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逸风“千万别碰,更不能翻。”
他叮嘱池骋,指尖悬在蛇蛋上方,
许逸风“蛋黄轻,一翻就贴壁了,胚胎就活不成了。”
池骋连忙点头,还特意找了张软布搭在孵化箱边缘,免得不小心碰到。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像是多了份心照不宣的约定。每天清晨,许逸风会先去看温度计——加热垫的温度始终稳定在30℃,箱内的温度波动从没超过0.5℃,他总说
池骋“这温度就像给胚胎盖了层不冷不热的被子”。
池骋则负责湿度,他每天中午会蹲在孵化箱前,用指尖碰一碰表层的蛭石,若是感觉有点发干,就拿起喷雾器,对着箱壁轻轻喷两下,细密的水雾落在介质边缘,慢慢渗进去,从不会直接溅到蛇蛋上。有一次介质边缘微微发白,池骋慌得赶紧叫许逸风,两人一起用无菌小勺挖松表层,再沿着缝隙补喷了点水,直到介质重新恢复那恰到好处的湿度,才松了口气。
通风是雷打不动的流程。每天傍晚六点,许逸风会轻轻掀开孵化箱的盖子,留一条两指宽的缝,让空气慢慢流通。前三十天,每次通风只敢持续3分钟,池骋就站在旁边盯着温度计,生怕温度降得太快;到了孵化后期,胚胎需要更多氧气,通风时间延长到5分钟,有时能看到蛇蛋表面凝着极细的水珠,那是胚胎在呼吸的痕迹,两人总会盯着那水珠看上好一会儿,眼里满是期待。
孵化箱被放在客厅最阴暗的角落,旁边就是窗帘,白天哪怕阳光再烈,也透不进一丝强光。有一次末了还特意拉严了窗帘。夜里起夜时,许逸风总会绕到孵化箱旁,用手机的弱光扫一眼温度计,30℃的数字亮着,他才放心回房。
日子在这样的小心翼翼里一天天过去。第45天清晨,许逸风像往常一样检查蛇蛋,忽然发现其中一枚的顶端破了个针尖大的小孔,他赶紧叫来池骋,两人蹲在箱前,连大气都不敢出。透过小孔,能隐约看到里面有细微的动静,那是幼蛇在用吻部轻轻顶蛋壳。接下来的几天,开始出现裂纹,有的裂纹像蜘蛛网似的散开,有的则被顶出小小的凹陷。到了第52天的傍晚,幼蛇终于破壳而出——它通体带着浅褐色的花纹,身体还裹着薄薄的卵膜,慢慢在介质上蠕动,许逸风赶紧准备好提前消毒的饲养箱,里面铺着柔软的纸巾,温湿度和孵化箱保持一致,他用无菌镊子轻轻夹起幼蛇,放进饲养箱里,池骋在旁边端着小水盆,眼里闪着光
第一只破壳的幼蛇被池骋命名为“小褐”——池骋看到它背上那道浅褐色的纹路就直接这样叫了,
许逸风有你这样给自己儿子取这样的名的吗
在暖光下像极了秋日里落在枯叶上的阳光。最初几天,小褐总蜷缩在饲养箱角落的纸巾堆里,身体只有成年人的小拇指般粗细,鳞片还带着未完全褪去的卵膜光泽,透着点半透明的浅黄。许逸风每天都会用滴管往它嘴边滴两滴凉白开,小褐起初只是微微抬着头,小舌头快速吐动,却不肯碰水滴,直到第三天清晨,池骋蹲在箱前观察时,才看到它慢慢凑到水滴旁,用下唇轻轻沾了沾,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水面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