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未干的笔触
本书标签: 现代 

锈迹上的新芽

未干的笔触

随着老城区报刊亭改造项目的圆满结束,陈默在文创事业部逐渐站稳了脚跟。他本以为,这个项目带来的波澜会慢慢平息,却没想到,那抹未干的色彩,在更多人的生活里激起了涟漪。

李哥真的开始重新拾起画笔,在完成手头必要的工作后,他便一头扎进陈默帮忙腾出的小画室里,专注地补完那幅搁置了十年的爬山虎画作。画布上,原本停滞的绿意开始舒展,新添的颜料带着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爬山虎真的要顺着画布,爬出画室,去拥抱外面的阳光。有时陈默路过,会看见李哥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细致地勾勒叶脉,西装随意地搭在椅背上,衬衫袖口还沾着颜料,那模样,和记忆里美院画室中的少年别无二致。

修鞋匠的摊位前也有了新变化。受报刊亭改造的启发,老人把自己的修鞋摊也装点了一番。他用废弃的皮革边角料制作成各种艺术小挂件,还在摊位上方挂起了自己用丙烯颜料绘制的小画,画的是老城区里常见的景象:巷口的石墩、晒太阳的猫咪、提着菜篮的居民。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作,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甚至有年轻人专门来这里拍照打卡,不过,不同于普通网红点的喧闹,大家都只是安安静静地欣赏,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老王的儿子偶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改造后的报刊亭照片,照片里,父亲当年画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刻,他心中五味杂陈。第二天,他带着年迈的老王回到了老城区。站在改造后的报刊亭前,老王颤抖着双手抚摸着玻璃柜里自己的旧物,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爸,您要是想画画,咱们就在这儿画,以后我帮您摆画摊。”儿子的话,让围观的人都红了眼眶。从那以后,梧桐巷里常常能看到一对父子,一个安静作画,一个默默打下手,岁月仿佛在这一刻温柔了起来。

陈默也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筹备新的项目,试图挖掘更多老城区被遗忘的艺术角落。在走访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退休的语文教师,老人的家里堆满了手写的诗集,字迹工整却略显寂寞。陈默提议将老人的诗和老城区的街景照片结合,制作成特色文创诗集。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车库,里面留存着几位年轻人年轻时涂鸦的痕迹。陈默说服领导,将车库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街头艺术展览馆,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

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老城区的艺术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不只是因为新奇,更是被这里承载的故事和情感所吸引。美术馆里,《未干的瞬间》画展的留言簿越来越厚,每一页都写满了参观者的感悟和触动。有人说在这里找到了重拾梦想的勇气,有人说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某天傍晚,陈默又一次来到梧桐巷的报刊亭。此时的报刊亭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破旧的模样,它成了老城区艺术精神的象征。玻璃柜里,新的画作和旧的回忆交相辉映,而玻璃上的粉笔画纸飞机,在晚风的吹拂下,仿佛真的要带着人们的梦想飞向远方。陈默望着这片被艺术重新点亮的老城区,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未干的调色盘里,永远都有新的色彩等待着被调和,被挥洒,去描绘那些未完成的、充满希望的故事。

上一章 未干的画架 未干的笔触最新章节 下一章 调色盘上的老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