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图书馆的书,一页都不能少
苏小满的帆布鞋碾过旧馆大理石地面时,发出细碎的吱呀声。
她把帆布包往肩上提了提,夹层里奶奶给的放大镜硌着肋骨——镜框内侧的微型摄像头昨晚刚换过新电池,奶奶用老花镜布包着塞给她时,说:"当年我查错别字用它,现在小满查真相也用它。"
古籍修复区的木门虚掩着,霉味混着檀木香涌出来。
她踮脚摸过门楣,指尖沾了层薄灰——和母亲日记本里夹的老照片上,安宁心康中心门楣的纹路竟有七分相似。
"苏同学?"管理员王伯从登记台探出头,老花镜滑到鼻尖,"今天要查哪本?"
"《明华市地方志1980-1990》。"苏小满报出书名时,故意把尾音拖得软乎乎的,像前世被林潇潇推搡着去买奶茶时的语气。
王伯果然笑出满脸褶子:"小丫头又来做城市记忆影像计划?
要帮忙搬梯子不?"
"不用不用!"她晃了晃帆布包,"我带了放大镜,慢慢翻。"
等王伯转身去接电话,她立刻猫腰钻进最里侧的书架。
通风井检修口就在左后方,金属栅栏蒙着蛛网,却掩不住从缝隙里漏出的细微嗡鸣——像极了大二在实验室听过的服务器散热声。
指尖拂过《地方志》书脊时,她的呼吸陡然一滞。
第三排第五本的书角微微翘起,抽出来翻到中间,第127页和138页竟黏在一起——不是虫蛀,是有人用胶水粘住了页码。
再摸下一本,纸张明显比其他书潮,指腹按上去还留着淡淡水痕。
"数据隐匿标记法。"她默念着母亲图谱里的笔记,喉头发紧。
母亲在日记里写过,安宁心康的研究员会用湿度控制模拟古籍霉变,掩盖服务器散热产生的热气。
通风井的嗡鸣、粘页的书、异常潮湿的纸张——所有线索在脑子里串成一条线。
她装作整理书架,用放大镜扫过每本书的书脊。
镜框里的微型摄像头无声转动,直到瞥见登记本上的"借阅记录"页——她用指甲在"苏小满"三个字右下角划了道极浅的横线,这是和互助会约定的暗号:目标区域确认。
傍晚闭馆时,王伯锁门的铁链声刚响,七道身影陆续从不同方向晃进馆外的银杏林。
穿文化局制服的顾昭把巡查记录本拍在李然怀里:"盯着侧门,有穿黑外套的别放进来。"李然甩了甩武术社的护腕,金属扣在暮色里闪了闪:"放心,我这胳膊能扛三个。"
阿杰的清洁车"吱呀"碾过碎石路,他摘下鸭舌帽冲苏小满挤眼睛:"今晚垃圾车提前半小时来,备用电源箱在男厕第三隔间,我保证让它歇菜。"
苏小满攥了攥颈间的银锁,锁面的"平安"二字被体温焐得发烫。
她望着旧馆穹顶积雨的玻璃,突然想起前世此刻——她正蹲在教室后角给林潇潇抄数学作业,而顾昭的篮球"咚"地砸在她脚边,溅起一片泥点。
"再等等。"她对凑过来的顾昭说,"我要他们自己把证据递到我手里。"
顾昭的喉结动了动,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雨打湿的刘海:"需要我冲进去时,发微信。"他的手机屏幕亮着,对话框停在"小满"的聊天框,输入法光标在"安全"两个字后闪了闪,最终被他按灭。
第二天上午十点,穿灰色风衣的男人出现了。
他在通风区来回走了三趟,每次经过《地方志》书架都要低头看表。
苏小满数着他的脚步——第七次折返时,她抱着一摞《民国教育志》从转角冲出来。
"啊!"书砸在地上的声响惊得王伯从茶水间跑出来,"小苏你——"
"对、对不起!"她蹲下去捡书,余光瞥见风衣男的皮鞋停在脚边。
放大镜贴在《教育志》封面上,镜头对准他背包侧面的条形码——那是"心灵灯塔"官网会员专属的防伪标识,她上周刚替互助会画过识别图。
"需要帮忙吗?"风衣男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花,苏小满抬头时,正撞进他镜片后的冷光。
她赶紧摇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指尖在书页间快速翻找,终于在《教育志》第47页摸到半枚指纹——和母亲日记里夹的安宁心康研究员工作证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王伯的血压计"滴滴"响起来,他扶着腰直叹气:"小苏啊,下次小心点,这些书可都是宝贝......"
"王伯!"苏小满突然拔高声音,"您看这本《地方志》!"她举起刚才粘页的那本,"页码都粘一起了,是不是有人故意......"
风衣男的脚步明显顿了顿。
苏小满余光里,他的手指在背包拉链上捏出青白的印子,最终猛地转身:"我还有事。"
等他的背影消失在玻璃门外,苏小满蹲下去假装捡最后一本书,指腹在书缝里碰到个硬物——金属U盘,凉得像块冰。
"王伯!"她举着U盘跑向登记台,"刚才那位先生掉的!"
半小时后,市公安局的陈警官捏着证物袋皱眉:"小姑娘,你确定是他掉的?"
"我亲眼看见他弯腰捡书,"苏小满把撞书时录的视频调出来,"您看,他背包拉链开着,U盘就是这时候滑出来的。"视频里,灰色风衣的衣角扫过书堆,金属反光从拉链口闪了闪。
陈警官盯着屏幕点头:"行,按程序你移交证物,我们做技术鉴定。"
U盘插进电脑的瞬间,苏小满的指甲掐进掌心。
第一份文件是"全国中学心理教师协作名单",37个名字后面跟着S01到S37的编号,"情感锚点改造进度"栏里,有的写着"90%完成",有的画着刺眼的红叉。
最后一份文件让她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回声协议反制方案"几个字像把刀,下面一行小字:"苏某祖母,退休教师,情感依赖度85%,建议通过......"
"陈警官。"她的声音稳得像是提前练过八百遍,"麻烦您把这份文件也做鉴定。"手机屏幕亮起,她已经截好图,"我需要同步备份,防止证据损毁。"
陈警官看了眼文件内容,脸色瞬间沉下来:"你先出去,这里交给我们。"
当晚七点,苏小满的直播准时开始。
她坐在书桌前,背后是奶奶绣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
镜头扫过摊开的证物袋,她的声音比平时慢了半拍:"今天要给大家看的,是一份'改造名单'。"
弹幕瞬间刷爆:"小满小心!""报警了吗?"
"已经报警了。"她举起U盘的复印件,"但我更想让大家知道,二十年前有人把我们的友情、亲情、甚至眼泪,都写成了实验数据。"屏幕切换到"回声协议反制方案"的截图,"他们研究怎么用我们最亲的人瓦解我们,可今天——"
她拿起奶奶递来的红木印章,印面是母亲名字的篆体。"我要带着这些证据,明天上午十点走进市教育局。"她把印章盖在"苏某祖母"那行字上,朱红的印泥像团火,"不是请求,是交付。
我们要把他们的实验报告,变成法律条文。"
弹幕突然安静了两秒,接着被"等你"、"我们陪你"刷屏。
奶奶悄悄退到镜头外,却没关上门,苏小满瞥见老人扶着门框的手,指节泛着青白——和母亲日记本里夹的老照片上,那个隔着铁窗握手的女人,手背上的血管走向一模一样。
直播结束时,窗外的雨还在下。
苏小满把U盘复印件一张张摊开,台灯在纸页上投下暖黄的光。
奶奶端着姜茶进来时,她正对着"情感锚点改造进度"栏发呆——林潇潇名字后面的进度是"95%完成",而自己的那一栏,写着"实验终止"。
"先喝姜茶。"奶奶把杯子塞进她手里,"明天要早起。"
苏小满捧着杯子,看热气模糊了林潇潇的名字。
她伸手抹了把屏幕,水珠在"实验终止"四个字上晕开,像滴迟到了二十年的眼泪。
深夜十一点,她把所有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好,最后一张是"回声协议反制方案"。
笔在"苏某祖母"上停顿片刻,最终在空白处写下:"奶奶,这次换我保护你。"
窗外的雨打在玻璃上,像谁在轻轻叩门。
苏小满关掉台灯,黑暗里,银锁的"平安"二字闪着微光——那是奶奶用半吊子手艺打的,当时她说:"我孙女啊,要平平安安长大,比什么都强。"
此刻,她摸着锁面,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和通风井里服务器的嗡鸣,终于不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