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室里残留着“雷霆战牛·超能补给”的浓郁肉香,五个巨大的空包装袋像战败的旗帜瘫在茶几上。凌晓寒满足地打了个小小的嗝,胃里暖烘烘的,之前在地下被精神攻击的寒意和逃亡的虚脱感总算被这高热量的“战利品”镇压下去不少。但随之而来的,是如山般沉重的现实——五千字检查。
周校长笑眯眯地品着茶,仿佛刚才那个抛出“五千字起步”恶魔指标的不是他。张德海主任像座肌肉浇筑的黑色方碑,矗立在门边,抱着胳膊,眼神在五人身上扫视,无声地传递着“敢少一个字试试”的压迫感。
“那么,”周校长放下茶杯,声音轻快得像在宣布春游,“能量补充完毕,大脑CPU该重启了。检查主题:《论超能力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正确应用——兼论如何在饥饿状态下保持理智避免拆家行为》。”他特意看了眼石磊,后者正心虚地研究自己油乎乎的手指头。
“校长,”凌晓寒试图挣扎,“这主题…是不是有点过于…抽象?而且我们刚经历次声波攻击,脑细胞可能…”她努力调动自己“精确温度感知”的能力,试图从逻辑上证明大脑此刻处于“低温运行”状态。
“哦?”周校长挑眉,“我看石磊同学啃能量棒时,脑细胞活跃度足以计算每口肉酱的卡路里配比嘛。能量餐包,‘雷霆战牛’,专为高强度脑力劳动设计。”他看向石磊,“石磊同学,你吃了最大份的‘战牛’,感觉现在能拆几堵墙?”
石磊立刻挺直腰板,瓮声瓮气:“报告校长!现在感觉…感觉能拆三堵!但…但检查一定好好写!绝对不拆!”他努力表现出诚恳,但“拆”字还是暴露了本能。
张德海主任的鼻孔里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冷哼。
唐思哲推了推反光的眼镜,学霸之魂在饱腹状态下熊熊燃烧:“校长,关于检查的理论框架,我认为可以从超能力的定义、分类及风险系数建模开始,结合校园安全管理的熵增定律,引入饥饿状态对前额叶皮层决策回路的影响函数,最后建立‘拆家行为’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基于帕累托最优的规避策略…”他越说越快,手指在空中无意识地划着公式。
“停!”凌晓寒和林晚晚异口同声地打断。林晚晚甚至下意识地复述了唐思哲最后几个词:“…帕累托最优规避策略。”说完自己都懵了,眨巴着大眼睛。
周校长忍俊不禁:“唐教授,你的思路很…严谨。但检查,不是学术论文。要接地气,懂吗?比如,凌晓寒同学可以写写,如何用你那‘人形温度计’提前感知危险环境的‘心理低温区’,避免热血上头跟着沈疏影往坑里跳?”
凌晓寒:“……” 这角度刁钻得让她无言以对。
沈疏影安静地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按了按太阳穴。烙印的隐痛被“雷霆战牛”暂时压制,但脑子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金属的余音,像坏掉的收音机在收尾。她默默拿起笔和纸——校长发的,印着学校抬头的专用检查纸——在纸的左上角,精准地画了一个边长1厘米的完美正方形。这是她的“坐标原点”,准备以此为基础构建她的“检查空间”。
“晚晚,”周校长转向记录官,“你的能力是完美复述,对吧?今天发生的一切,包括我、张主任、甚至‘小七’说过的话,你都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检查嘛,你就原原本本、客观公正地,把从你们溜进旧物理楼开始,到刚才啃完‘战牛’为止,所有人的言行,按时间线复述一遍。记住,要原汁原味。”他特意强调了“原汁原味”。
林晚晚小脸一白。原汁原味?那岂不是要把石磊骂骂咧咧砸管子、沈疏影被控制着嘶吼“放我出去”、她自己吓得哭腔都出来的细节全写上?还有周校长说“小七活泼”、“钥匙义乌造”这些明显是糊弄人的话?这检查交上去…张主任会不会直接把他们拆了?
张德海主任的目光果然更冷了。
“至于石磊同学,”周校长笑眯眯地,像在布置一个有趣的实验,“你的部分,重点描述你是如何‘精准感知’到那根通风管道的连接处‘重量失衡濒临临界点’,并‘精确计算’投掷角度和力道,最终‘以最小的破坏代价’(他故意加重语气)实现了对不稳定因素的物理隔离。记住,是‘安全隔离’,不是‘拆家’。”
石磊挠着头,努力理解校长的话:“就是…就是我扔得特别准!而且砸得特别有道理!是为了大家好!”
“精辟!”周校长抚掌,“就是这个意思!用你的方式写出来。”他又看向沈疏影,“沈同学,你的精神创伤可以理解。检查字数减半,重点描述你作为‘人形危险探测器’的被动体验,以及…嗯…对‘次声波环境’下如何保持‘空间坐标稳定’的思考。”他巧妙地避开了“锈蚀太阳”、“囚徒”这些沈疏影脑子里才有的词。
任务分配完毕。校长室一角成了临时检查作坊。
* **凌晓寒**咬着笔杆,努力感知自己此刻“写作热情的温度”——冰凉!她试图把“地下探险”描述成一场“温度异常感知实践课”,重点突出自己如何“敏锐察觉环境热源(粒子加速器)异常升温并及时预警(虽然预警方式是跟着沈疏影跑)”,以及“在能量补给(战牛)不足时,精确评估自身状态,理智决策(没跟着石磊一起砸)”。
* **石磊**握着笔像握着一根撬棍,眉头拧成了疙瘩。他先在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通风管,然后在旁边画了个箭头,写上“这里快断了,我感觉到了!”。接着画了个自己扔石头的火柴人,标注“用力刚刚好!”。最后画了个被堵住的门,打了个大大的勾:“安全了!” 他觉得这比写字明白多了。
* **唐思哲**的纸上已经布满了蝇头小楷和复杂的公式推导。他试图用流体力学解释地下工事的空气流动对警报传播的影响,用材料力学分析通风管道的应力分布以证明石磊那一砸“符合结构失效的临界点理论”,甚至建立了一个“饥饿指数-冲动行为概率”的数学模型,证明在“雷霆战牛”介入前,他们的行为是“高概率高风险”的。
* **林晚晚**则像打开了复读机开关,一行行工整的字迹流淌出来:“…凌晓寒说:‘快跑!’…沈疏影声音变了,说:‘钥…匙…’…校长说:‘小七比较活泼’…张主任说:‘检查,立刻’…” 她忠实地记录着,像个没有感情的法庭书记员,只是写到某些尴尬段落时,笔迹会微微颤抖。
* **沈疏影**在画好的正方形坐标系里,用点和线精准地标注着事件节点和人物位置。她的检查更像一份空间行动报告:“入口:坐标(0,0)。遭遇能量异常点:坐标(-15.8, 7.2)。精神干扰源方向:方位角 283.5度。物理干预点(石磊):坐标(-18.3, 4.1)。撤离路径:折线图如下…” 关于“次声波环境”的思考,她在旁边空白处画了几个抽象的、代表不同频率的波形图,标注“不稳定”、“坐标偏移风险高”。
张德海主任偶尔踱步过来,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纸张。看到石磊的“连环画”和唐思哲的天书公式时,额角青筋明显跳了跳。看到林晚晚那“原汁原味”的记录,尤其是某些涉及他本人的指令时,脸色更是黑如锅底。只有看到沈疏影那如同工程图纸般的报告和凌晓寒努力往“安全管理”上靠的温度理论时,眉头才稍稍松开一丝。
周校长则悠闲地喝着茶,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风格迥异的“检查创作现场”,仿佛在欣赏一场行为艺术。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给校长室镀上一层慵懒的金色。地下工事的锈蚀与囚徒的低语,仿佛真的被那五个硕大的“雷霆战牛”餐包和眼前这荒诞的五千字任务,暂时封印在了另一个次元。
只是沈疏影偶尔停下笔,指尖轻轻拂过太阳穴时,那微微蹙起的眉头,和她笔下坐标系中代表“精神干扰源”的那个刺目的点,无声地提醒着,有些“余音”,并非一顿高热量餐食就能彻底清除。
而凌晓寒看着自己纸上那干巴巴的“温度预警理论”,再看看石磊的抽象派画作和林晚晚那能当黑历史百科全书的记录,深深叹了口气:这五千字,注水的难度,恐怕比感知绝对零度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