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码头的冲天大火和震天爆炸,成了“雷暴”行动最震撼的注脚。消息传到重庆,军统高层大喜过望,嘉奖令如同雪片般飞来。沈醉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特种行动大队,尤其是李振邦和罗七的名字,第一次进入了更高层的视野。美方对行动的成功和装备的实战效果也极为满意,哈里森得到了嘉奖。营地内举行了简单的庆功,美方提供了额外的罐头和香烟,气氛热烈。罗七成了绝对的焦点,他挥舞着汤普森,唾沫横飞地向新兵们吹嘘着制造混乱、吸引火力的“英明神武”,享受着众人的追捧。哈里森端着咖啡杯,笑着对李振邦说:“John,你的计划,完美。计算精准,时机完美。”李振邦勉强笑了笑,举起水杯示意,心中却萦绕着那片火海和空洞感。技术的力量如此强大,但这力量指向何方?
“雷暴”的硝烟尚未散尽,一道新的指令又摆在了李振邦面前。这次不是毁灭,而是策反。
目标:伪军“和平建国军”独立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吴德彪。
背景:吴德彪,原东北军军官,九一八后随溃兵入关,后被俘无奈投敌。此人并非死硬汉奸,内心苦闷,常有抱怨。其家眷(老母、妻子、幼子)被日军控制在苏州城内,名为“照顾”,实为人质,以防其异动。
任务:摸清吴德彪的活动规律、心态及其家眷被关押的具体地点和看守情况。制定计划,营救其家眷,并以此为契机,策动吴德彪率部反正。
这个任务,比单纯的爆破更加复杂,充满了人性的变数和风险。李振邦再次投入了紧张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中。通过内线(一个在伪军团部做文书的、有爱国心的青年),他获得了吴德彪详细的行程:他每周三下午会固定前往团部开会,会后习惯独自去驻地附近一家较偏僻的茶楼喝茶、听评弹,大约停留一个半小时。这是一个难得的、脱离其警卫视线的“窗口期”。同时,内线也冒险摸清了其家眷被关押的地点——苏州城阊门外一条小巷深处的独立小院,由一个班的伪军和两名日军宪兵看守。
营救和策反方案在李振邦脑海中逐渐清晰。核心在于时间差和精确配合。
1. **营救组:** 由李振邦亲自带领一支精干小队(包括两名格斗好手和一名开锁专家),在吴德彪周三前往团部开会的同时,潜入苏州城。利用伪造证件和内线接应,接近关押小院。在吴德彪进入茶楼的时间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外围哨兵(尽量无声),控制院内伪军(制造短暂混乱),快速救出吴德彪家眷,由内线安排的安全通道迅速撤离苏州城,送至忠救军控制区的一个安全屋。
2. **接触组:** 由罗七带领几名面相凶悍、手持汤普森冲锋枪的队员,在同一时间点,直接闯入吴德彪喝茶的茶楼包厢!目的不是伤害,而是制造强烈的心理冲击和“江湖式”的摊牌。在控制住局面后,罗七需直截了当地告知吴德彪:他的家眷已被忠救军安全救出,现在忠救军控制区。并展示其家眷的一件信物(如他儿子随身的长命锁)。要求吴德彪认清形势,做出选择:要么继续当汉奸,家眷安全难保(暗示日军可能报复);要么率部反正,忠救军保证其家眷安全并既往不咎。
3. **后援组:** 在城外接应点待命,随时准备接应营救组和接触组撤离,并应对可能的追兵。
计划的关键在于行动的同步性和突然性。营救组必须在吴德彪进入茶楼后才动手,以免城内警报惊动他。而罗七必须在营救组得手信号(通过内线用特殊方式传递)发出的第一时间闯入茶楼摊牌,不给吴德彪反应和联系日军的时间。
行动日,周三下午。苏州城笼罩在江南特有的烟雨迷蒙中。李振邦带领营救组化装成贩夫走卒,在内线的巧妙引领下,混入阊门,悄然接近了那条幽深的小巷。空气中飘散着潮湿的青苔味和淡淡的煤烟味。目标小院门口,一名伪军抱着枪,无精打采地靠在门框上躲雨,另一名在院内游荡。两名日军宪兵则在堂屋里烤火喝茶。
李振邦看了看怀表,时间指向两点四十分。按情报,吴德彪应该已经进入茶楼了。他对着微型步话机(行动期间临时配发)发出极低的声音:“猎鹰就位,等待归巢信号。”(猎鹰指营救组,归巢指吴德彪已到茶楼的确认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每一秒都无比煎熬。终于,步话机里传来内线伪装成卖报人的叫卖声,其中夹杂着约定的暗语:“新到的申报,头条新闻,**猖獗……”(意即吴德彪已落座,可动手!)
“行动!”李振邦低喝一声。
营救组如同猎豹般扑出!一名队员如同鬼魅般贴近门口哨兵,捂嘴、拧颈,动作一气呵成,哨兵软软倒下。另一名队员翻墙入院,在院内伪军惊愕回头的瞬间,锋利的匕首已精准刺入其心脏。堂屋内的日军宪兵听到动静,刚抓起枪冲出来,就被埋伏在两侧的李振邦和另一名队员用装了消音器的柯尔特手枪近距离点射击毙!整个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发出大的声响。
“快!救人!”李振邦冲进里屋。吴德彪的老母亲、妻子和六岁的儿子惊恐地蜷缩在角落。李振邦迅速出示了吴德彪的相片(内线提供)和一件信物(吴德彪曾托内线带给家人的一块玉佩),低声急促地说:“吴营长让我们来接你们!别怕!跟我们走!”在短暂的惊慌后,看到熟悉的玉佩和眼前这群人虽然杀气腾腾却并无恶意,吴德彪的妻子最先镇定下来,含着泪拉起婆婆和孩子,跟着李振邦等人快速从后门撤离,消失在错综复杂的小巷中。
几乎在同一时间,城西那家略显破败的茶楼里,吴德彪正独自坐在二楼临窗的包厢,心神不宁地听着楼下咿咿呀呀的评弹,手中的茶早已凉透。他刚端起杯子想喝一口,包厢门“砰”地一声被粗暴地撞开!
罗七那魁梧彪悍的身影堵在门口,雨水顺着他的蓑衣滴落。他身后,两名手下端着黑洞洞的汤姆森冲锋枪,杀气腾腾。罗七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大喇喇地走到吴德彪对面坐下,将一把带着泥水的长命锁“啪”地一声拍在桌上。
“吴营长,认得这个吧?”罗七的声音如同破锣,带着江湖人特有的蛮横和直接。
吴德彪脸色瞬间惨白如纸!那长命锁,是他儿子周岁时他亲手戴上的!
“你……你们把我娘和老婆孩子怎么了?!”吴德彪猛地站起,手按向腰间的枪套,声音因恐惧和愤怒而颤抖。
罗七身后两支汤姆森的枪口立刻抬起,对准了他。罗七摆摆手,依旧带着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别紧张,吴营长。咱们忠义救国军办事,讲规矩。你老娘、老婆、儿子,现在好吃好喝,在咱们的地盘上,安全得很!”
他身体前倾,压低声音,却带着更强的压迫感:“老子明人不说暗话!我们查过了,你吴德彪不是天生的汉奸种,当这狗屁‘和平军’营长,是被逼的,心里憋屈!现在,给你指条明路!带着你的弟兄,调转枪口,干他娘的小鬼子!老子保证,你家人一根汗毛不少,以前的事,一笔勾销!要是不识相……”罗七的笑容瞬间消失,眼神变得如同毒蛇般阴冷,“你觉得,日本人知道你家人被我们‘请’走了,会怎么‘照顾’剩下的你?嗯?”
吴德彪如同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跌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儿子那熟悉的长命锁,又看看罗七那张凶神恶煞却似乎“守信”的脸,再看看那两支随时能把他打成筛子的冲锋枪,巨大的恐惧和突如其来的希望猛烈地冲击着他的心灵。家人在对方手里,日本人那边绝无生路……他额头冷汗涔涔而下,嘴唇哆嗦着,内心在忠孝、生死、耻辱与求生之间激烈挣扎。
最终,对家人的担忧和对日本人刻骨仇恨压倒了那虚无的“忠诚”。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嘶哑却带着决绝:“我……我干!但你们必须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痛快!”罗七一拍桌子,站起身,“老子罗七说话算话!给你两天时间准备!具体怎么动手,会有人跟你联络!记住,别耍花样!”他收起长命锁,带着手下如同来时一样,迅速消失在茶楼的楼梯口。
两天后,吴德彪利用一次换防演习的机会,率领三营官兵突然发难,击毙了营内死忠日寇的军官和日军顾问,携带全部武器弹药,成功反正,投奔忠救军控制区。当他在安全屋见到惊魂未定却安然无恙的家人时,这个七尺汉子抱着老母妻儿,嚎啕大哭。随后,他面向李振邦和罗七,“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再造之恩!吴德彪这条命,以后就是忠救军的了!”
这次成功的策反行动,再次为特种行动大队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军统再次嘉奖,将其作为敌后工作“攻心为上”的典范进行宣传。吴德彪的反正,不仅带来了一支成建制的武装(虽然装备一般),还带来了关于日军部署和伪军内部情况的重要情报,价值巨大。
庆功的喧嚣再次在营地响起。罗七被吴德彪奉若神明,被一众兄弟簇拥着,大口喝酒,吹嘘着自己如何“单刀赴会”、“虎口拔牙”,说得唾沫横飞。沈醉也难得地亲自为罗七和李振邦倒了酒,表示嘉许。哈里森则对李振邦营救行动的精准高效表示钦佩。
然而,在人群的喧嚣之外,李振邦独自站在营地的边缘,望着沉沉的夜幕。吴德彪与家人团聚时那劫后余生的泪水,是真挚的、属于人的情感,这让他感到一丝慰藉。但这份慰藉,很快被一种更深的空虚和迷茫所取代。南浦码头冲天的烈焰,是毁灭;吴德彪的反正,是拯救和新生。但这两次“功勋”,似乎都离他最初加入时那个纯粹“救国”的梦想越来越远。特种大队的刀锋愈发锋利,但这刀锋,究竟握在谁的手中?又将挥向何方?他看着营地中央被众人簇拥的罗七,看着远处沈醉帐篷里透出的、仿佛永远在算计的灯光,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蛇,悄然缠绕上他的心头。他知道,沈醉手中的任务清单上,那些指向“黑色标记”区域的任务,恐怕很快就要落到他的头上了。刀锋上的“功勋”,沾染的会是怎样的血?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