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夏夜,是城市里永远无法复制的奢侈。墨蓝色的天幕低垂,仿佛触手可及,上面缀满了碎钻般璀璨的星河。晚风带着溪水的清凉和草木的芬芳,轻柔地拂过小院。
竹床被搬到桂花树下,程澈和父母并排躺着,仰望着这片浩瀚而宁静的穹顶。蛙鸣虫唱是天然的背景音,交织出一曲悠扬的乡间小夜曲。
高考成绩早已揭晓,程澈的名字高悬在S市文科榜前列,足够叩开国内任何一所顶尖大学的大门。
紧绷的弦彻底松开,身体在乡野的滋养下恢复了健康的韧劲,心底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也如同头顶的星河,化作了遥远却恒久的存在,不再日夜灼烧,而是沉淀为一种沉静的力量。
“澈澈,”程母的声音在静谧的夜色里格外温柔,她侧过头,看着儿子在星光下显得格外清朗平和的侧脸,“分数这么好,心里有谱了吗?想学什么专业?我和你爸都支持你。”
程父也转过头,目光温和地落在儿子身上,带着全然的信任和期待:“是啊,选你喜欢的,有兴趣才能学得好,走得远。别管什么热门冷门。”
程澈的目光依旧流连在璀璨的银河里,星光落在他清澈的眼底,像撒了一把碎钻。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聆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乡间的宁静和这段时间的沉淀,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感知。
“爸,妈,”他开口,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沉淀后的笃定,“我想……学社会学,或者心理学。嗯……最好能结合一点……数据科学的方向?”
“社会学?心理学?”程母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好奇,“怎么想到这个?你不是一直文采很好吗?妈妈还以为你会选中文、新闻或者法学呢。” 她想起儿子以前写的文章,灵动又有深度。
程澈微微侧过脸,星光勾勒出他柔和的下颌线。他笑了笑,那笑容在夜色里显得干净而通透。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在乡下,看着外婆外公,看着隔壁的王叔李婶,看着这山山水水……忽然觉得,人,还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特别有意思。”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星河,带着观察者的敏锐,“外婆为什么腌的酱瓜比别家好吃?王叔为什么总能在暴雨前收完稻子?李婶家的小娃娃哭起来,为什么外公抱抱就不哭了?这些看起来平常的小事,背后好像都有看不见的规律和联系……”
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无名指上那枚温润的素圈戒指。
“以前在凌熠的竞赛笔记里,看他用各种公式和模型去解构物理现象,去预测结果……觉得特别神奇。”
提到这个名字时,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澜,“我在想,人和社会,是不是也能像那样,用更科学、更系统的方式去观察、去理解、甚至去……预测和优化一些东西?就像……”
他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比喻,“……就像凌熠用模型去解一道复杂的几何题,我想试着用一些新的工具,去‘解’一下人和社会这道更复杂的题。”
程父听着,眼中渐渐露出赞许的光芒:“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人和社会现象的本质规律。再加上数据科学……嗯,这个结合点很新,也很有潜力!现在不是都讲大数据、人工智能吗?这些技术要真正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确实需要深刻理解人性和社会运行逻辑的人来引导方向!避免技术跑偏,或者沦为冷冰冰的工具。澈澈,你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
程母也明白了过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是这样!妈妈支持!我们澈澈心思细腻,观察力强,(她想起了儿子那本画满校园百态的速写本),又善良,学这个正好!用你的眼睛和心,加上新工具,去发现那些看不见的规律,去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变得更好一点!这比单纯舞文弄墨或者钻法律条文有意义多了!” 她的话语朴实,却充满了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
“嗯!”程澈用力点头,星光下,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种沉静的力量感,“我就是这么想的!感觉……这条路,能让我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思考的东西,用一种更有力量、更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说不定……还能真的做点有用的事。”他再次仰头看向星空,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向往:
“而且……爸,妈,你们不觉得吗?人也好,社会也好,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里面有无数的个体,有无数的关系,有无数的变量在相互作用……凌熠他……”
他自然地提到了那个名字,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一个老友,“他喜欢研究那些冰冷的、精确的系统模型。而我想研究的,是这个充满温度、充满变数、却也充满规律可循的‘人’的系统。感觉……我们像是在研究同一个宏大问题的不同侧面?只是他的工具是公式和代码,我的工具是观察、理解和……嗯,可能也需要一些数据来支撑我的观察。”
这个“感觉”,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划过他的心头。是巧合吗?还是冥冥中某种难以言喻的牵引?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个选择,源于他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兴趣和观察,源于这片土地和身边鲜活的人带给他的触动。它不再仅仅是为了追上某个身影,而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探索和耕耘的领域。
程父程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和更深的心安。儿子终于彻底走出了追赶的执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充满生命力的航道。
而这条航道,竟与那个远在重洋之外、以冰冷算法为武器的少年,在某种抽象而宏大的层面上,形成了奇异的、互补般的呼应。
“好。”程父的声音带着欣慰和骄傲,“不管你选社会学、心理学还是它们的交叉领域,只要是你想走的路,爸妈都支持!需要什么资料,了解什么学校,跟爸说!”
“对,我们澈澈一定能在这个领域闪闪发光。”程母笑着补充,语气充满信心。
夜风轻柔,星河璀璨。
程澈躺在竹床上,左手轻轻搭在胸口,无名指上的戒指贴着温热的皮肤。
他选了一条充满人文温度,却也拥抱理性工具的道路。
而大洋彼岸,凌熠踏上的,是一条用冰冷算法解构世界的征途。
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却在“理解复杂系统”这个宏大的命题上,意外地产生了遥远的、微妙的共振。
这或许不是刻意的配合。
但命运有时,就是如此奇妙。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这个世界的复杂与美好,并朝着各自认定的方向,坚定地前行。等待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各自领域的巅峰,在破解了足够多的“复杂”之后,能以更成熟、更强大的姿态,重新审视彼此,也重新审视那个将他们分开又无形牵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