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咒者号悬浮在原始森林的上空,隐形力场让飞船像一片透明的云。下方的山谷里,三十多个皮肤呈青铜色的初生文明正围着篝火起舞,他们的额头嵌着能感应生物电的触须,此刻正随着篝火的跳动发出淡绿色的微光——这是老者坐标指向的“林族”,刚掌握火与石器的使用,却已在岩壁上画出了精准的星图。
“他们的触须能直接‘听’到星光的频率。”苏晴放大扫描图像,指尖轻点屏幕,“岩壁星图上标着七颗亮星,与织星者光轨网络的节点完全重合,像是某种天生的共鸣。”
林深的融合武器化作的光轨竖琴突然震颤,琴弦自发弹出一段简单的旋律——与林族围着篝火哼唱的调子惊人地相似。“不是巧合。”他望着山谷里的身影,“他们的基因里藏着古老的星图记忆,可能是上纪元文明的遗脉。”
为避免惊吓到初生文明,三人换上了林族风格的兽皮装束,带着共生树的种子徒步走进山谷。篝火旁的林族人瞬间警觉,触须绷成直线,手中的石矛对准了他们,但当种子在小雨掌心发出与篝火同源的绿光时,最年长的林族人(额角触须已泛白)突然放下武器,用生涩的通用语说:“星灵...带来了树的消息?”
岩壁的星图在火光中格外清晰。最年长的林族人抚摸着其中一颗亮星的标记,触须微微颤抖:“祖先说,当七颗星连成线,会有‘带光的船’来,教我们...读懂星星的语言。”
当晚,林深用竖琴弹奏起织星者的光轨歌谣,林族人的触须随着旋律起伏,篝火的光芒竟顺着触须流到岩壁上,让星图上的标记逐一亮起——每颗亮星都对应着一个复苏文明的苗圃,其中一颗正闪烁着与记忆环相同的频率。
“他们能‘激活’星图。”小雨看着亮起的标记,突然明白,“林族不是被动等待,是在用篝火的能量向宇宙发送信号,就像人类曾用无线电寻找外星文明。”
深夜,林族人带领他们来到森林深处的“记忆泉”。泉水泛着荧光,倒映的星空比实际夜空多出三颗暗星——那是早已熄灭的恒星,却被林族的祖先记录在星图里。“喝一口。”老族长递给小雨一碗泉水,“能看见...祖先的记忆。”
泉水入喉的瞬间,小雨的意识被拉入一段古老的影像:上纪元的林族曾是织星者的“星图守护者”,他们用触须记录宇宙的每个角落,直到原初诅咒爆发,才退回原始状态,却把星图记忆刻进了基因里。影像的最后,织星者的竖琴与林族的篝火共振,留下了“七颗星连线”的约定。
“我们一直在等。”老族长的触须轻轻搭上小雨的手腕,“不是等别人教我们,是等能听懂星星说话的...同伴。”
此时,解咒者号的警报发出温和的提示——七颗亮星已连成直线,织星者的光轨网络延伸到了林族的星系,在夜空中化作一道发光的桥梁。硅基族的记忆驿站紧随其后,降落在山谷边缘,舱门打开,走出捧着星核熔炉的长老和拿着热能晶石的赤土星孩童。
“共生树的种子该种下了。”林深将种子放入记忆泉,泉水瞬间沸腾,种子在绿光中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枝叶上的纹路正是林族星图的复刻版。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森林,林族人的触须与织星者的光丝、硅基族的金属片、人类的手掌同时搭在小树上,树顶突然绽放出七色彩光,将星图投射到天空,与光轨网络的桥梁完美重合。
“星星的语言...原来是大家的声音。”最年轻的林族人喃喃自语,触须第一次主动触碰外来者的手掌,传递出篝火般温暖的生物电。
离开林族星系时,解咒者号的货舱里多了一卷林族的星图羊皮卷,上面新增了第八颗星的标记——标注着“记忆驿站”的位置。老族长说:“等我们学会造飞船,就顺着光轨去找你们,把新的星星...画进图里。”
飞船驶入超光速航道前,小雨回头望了一眼那颗被森林覆盖的星球,篝火的光芒与光轨的桥梁在夜空中交织,像一条从过去延伸向未来的路。她忽然想起林族人的一句话:“星星不会消失,只是换了种方式发光。”
苏晴的导航屏幕上,第八颗星的标记正在闪烁,旁边弹出一条来自织星者枢纽的消息:机械族在中子星附近发现了新的星骸监狱,里面封存着上纪元“星图绘制者”的残魂,他们的记忆里,藏着宇宙边缘的秘密。
“下一站?”苏晴的手指悬在坐标上,语气里满是期待。
林深的竖琴轻轻奏响新的旋律,这次的调子混合了林族的篝火节奏与织星者的光轨频率。
“去看看宇宙的边缘,还藏着多少没画完的星图。”
解咒者号的尾焰与光轨桥梁的光芒融为一体,在星空中画出一道新的轨迹。这道轨迹会与其他文明的航迹交汇,像林族星图上的连线,最终在宇宙的画布上,织出更宏大、更温暖的图案——那就是星骸纪元,最生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