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娜的研究热情被彻底点燃。她的记录本不再是冰冷的审判书,而变成了一个亟待填充的、充满未知诱惑的迷宫地图。唐思哲则沉浸在“隐喻性感知转化算法”的建模中,平板电脑的屏幕被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图表塞满,嘴里念念有词:“‘枯槁度’与胶原蛋白流失率的相关性…‘凝滞感’与局部微循环障碍的流体力学模型…”
然而,教导主任张德海(王阎)显然不关心这些“不务正业”的研究。他黑着一张门神脸,将一份盖着大红公章的通知拍在临时实验室的桌子上:“‘善后部’!别整天缩在校医室搞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图书馆积压的旧期刊需要重新分类上架!限期三天!这是‘实践任务’!”
任务本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整理图书馆尘封的地下书库堆积如山、年代混乱的学术期刊。
但对废柴超能班而言,任何“普通”任务都可能变成一场灾难…或者,一场奇遇。
**书库探险队(被迫版):**
* **地点:** 图书馆负一层旧书库。空气里弥漫着陈年纸张和灰尘的味道,光线昏暗,书架高耸如同沉默的巨人。
* **目标:** 将散乱堆积的期刊按年份、学科重新分类上架。
* **挑战:** 期刊封面信息模糊、缺失;积灰厚重;空间狭窄压抑。
**废柴超能解法(荒诞版):**
1. **沈疏影(空间定位仪):** “《物理学报》1985年第三期…目标位置:左前方第三排书架,从下往上数第七层,距离我们当前位置…直线距离8.7米,需绕过两个障碍物(书堆)。” 她精准报点,像个人形导航仪,但指完路就安静地站在阴影里,仿佛与灰尘融为一体。
2. **石磊(重量感知/人形叉车):** “这摞…轻飘飘的,像棉花糖,‘虚度’高,肯定是文学类的(他朴素地认为文学书‘没分量’)!那摞…好家伙,‘死沉死沉’的!‘板结’感!物理的没跑!交给我!” 他轻松扛起半人高的期刊摞,大步流星走向沈疏影指示的位置,动作带着一种“力拔山兮”的豪迈,但落脚时总带起一阵灰尘风暴,引得凌晓寒连连咳嗽。
3. **凌晓寒(温度感知/年代鉴定仪?):** 她尝试性地将手悬在期刊堆上。“咦?不同的期刊堆…温度有细微差别?积灰厚的…像盖了层冷棉被?新一点的(相对而言)…好像底层还有一点点微弱的‘余温’?” 她不确定这是真实温度差异还是心理作用,但这给了唐思哲灵感。
4. **唐思哲(运算核心/逻辑暴君):** “假设期刊年代与积灰厚度、纸张氧化程度呈正相关!积灰厚则隔热性好,表面温度更接近环境温度!较新的期刊氧化程度低,内部纤维活性残留可能产生微弱代谢热?虽然微弱,但理论上存在差异!晓寒,尝试感知不同期刊堆的‘深层温度稳定性’和‘表面灰尘冷感度’!疏影,记录坐标!石磊,按晓寒感知的‘年代感温度’排序搬运!” 他迅速建立了一个基于凌晓寒模糊感知的“热-年代”模型,试图用温度给期刊断代。
5. **林晚晚(流程记录员/人形录音笔):** 她紧张地跟在后面,小声复述着唐思哲的指令和每个人的反馈:“唐思哲说:‘深层温度稳定性’…石磊说:‘这摞好沉,物理的’…沈疏影说:‘第七层,左移15厘米’…” 像个尽职的旁白,但完全跟不上混乱的节奏。
过程依旧混乱。石磊的“重量分类法”简单粗暴但错误率不低(比如沉甸甸的《地质年鉴》被他当成了物理书)。凌晓寒的“热感断代”在灰尘和阴暗环境下效果飘忽。唐思哲的模型不断崩溃重建。书库内灰尘弥漫,喷嚏声此起彼伏。
**转折点:消失的索引卡与复述的“觉醒”**
就在大家灰头土脸、效率低下时,林晚晚弱弱地举起手:“那个…我刚才整理这堆《生物化学通报》…发现里面的手写索引卡…不见了。” 她指着一摞明显被人翻动过的期刊,脸上带着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
这些手写索引卡是以前管理员留下的宝贵分类依据,记录着关键文章信息和所属卷期!
“什么?!” 唐思哲如遭雷击,“数据丢失!关键参照物缺失!模型需要重新校准!”
凌晓寒也急了:“没有索引卡,我们更难判断具体年份和内容了!”
王美娜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书库门口(她声称是“监督任务进度并采集环境数据”)。她皱着眉,看着混乱的场面和那摞缺失索引卡的期刊,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林晚晚:“详细描述你发现时的状态。任何细节。”
林晚晚被王美娜严肃的目光看得一哆嗦,下意识地开始复述,声音带着点紧张的颤抖:“我…我是下午两点十七分开始整理这堆期刊的。它们堆在靠墙的角落,第三摞。期刊封面是…是深绿色的,左上角有烫金的‘生物化学通报’字样,但金字有些剥落了。我拿起最上面一本,是…是1987年第四期,封面有点脏,有一个…浅褐色的圆形咖啡渍,直径大约2.3厘米。翻开封面,里面的扉页…用蓝色圆珠笔写着‘张明远藏书’,字迹有点潦草。然后…然后我就发现夹在里面的那张淡黄色的索引卡不见了!卡片原本是夹在…第三页和第四页之间的!那里…现在还有一点卡片的压痕和…一点点淡黄色的纸屑残留!”
她的描述精确到令人发指!时间、位置、颜色、尺寸、污渍、字迹、甚至纸张残留的痕迹!仿佛一台高精度的扫描仪,将那一刻的所有视觉信息完美刻录并播放出来!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王美娜。
唐思哲眼睛猛地亮了:“晚晚!你刚才…复述的是你‘看到’的细节?不是‘听到’的?”
林晚晚茫然地点点头:“是…是我看到的啊。”
“你的能力…” 凌晓寒也反应过来,惊喜道,“不只是‘过耳不忘’!你看过的东西,也能完美复现细节?!”
林晚晚自己也呆住了,她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她一直以为自己的能力只是复述“声音”。
王美娜迅速翻动她的记录本,找到了关于林晚晚能力的早期记录,在上面重重划了一条线,在旁边标注:
> **【能力修正:非单纯‘听觉复述’,实为‘瞬时场景/信息高保真记忆与再现’。视觉信息捕捉精度极高。】**
“那么,” 王美娜看向那堆期刊,镜片反射着昏暗的光,“林晚晚,尝试‘复述’你记忆中,那张丢失的索引卡上的内容。”
林晚晚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努力回忆那张淡黄色卡片映入眼帘的瞬间。几秒后,她睁开眼睛,以一种毫无波澜、精确无比的语调开始“播放”:
“**索引卡内容复述:**
* **文章标题:** 《关于XXXX酶在YYY代谢通路中关键作用的新发现》
* **作者:** 李卫国(本校生物系,已退休)
* **期刊:** 《生物化学通报》
* **卷期:** 1988年,第一卷,第二期,页码:P35-48
* **关键词:** XXXX酶、YYY通路、变构调节、能量代谢
* **备注(手写):** ‘此发现与ZZZ理论有潜在冲突,需后续实验验证。 – 张明远 1988.3.15’”
一字不差!甚至包括笔迹的停顿和墨水的浓淡差异(她在复述时微妙地模仿了书写节奏)!
“神了!” 石磊张大嘴。
“人形扫描仪…不,是人形索引卡!” 唐思哲激动地差点跳起来。
凌晓寒和沈疏影也露出了惊叹的神情。
王美娜飞快记录,眼中闪烁着强烈的探究欲:“瞬时视觉信息记忆与再现…这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回溯’!价值…难以估量!”
有了林晚晚这个“人形索引卡”,丢失的卡片不再是问题!她可以“复述”任何她扫过一眼的期刊封面、版权页信息!分类效率瞬间飙升!她甚至能复述出某些期刊内页的关键目录标题!
石磊和凌晓寒在她的精确信息指引下,搬运和分类也更有目标性。唐思哲暂时放弃了复杂模型,转而利用林晚晚提供的精确数据建立高效分类路径。沈疏影的定位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书库内虽然依旧灰尘飞扬,但混乱中开始滋生出一种奇异的秩序和效率。
**幽灵现身?**
就在任务接近尾声,大家略松一口气时,林晚晚在整理最后一摞期刊时,突然身体一僵,脸色微微发白。
“晚晚?怎么了?” 凌晓寒注意到她的异常。
林晚晚指着书架最顶层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里…有一本…《校史拾遗(未定稿)》。深蓝色布面精装…封面右下角…有一个很小的银色钥匙图案烙印。它…它刚才…不在这里!” 她的“瞬时场景记忆”像摄影机一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新增物”!
众人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昏暗的光线下,那本深蓝色的厚书静静地躺在积灰中,透着一股格格不入的突兀感。
“刚才确实没有!” 沈疏影清冷的声音确认道,“我扫描过那个坐标,是空的。”
谁放上去的?什么时候?大家进来后,书库门一直虚掩着,但并未见其他人出入。
王美娜立刻警惕起来,推了推眼镜:“记录:任务结束前出现异常物品。来源不明。”
石磊自告奋勇:“我去拿下来看看!” 他仗着身高臂长,踮起脚就去够。
就在他的手指即将触碰到那本深蓝色书脊的瞬间——
“吱呀——”
书库那扇沉重的老木门,被缓缓推开一条缝。一个佝偻的身影,推着清洁车,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门口。是李伯。
他浑浊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那本《校史拾遗(未定稿)》上,沙哑的声音慢悠悠地响起:“那本书…年头久了。灰大。我…清理书架时,顺道…放回去的。”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但时机未免太巧了。
凌晓寒下意识地将感知力投向李伯,尤其是他的双手。右腕处那股“凝滞”、“枯槁”的感觉依旧存在,但此刻,似乎还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稳定”感?仿佛他刚才完成了一个极其精准的动作。
石磊也感觉到李伯整个人那种磐石般的“底盘”感,但这次,他隐隐觉得李伯的“重量”分布,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流动”?这感觉很模糊,一闪即逝。
李伯没有再多说什么,推着车,慢吞吞地开始清理门口的灰尘,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
王美娜在记录本上快速写下:
> **【异常事件记录:任务尾声出现来源不明书籍《校史拾遗(未定稿)》,由校工李伯解释为清理归位。】**
> **【备注:时机存疑。李伯动作的精准性与‘废柴’感知的模糊反馈形成对比。该书封面烙印(银色钥匙)需留意。】**
她合上本子,看向李伯沉默打扫的背影,又看看那本深蓝色的书,最后目光落在林晚晚身上——这个刚刚展现出惊人新潜力的“人形索引卡”。
“任务完成。”王美娜宣布,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但眼底深处,探究的火苗燃烧得更旺了,“林晚晚的能力拓展,是本次‘普通’任务的最大收获。至于那本书…”她顿了顿,“或许,又是另一个‘样本库’的开始。”
唐思哲已经兴奋地在平板上新建了一个名为“神秘校史与钥匙烙印(待分析)”的文件夹。
凌晓寒看着李伯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又看看那本静静躺在高处的深蓝色书籍,总觉得这本“校史拾遗”里,藏着比尘封期刊更令人不安(或者说兴奋)的秘密。而李伯那双骨节粗大、带着“枯槁”旧伤的手,似乎总能在最不经意的时刻,拨动他们命运的琴弦。
废柴超能班的图书馆整理任务,在灰尘、惊喜、新发现和一个未解的谜团中,荒诞地落下了帷幕。教导主任要求的“普通”任务,他们终究还是没能“普通”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