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关于把死对头纳入人生算法这件事
本书标签: 校园  双男主  学霸     

啊……小太阳也晒不化图书馆里的冰山吗

关于把死对头纳入人生算法这件事

周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对程澈来说,像是一道催命符。他慢吞吞地收拾着书包,动作拖沓,恨不得时间就此停滞。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他却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压着一块名为“凌熠”的千年寒冰。

李想凑过来,挤眉弄眼:“澈哥,听说你被分配跟那个冰山组队了?文理互助?”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同情和看好戏的意味。

程澈苦着脸,有气无力地“嗯”了一声。

“保重啊兄弟!”李想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沉痛,“记得带件羽绒服,图书馆那角落,怕不是要冻死人。”周围的同学也投来或同情或好奇的目光。

程澈抱着书包,像奔赴刑场一样,磨磨蹭蹭地挪向图书馆。那个被高大书架半包围的僻静角落,此刻在他眼中不啻于龙潭虎穴。

他远远就看到那个黑色的身影已经坐在那里了。凌熠背脊挺直,侧对着他,正低头看着摊在面前的书,阳光透过书架缝隙在他身上切割出明暗的光影,整个人像一尊没有温度的雕塑。空气似乎都因他的存在而凝滞了几分。

程澈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走过去,拉开凌熠对面的椅子,动作轻得不能再轻,生怕惊扰了什么。他放下书包,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目光小心翼翼地瞟向凌熠。

凌熠似乎根本没注意到他的到来,或者说,完全无视。他依旧专注地看着自己的书,修长的手指偶尔翻动一页,发出轻微的声响,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他面前除了那本竞赛书,还放着一沓空白的稿纸和一支笔,显然是给程澈准备的“刑具”。

程澈等了足足一分钟,空气安静得只剩下他自己的心跳声和书页翻动声。尴尬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他喘不过气。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干涩地试探道:“那个……凌熠同学……我们……开始?”

凌熠终于抬起了眼皮。那双深邃的黑眸看向程澈,没有任何情绪,像两潭深不见底的寒泉。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自己面前那沓空白的稿纸,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密密麻麻的物理卷子,推到程澈面前。

程澈低头一看,卷子标题:《高二物理力学综合基础检测(提高版)》。再扫一眼题目,那些熟悉的滑块、斜面、滑轮、牛顿定律……瞬间让他眼前发黑,头皮发麻。这难度……说是基础检测,骗鬼呢!

“一小时内,做完前三道大题。”凌熠的声音响起,没有任何起伏,像AI语音播报,“不懂的,标记。” 言简意赅,下达指令,然后再次垂下眼帘,仿佛程澈的存在只是空气里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继续看他的竞赛书。

程澈:“……” 他感觉自己像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只能僵硬地拿起笔,对着那张如同天书的卷子,开始“执行任务”。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图书馆的静谧此刻成了最大的煎熬。程澈咬着笔头,眉头紧锁,对着第一道斜面受力分析题,感觉自己的CPU快要烧干了。滑块的质量、斜面的角度、摩擦系数……这些字母和数字在他脑子里搅成一团浆糊。

他偷偷抬眼瞄向凌熠。对方坐姿纹丝不动,神情专注,翻书的动作都带着一种精确的节奏感,仿佛置身于一个绝对真空、绝对零度的独立空间,外界的一切干扰都被他强大的“力场”隔绝在外。

程澈挫败地低下头,在草稿纸上胡乱画着受力分析图,歪歪扭扭,惨不忍睹。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一台中了病毒的破电脑,在凌熠这台“超算”面前,运行得卡顿又可笑。

二十分钟过去了,程澈还在跟第一道题死磕,草稿纸涂满了半张,答案栏依旧空白。他额头上急出了细汗,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杆。对面的凌熠,已经翻过了十几页书,偶尔在旁边的本子上写下几个公式,笔迹冷峻锋利。

终于,凌熠的目光似乎从书上移开了一瞬,落在了程澈那几乎被画烂的草稿纸上。他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像是看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错误代码。

程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丝变化,心头一紧,赶紧低下头,假装奋笔疾书,心脏却砰砰直跳,生怕对方下一秒就开启“嘲讽模式”或者直接判定他“系统崩溃”。

然而,凌熠什么都没说。他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回自己的书本,仿佛刚才那一瞥只是程序运行中一次无意义的扫描。这种彻底的漠视,比直接的批评更让程澈感到无地自容。他感觉自己像个在绝对零度环境下瑟瑟发抖、却完全无法引起任何回响的可怜虫。

四十分钟。程澈终于……放弃了第一道题,硬着头皮开始看第二题。刚读了两行,就觉得眼前一黑——这题更复杂,涉及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结合!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就在这时,凌熠合上了自己的竞赛书。程澈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以为对方终于忍受不了他的愚钝,要提前结束这场“酷刑”。

然而,凌熠只是从自己书包里又拿出一个薄薄的文件夹,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推到程澈面前。程澈定睛一看,是一篇打印出来的作文,标题是《轨迹》。字迹是凌熠那种冷硬的风格,但内容……

程澈有些茫然地看向凌熠。

“看。”凌熠只吐出一个字,言简意赅,眼神示意他看作文,“找出问题。” 说完,他又拿出另一本书,开始看,仿佛布置下一个新任务。

程澈只好拿起那篇作文。开头是标准的议论文起手式,引经据典,论述人生的轨迹应如何规划、如何遵循理性云云。逻辑严谨,论据充分,用词准确,但……程澈皱起了眉。太冷了。像一篇由精密的机器写出来的分析报告,每个字都像冰冷的零件,严丝合缝地组装在一起,却唯独缺少了……温度。缺少了能打动人心的、属于“人”的情感共鸣。

他继续往下看。中间有一段,凌熠试图描述“偏离轨道的代价”,他用了很多抽象的比喻和理论,但程澈敏锐地捕捉到,在描述某个具体场景时,凌熠的笔触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波动?那是一个关于“意外偏离”导致“不可逆损失”的假设性描述,虽然依旧克制,但字里行间隐隐透出一种……

压抑的沉重感?像冰层下涌动的暗流。程澈的心跳莫名快了一拍。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凌熠。对方依旧低垂着眼帘看书,侧脸线条冷硬,看不出任何情绪。但程澈却觉得,自己好像无意间触碰到了这台“超算”外壳下,一丝极其隐秘的、被深深掩藏的“非程序化”区域。

这个发现让程澈暂时忘记了物理题的折磨。他拿起笔,深吸一口气,开始在凌熠那冷硬的文字旁边,小心翼翼地写下自己的批注。他没有直接批评“缺乏情感”,而是从具体的段落入手:

● “这里的比喻很精准,但‘如脱轨列车般粉身碎骨’是否过于绝对?也许可以加入一些对‘偏离’本身可能带来的、非毁灭性后果的思考?比如……未知的风景?”(他试图引入一点柔软的可能性)。

● “这段理论支撑很强,但‘理性是唯一的灯塔’这个论点,是否可以补充一个反面例证?比如历史上某些完全遵循‘理性’却导致灾难的决策?让论述更有张力?”(他试图打破绝对化的壁垒)。

● 而在那段让他感觉有异样的段落旁,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写道:“这里的描述……很有力量。但‘沉重的代价’具体指什么?如果能用一个更具体、哪怕是很小的生活化例子来承载这种沉重感,可能会让读者更容易共鸣,感受也更深刻。”(他小心翼翼地,试图引导出那冰层下的暗流)。

他写得很认真,字迹清秀,带着文科生特有的细腻。写完后,他轻轻地将批注好的作文推回凌熠面前,心又提了起来,不知道这台“超算”会如何“处理”他的“干扰数据”。

凌熠的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落在那张被写满了批注的作文纸上。他拿起纸,目光一行行扫过程澈的字迹。程澈紧张地看着他,试图从他脸上捕捉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惊讶?不悦?还是……别的什么?

然而,凌熠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像在扫描一段复杂的程序代码。他看得很慢,尤其是在程澈提到“非毁灭性后果”和“具体例子承载沉重感”的批注旁,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了一些。图书馆的挂钟滴答作响,时间已经接近一小时。程澈的物理卷子上,依旧只孤零零地躺着一道题的半成品答案。

凌熠终于放下了那张批注过的作文纸。他没有看程澈,也没有对批注发表任何评论,只是将那页纸收回了文件夹。然后,他抬眼看向墙上的挂钟。

“时间到。”冰冷的三个字,宣告了第一次强制互助的结束。

程澈如蒙大赦,又带着点莫名的失落和忐忑,赶紧收拾自己的东西。凌熠也动作利落地整理好自己的书本和文具。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图书馆角落。夕阳的余晖给书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却驱不散两人之间那无形的冰冷隔阂。

“你的物理,”凌熠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依旧是那种毫无波澜的语调,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切要害,“基础存在严重逻辑漏洞。需要系统性重构。”

程澈脚步一顿,脸瞬间涨红,尴尬和挫败感再次涌上心头。果然……被嫌弃得体无完肤。

“周五,”凌熠的声音继续传来,不容置疑,“带必修二教材,从第三章开始。提前预习。” 下达完新的指令,他没有任何停留,迈开长腿,径直越过程澈,黑色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图书馆大门外的夕阳里。

程澈抱着书包,站在原地,看着凌熠消失的方向,又低头看了看自己书包侧袋里那个冰凉的笔袋轮廓。第一次互助结束了,像一场冰冷的程序运行测试。他得到了“系统漏洞严重”的检测报告,和一份新的、更基础的“重构”指令。而他对凌熠那篇作文的批注,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回响。

唯一留下的,是心头那一丝挥之不去的疑问:在那篇冰冷文字之下,被他捕捉到的、那丝压抑的沉重感,到底是什么?这台看似绝对理性的“超算”,内部是否也运行着不为人知的、非逻辑的代码?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程澈叹了口气,抱着自己那本画满了“人类迷惑行为”的速写本,慢吞吞地走向食堂。前路漫漫,这强制绑定的“互助程序”,才刚运行了第一个周期。

上一章 我去,强行指令啊 关于把死对头纳入人生算法这件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冰山哥的互助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