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确定要把闪现放在D键?”林初瑶趴在公寓的沙发上,看着姐姐操控的英雄再次把闪现按成回城,忍不住笑出声,“我这小说里刚写了个‘闪现开团逆转战局’的名场面,你这操作怕是要让读者骂我悬浮。”
姐姐懊恼地拍了下键盘:“你都成畅销书作家了,还盯着我这点操作不放,”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亚马逊榜单,《峡谷笔记》的封面在一众英文书籍里格外显眼,“上周签售会,那个穿TSM队服的男生,不就因为你写的战术分析太专业,当场认你当‘战术导师’?”
林初瑶翻了个身,手机在茶几上震动,是出版社发来的邮件,《峡谷笔记》三部曲销量突破五百万册,影视改编权的竞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她划开屏幕,看到腾竞体育的负责人也发来消息:“三年前你说‘等学成归国再合作’,现在可是最佳时机——KPL要办首届国际邀请赛,正缺你这样懂战术又会叙事的解说。”
窗外的纽约正飘着今年的第一场雪,和三年前她刚来时一模一样,姐姐突然说:“妈刚才打电话,说国内的房子已经收拾好了,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回去看看。”
“下个月吧。”林初瑶点开日历,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行程:15号参加暴雪的叙事峰会,20号完成最后一场签售,25号……她顿了顿,在25号那天画了个圈,旁边写着“KPL国际邀请赛开幕式”,
三年时间像被快进的录像带,她从那个在论坛上紧张到忘词的新人,变成能在解说台上从容拆解全球战队战术的“战术分析师”;从抱着笔记本在自由市场卖书签的学生,变成书迷遍布全球的顶流作家,书架最上层摆着的奖杯,一个刻着“年度新锐小说家”,另一个写着“最佳电竞解说新人奖”,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被她用文字和分析串联成独特的风景。
“其实我收到国内电竞协会的邀请了。”林初瑶摩挲着奖杯边缘,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他们想让我牵头做个‘电竞文学创作计划’,把职业选手的故事写成纪实文学。”
姐姐正在打包行李,闻言动作顿了顿:“所以你真打算回去了?”她把林初瑶的小说手稿塞进纸箱,最上面那本《逆风局》的扉页上,还留着TSM中单的签名:“这才是职业选手真正的样子。”
“嗯。”林初瑶望着窗外的帝国大厦,三年前觉得高不可攀的建筑,此刻在暮色里不过是个模糊的剪影,“上周和马克吃饭,他说国内电竞行业的发展速度,比小说里写的还夸张。”她想起马克展示的KPL最新场馆照片,能容纳三万人的体育馆里,粉丝举着的灯牌组成了璀璨的星河,“而且……”
“而且你想亲眼看看,九尾现在怎么样了,对吧?”姐姐挑眉,从抽屉里翻出个旧笔记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本《巅峰之路》的男主角,操作习惯和战术风格,跟某个人简直一模一样。”
林初瑶接过笔记本,里面夹着三年前她画的战术分析图,边角已经泛黄,她确实在书里写了个叫“凌风”的选手,从低谷翻盘拿下世界冠军,书里最动人的细节——每次比赛前会把矿泉水瓶倒过来晾三分钟,和九尾当年的习惯分毫不差,
签售会的最后一站在洛杉矶,排队的队伍里,有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本翻得卷边的《峡谷笔记》,声音发颤:“林老师,您写的‘四一分推’战术分析,帮我们战队拿了高校联赛冠军。”他递来一张合影,照片里的少年们举着奖杯,背景板上的战术板,画着和林初瑶笔记本上一模一样的路线。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林初瑶在扉页上写下“永远相信逆风翻盘的可能”,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解说台紧张到忘词的自己,是台下观众的掌声,让她敢把“文学+电竞”这种看似离谱的跨界坚持下去。,
回国前的最后一晚,公寓里堆满了打包箱,林初瑶打开电脑,习惯性地刷新KPL官网。最新的新闻标题赫然写着《九尾带领战队实现三连冠,成为KPL首位大满贯选手》,配图里的他穿着黑色队服,站在领奖台上举起奖杯,眉眼间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沉稳。
“在看什么呢?”姐姐端来热可可,“明天的飞机可是早上八点,再不去睡就赶不上了。”
林初瑶关掉网页:“没什么,在想回国第一顿该吃什么。”她其实是在看评论区,有老粉翻出三年前那场失利的比赛,留言“谁能想到,当年被骂‘梦游’的九尾,现在成了‘战术之神’”。
飞机穿越太平洋时,林初瑶在笔记本上写下《峡谷笔记》后记的最后一段:“电竞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永远胜利,而是跌倒时的挣扎、坚持时的孤勇,以及那些藏在操作背后的,关于热爱与成长的故事。”写完抬头,舷窗外的云海正翻涌着金色的晨光,像极了她笔下描写的“破晓之战”。
国内的机场已经是熟悉的模样,前来接机的腾竞体育负责人举着写有“林初瑶老师”的牌子,看到她时笑着迎上来:“欢迎回家!你的解说台本我们都看了,关于国际战队的战术分析,比我们请的海外顾问还透彻。”
坐上车时,林初瑶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三年时间,城市的变化很大,新修的电竞中心在阳光下闪着玻璃的光泽,路边的广告牌上,九尾穿着赞助商的服装,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旁边写着“用热爱定义巅峰”,
“国际邀请赛的解说阵容,我们给你留了主解说的位置。”负责人递来一份赛程表,“揭幕战就是九尾战队对阵北美冠军,你当年分析过的TSM战队,现在可是他们的劲敌。”
林初瑶翻到揭幕战那一页,比赛日期恰好是她回国后的第三天,指尖在“九尾”两个字上顿了顿,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纽约深夜看他比赛失利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以解说的身份,站在离他最近的舞台上。
回家的第一晚,母亲做了满满一桌菜,饭桌上,姐姐拿出手机翻出照片:“你看,这是你出国第二年,九尾战队来学校做活动,妈妈特意去拍的。”照片里的九尾正在给学生签名,阳光落在他低头的侧脸上,和林初瑶书里描写的“凌风”重合在一起。
“妈,我明天想去电竞中心看看,”林初瑶夹了块排骨,“听说那里有个‘电竞名人堂’,展示着历届冠军的装备。”
母亲笑着给她盛汤:“去吧,你爸昨天还说,楼下的小年轻都在讨论你的书,说‘原来电竞不止打打杀杀,还有这么多故事’。”
电竞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蓝天白云,林初瑶站在“名人堂”的入口,看着展示柜里陈列的装备——九尾第一次拿冠军时用的键盘、他在世界赛上戴过的耳机,旁边的解说牌上写着“以战术革新推动联赛发展的领军者”。
“没想到你会来这儿。”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林初瑶转身,看到马克举着相机站在不远处,“我受ESPN委托来拍专题,刚还跟负责人打听你呢。”
他举着相机按下快门:“三年前你说‘等有资格了再采访职业选手’,现在可是他们排队想上你的解说台。”照片里的林初瑶站在九尾的装备展柜前,阳光透过玻璃落在她身上,像给这段跨越三年的时光,镀上了层温柔的金边,
离开电竞中心时,暮色已经降临,林初瑶走在当年和姐姐常去的那条街上,发现话剧社的旧址改成了电竞主题书店,橱窗里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峡谷笔记》三部曲和九尾战队的夺冠纪念册,旁边的海报写着“从赛场到笔尖,共赴热爱”,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出版社发来的消息:“国内版《巅峰之路》预售破百万,读者最期待的‘凌风原型揭秘’,要不要安排个专访?”林初瑶望着书店橱窗里的海报,回复:“等国际邀请赛结束再说吧。”
她知道,有些故事需要时间发酵,就像三年前那场失利,谁也想不到会成为九尾蜕变的起点;就像当年那个在纽约深夜赶稿的自己,也没预料到,回国时会带着三本书、两尊奖杯,和一颗准备好重新出发的心。
第二天清晨,林初瑶收到腾竞体育的最终解说台本,揭幕战的战术分析部分,负责人特意标注了“可结合《峡谷笔记》中的战术逻辑进行解读”,她翻开台本,在“九尾战队战术特点”那一页,看到自己三年前写下的批注:“以视野压制创造空间,用经济差转化优势”,笔迹已经有些褪色,却和最新的分析报告惊人地一致。
“准备好迎接国内的舞台了吗?”姐姐打来电话时,背景音里传来机场的广播,“我已经到北京了,你的解说台本给我看看,别到时候紧张到忘词。”
林初瑶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穿梭的车流:“放心,这次不会了。”她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纽约论坛上紧张到攥皱邀请函的自己,想起那些在图书馆查资料到天亮的夜晚,突然明白——所谓成长,就是把当年的“我能行吗”,变成如今的“我准备好了”,
挂掉电话,她在台本的扉页上写下:“三年饮冰,难凉热血。”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这行字上,像在为即将开启的新故事,按下了播放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