的夹层里,路上不怕潮。”

  顾芊棠点点头,走到案前重新拿起那套样衣,手指顺着领口的绒边再摸了一遍——针脚密得看不见线头,是绣坊张嬷嬷亲手缝的,从前哥哥在家时,换季的衣裳也都是张嬷嬷做。

  她忽然想起前世,哥哥还未出征在府里时,也是这样风凉的天,他穿着她挑的厚棉袍,笑着说“还是棠棠选的料子暖”。

  “对了。”她抬眼看向知深,语气里添了点叮嘱,“送冬衣的人出发前,让他来我这儿一趟,我再嘱咐两句边疆的天气,哥哥总不爱听人劝,得好好跟送衣的弟兄说,让他多提醒着些。”

  知深应下“好”,刚要转身,就见顾芊棠又低头摸了摸棉袍的布料,嘴角轻轻勾了勾,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她听:“这样厚的衣裳,哥哥夜里在城楼上值守,风再大,也该能挡一挡了。”

  檐外的风又起,铜铃再响时,却没了先前的清寂。

  案上的青布包、温着的茶、待捎的话,都裹着盼头,等着往西北去,等着落在那片飘着雪的营盘里。

上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闺中夜谈 棠夜秋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李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