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死了,那可真是他这辈子够不着的心肝宝贝了。
他在意永璜,那是出于血缘。可真要说起来,男人就是这样的,在意的孩子往往来自于生育的母亲。子以母贵罢了。
太后:“皇帝这就过于苛责永璜了。他是你第一个孩子。从小就是长子,兄弟间相互不服气,你今日读书压我一头,我明日读书便要压你一头。不过如此罢了,哪里能因为此事怪到永璜?”
弘历不语。
太后又继续:“孩子们到底正是不经事的年纪,永璜自己都刚刚成家不久,永璋还没及冠,永珲也才刚刚相看福晋。你这个当阿玛的,要多多宽容他们,贵妃当日劝的很好,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私下教训的?这人前教子,可天家不一样。”
“再者,琅嬅走了,继后的人选要考虑起来了。若是要立新后,便要迎八旗贵女入宫。若是觉得新后年轻,无法压制嫔妃,便只能从如今的宫妃中选一个人了。”
弘历想:选什么?老婆刚死,就找新老婆,他不是白演这么久了?
太后:“皇帝是个念旧的人,只是,后宫不可一日无主。”
就太后内心来说,她巴不得没有继后。即便是皇贵妃,所谓的位同副后,那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顺。
同进士,不是进士。如夫人,自然也不是真的夫人。
皇贵妃,终究是妃。
为了留住女儿,前朝的势力被她直接舍弃了。
如此,她更不能没有宫权。
弘历:这个妈,就是喜欢说些他不爱听的!和如懿一个样。
太后不理儿子的抗拒:“后位久虚,人心浮动,就会生事。”
你要不要立后,给个准话。
最好和圣祖一样,永不立后。
弘历也不说自己是不是要立后,反正拖字诀:“孝贤皇后刚过世,儿子无心立后。若果真要立后,也需等丧期满。”
太后等得就是这句话:“皇帝长情,只是六宫之事又该何人来管理?或者,先封一位皇贵妃?皇贵妃位同副后,摄六宫事,两厢得宜。”
得宜什么?
这要是封了皇贵妃,将来要么不立后,要么,立皇贵妃为继后。届时,皇贵妃无能,弘历想换人都没办法。
弘历思索片刻,还是拒绝:“儿子还是不打算立皇贵妃。如今贵妃并无过错,多年来侍奉儿子不仅无错,还算有功。永珲聪明伶俐,朕是打算等他年纪到了,也一并出宫开府,这没有爵位也不好听。贵妃生养了永珲,朕总不能越过她,册立别人做副后。若是如此,贵妃颜面不好看,永珲也要被人议论,不好。”
太后:“既然如此,管理后宫之事……”
弘历:“便叫贵妃总揽,纯妃协理吧。”
叫太后管理后宫,他是绝不会答应的!
立婉茵为皇贵妃,这和他直接宣布立永珲为嗣有什么区别?
他喜爱永珲,但不想这么早给儿子加码。不提别的,提前立储就是提前埋隐患。
此事略过,太后不虞。弘历又转而提起金川战事。
藏区土司给他闹了个不小的乱子,他意欲派遣讷亲为经略,平定金川战事。
太后却觉得讷亲不通军事,派遣他前往,只怕误了事。
其实,太后更觉得,便宜儿子是故意的。就正好就着这个机会挑讷亲的错。
太后被气死,今日什么打算都落空了。
半路母子大多是这样的。
越是这样,太后越发觉得养子靠不住,也是要握紧权势,不肯放手。
她就怕没了权力,哪一日养子便觉得可以不用忌惮她了,她和女儿的日子才叫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