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正面交锋,发生在下午的,物理竞赛备赛小组。
地点,在物理实验室。
除了我和沈星-遥,苏雨菲,还有另外两个,学霸级的男生。
负责指导我们的,是物理组的,教研组长,一个以严格著称的,中年男人,姓王。
王老师,不苟言笑。
一上来,就给我们,发了一套,难度系数,堪称变态的,模拟题。
“半个小时,能做多少,做多少。”
他看了一眼手表,冷冷地,下达了指令。
实验室里,瞬间,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我看着第一道题,大脑,就成了一片,混沌的浆糊。
什么“拉格朗日点”,什么“非惯性参考系”,每一个字,我都认识。
连在一起,就成了,天书。
我急得,手心冒汗,额头上,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我偷偷地,看了一眼旁边的人。
那两个男生,正在奋笔疾书。
沈星-遥,面无表情,写得,不快,但很有节奏。
而苏雨菲……
她几乎,没有停顿。
白皙的手指,握着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
思路清晰,逻辑流畅。
那是一种,游刃有余的,从容。
二十分钟后。
她第一个,放下了笔。
“老师,我做完了。”
她站起身,走到前面的白板旁。
拿起白板笔,开始讲解,最后那道,最难的,压轴题。
她的字,写得,漂亮又工整。
讲解的思路,更是,清晰得,令人发指。
从模型建立,到公式推导,再到结果验算,一气呵成。
像一场,精彩的,个人表演。
讲完,她放下笔,对着王老师,微微一笑。
“老师,我用的是,微扰理论,来简化的模型,不知道,是否恰当?”
“很好!”
王老师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欣赏。
“思路很新颖,比标准答案,更胜一筹。”
苏雨菲,又笑了笑。
然后,她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全场。
最后,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的卷子上,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白。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扒光了衣服,扔在雪地里的,小丑。
无所遁形,狼狈不堪。
就在我,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的时候。
一张纸,从旁边,悄悄地,推了过来。
是沈星-遥。
我转头看他,他依旧,目视前方,看着白板。
好像,什么都没做。
我低下头,看向那张纸。
上面,没有答案。
而是,用他那,标志性的,隽秀又冷峻的字迹,把那道天书一样的题目,分解成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质心,建立坐标系。
第二步:分析引力与离心力的平衡条件。
第三步:代入科里奥利力,进行修正。
每一个步骤后面,还跟着一个,最基础的,核心公式。
这不是,施舍。
这是,引导。
他把一道,我完全无法逾越的,高墙,变成了,三级,我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台阶。
我的鼻子,突然,有点酸。
苏雨菲,显然,也看到了,我们之间,这个小小的,动作。
她握着白板笔的手,收紧了。
指节,微微泛白。
她沉默了几秒钟。
然后,转头,看向王老师。
“王老师。”
她的声音,还是那么,清脆动听。
“我认为,小组合作的效率,取决于,成员的知识水平,是否匹配。”
“为了不拖慢,整体的备赛进度。”
“我建议,是不是可以,根据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能力,进行一些,差异化的,任务分配。”
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然后,又齐刷刷地,转向了我。
她的话,说得,很委婉,很得体。
但翻译过来,意思,再简单不过。
夏小葵,太菜了。
她,会拖我们的后腿。
她,不配,待在这个小组里。
我感觉,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羞耻,愤怒,难堪……
各种情绪,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几乎要将我淹没。
我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
就在我,准备站起来,说“我退出”的时候。
一个,清冷的,不带任何情绪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同意。”
是沈星-遥。
他放下了笔,抬起头,平静地,看着苏雨菲。
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缓缓地,开口。
“学习的最佳效果,产生于,学习者在更有能力的同伴,或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他们,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
“夏小葵的存在,对于我的研究课题,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发作用。”
他顿了顿,目光,从我那张,写满了挣扎的,草稿纸上,扫过。
“她的思维模式,提供了,非标准化的,数据输入。”
“这比,重复已知的,解题路径,更有价值。”
他说完,抬起眼,目光,第一次,正视着苏雨菲。
那双,漆黑的,深不见底的眼睛里,没有一丝波澜。
“你的解法,很标准。”
“但缺乏,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