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雾锁金陵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骨笛

雾锁金陵

民国二十六年,金陵城的梅雨季来得早。

梁艾雪推开“梁记古董行”那扇包浆厚重的木门时,雨丝正斜斜地织着,把青石板路润成一片深黑。她刚从城南的旧货市场回来,沾了满鞋泥,指尖还残留着老铜器特有的腥气——直到那支骨笛被推到她面前。

“梁小姐,您给掌掌眼。”说话的是个穿蓝布短衫的年轻人,脸色白得像浸了水的宣纸,双手捧着个锦盒,指节却泛着青。他是昨天来预定的,只说有件“祖传的骨器”要出手,此刻掀开锦盒的动作,竟比雨天里的蛛网还要轻。

那是支三寸长的骨笛,通体泛着蜜色的柔光,笛身上刻着细密的云纹,尾端穿了个小孔,系着半段褪色的红绳。梁艾雪用指尖捏起它,只觉触手冰凉,竟不像寻常骨头那般沉。她凑到窗边借光细看,忽然发现云纹的缝隙里,还嵌着些极淡的暗红色,像干涸的血迹,又像被雨水晕开的朱砂。

“这是……”她刚要开口,指尖忽然传来一阵刺痛,像是被细针扎了下。低头看时,骨笛的边缘光滑无损,指尖却已沁出一粒血珠,正顺着笛身的纹路往下滑,像要钻进那些云纹里去。

“梁小姐!”年轻人突然出声,声音发颤,“您、您别碰它的孔……我爹就是对着那孔吹了口气,当天晚上就……”

话没说完,店里的挂钟突然“当”地响了一声,雨势骤然变大,砸在玻璃上噼啪作响。梁艾雪只觉手里的骨笛猛地一沉,耳边竟响起一阵极细的笛声,不是从骨笛本身传来,倒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裹着雨气,带着股说不出的凉意,顺着耳道往脑子里钻。

她猛地攥紧骨笛,笛声又消失了,只剩雨声和挂钟的滴答声。再看那年轻人,脸色已白得没了血色,双手死死抓着桌沿,指节泛白:“就是这个声……我爹走的那天晚上,我在门外听见的,也是这个声……”

梁艾雪把骨笛放回锦盒,指尖的刺痛还在,那股凉意却顺着指尖往胳膊上爬,像有条冰冷的小蛇。她抬头看向年轻人,发现他的领口沾着点泥,裤脚也湿了,却不是今天的雨——那泥色偏黄,带着点河底的腥气,和城南旧货市场的黑泥全然不同。

“你爹的事,报官了吗?”她问。

年轻人摇头,喉结动了动:“官差说……说他是老死的,可他才五十岁啊!而且他走的时候,眼睛是睁着的,嘴巴张着,像是……像是看见什么吓着了……”他说着,突然往门口看了一眼,像是怕有什么东西跟进来,“梁小姐,这东西我不敢留了,您要是能收,价钱好说……”

梁艾雪没接话,目光落在锦盒的红绳上。那红绳褪色得厉害,末端却有个结,是个极少见的双钱结,她只在小时候跟着祖母学女红时见过——据说这种结,是用来“系魂”的。

就在这时,窗外的雨幕里突然飘过一个黑影,贴着店铺的玻璃一闪而过。梁艾雪猛地抬头,只看见一片模糊的雨丝,那黑影却没了踪影。年轻人也看见了,“啊”地叫了一声,猛地站起身,锦盒都被带得晃了一下。

“是、是那个……”他声音发颤,指着窗外,“我昨天来的时候也看见过,就在这条街上……”

梁艾雪没说话,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雨气裹着一股淡淡的腥气飘进来,和骨笛上的味道有些像。她往街上望去,空荡荡的青石板路上,只有雨丝在飘落,连个行人都没有。刚才的黑影,像是从未出现过。

“梁小姐,您到底收不收啊?”年轻人的声音更急了,手都开始抖。

梁艾雪回头,看向锦盒里的骨笛。那蜜色的骨头上,刚才被血珠滑过的地方,云纹似乎变得更清晰了些,隐隐竟像要浮出笛身。她深吸一口气,指尖的凉意还在,耳边又似乎响起了那阵细弱的笛声,这次更清楚些,像是在唤着什么。

“收。”她开口,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稳,“但我要知道,你爹是在哪儿找到这骨笛的。”

年轻人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更紧张了,压低声音说:“在、在秦淮河的河底……上个月涨水,他去捞东西,捞上来的……”

秦淮河的河底。

梁艾雪的指尖又是一阵刺痛,这次,她清楚地感觉到,那股凉意顺着胳膊往上爬,一直爬到了心口,像有什么东西,正隔着衣服,贴着她的皮肤。

窗外的雨还在下,挂钟又“当”地响了一声,那阵细弱的笛声,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店里,在她耳边,轻轻吹着,带着秦淮河的水汽,带着河底的腥气,还有一丝……说不出的哀怨。

她猛地看向锦盒,那支骨笛的尾端,那半段红绳,竟无风自动,轻轻飘了起来,像有只看不见的手,正捏着它,慢慢晃动。

雾锁金陵最新章节 下一章 河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