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人生若如初见之兆沣年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人生若如初见  同人文     

第二十二章

人生若如初见之兆沣年

1904年·隆冬

  

  柏林呼吸病学研讨会的掌声早已在耳畔消散,苏小年悄然推开实验室厚重的铅门。

  空气中消毒水的冷冽气息混合着培养皿特有的微甜,让她纷乱的心绪瞬间沉静。

  工作台上,一组用于验证ICS长期毒性的豚鼠血清样本平板旁,一个本应被丢弃的葡萄球菌污染培养皿,正无声地诉说着命运的转折。

  几天前助手的一次疏忽,让这皿葡萄球菌沾染了空气中飘散的霉菌孢子。此刻,苏小年敏锐的目光被异常景象牢牢攫住:

  在灰绿色的霉菌菌落周围,赫然形成了一圈清晰的抑菌环!环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如冰雪消融般瓦解,留下澄澈的琼脂基底。

  “0.8厘米…1.2厘米…”

  苏小年立刻俯身,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抑菌环直径,冰玉般的面庞在无影灯下凝着专注的光

  “抑制效果显著,且随霉菌生长时间增强!”

  她并未如常人般斥责疏忽,反而如获至宝。

  指尖迅速捻起一小簇灰绿菌丝,置于高倍镜下。视野中,霉菌丝体舒展,顶端孢子如串串翡翠微珠。

  

  这不是污染,这是天启!

  冯·贝伦斯教授闻讯赶来时,苏小年已在生物安全柜内奋战了48小时。

  灯光下,她眼睫低垂,鸦羽般的发髻纹丝不乱,唯有玉色的手指在移液管与培养瓶间翻飞如蝶,勾勒出超越时代的轨迹。

 

   她设计了一种梯度压力-营养胁迫筛选法:

  数百个培养瓶置于不同气压环境(模拟细菌生物膜微环境),培养基中碳源浓度阶梯式递减。仅那些在高压、贫瘠环境下仍能高产抑菌物质的“菌王”得以存活繁衍。

 

  “苏,这太疯狂了!”

  冯·贝伦斯看着压力舱内嘶鸣的仪器

  “从未有人这样‘折磨’霉菌!”

  “唯有生死考验,方得真金。”苏小年声音沉静

  一周后,编号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uensis X-01的菌株脱颖而出,其分泌的淡金黄色代谢物,抑菌环直径达惊人的2.5厘米,远超原始菌株!

  最大难关是提纯

  这活性物质苏小年命名为“炎熄素”它极其脆弱,遇热失活,遇有机溶剂变性。

  传统方法束手无策。

  

  苏小年独辟蹊径,开创低温酸碱缓冲萃取法:

    1.  发酵液在4°C冰浴中,以稀醋酸精确调至pH 4.5,杂质蛋白如絮状沉底;

    2.  上清液置于精密控温槽,以0.1ml/min速率滴加碳酸氢钠溶液,pH缓缓回升至7.0;

    3.  奇迹显现——“炎熄素”如碎金般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显微镜下,晶体纯净如初雪,纯度高达91.7%!

  在P3级实验室的负压舱内,苏小年进行了惊世骇俗的活体实验。

  她将致死剂量的化脓性链球菌注入豚鼠体内,待其高热抽搐、濒临死亡时,将提纯的“炎熄素”溶液注入静脉。

  

  冯·贝伦斯教授屏息盯着监测仪。

  24小时后,垂死的豚鼠体温回落,脓毒病灶肉眼可见地消退!

  48小时后,它竟开始进食!

  对照组则早已僵冷。

 

  “上帝啊…”

  

  老教授扶住操作台,声音颤抖

  

  “您这不是在制药…您是在创造起死回生的神迹!”

  当“炎熄素”的论文摘要悄然出现在《德国医学周刊》预告栏时,更大的风暴在1905年的“国际微生物病理学年会”上酝酿。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杜邦博士卷土重来,他联合数位欧洲学者,在提问环节发起了更猛烈的围攻:

  “苏博士!”杜邦语带讥讽

  “您的‘万能杀菌魔药’听起来像是中世纪巫术!如此广谱的活性,必然伴随对宿主细胞的恐怖杀伤!这违背了药理学的黄金定律——选择性毒性!”

  苏小年立于讲台,一袭月白旗袍清冷如霜。

  面对满场质疑的目光,她唇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冰冷笑意。无需言语,她向助手微微颔首。

  助手推上两台连接显微投影仪的实验台:

左侧:健康的人体胚胎肺成纤维细胞培养皿,滴入高浓度“炎熄素”溶液。

右侧:布满致命耐药金黄葡萄球菌(MRSA)的培养皿,同样滴入“炎熄素”。

  巨型屏幕上,画面被千倍放大:

  

左侧:晶莹的“炎熄素”液滴融入细胞培养液,那些饱满健康的细胞安然无恙,甚至伪足舒展如常!

右侧:金色液滴坠入菌落之海,触碰瞬间,狰狞的MRSA菌体如同被无形巨力攥紧、扭曲、崩解!溶解圈以摧枯拉朽之势扩张,五分钟后,只余一片菌尸荒漠环绕着孤傲的金色液滴!

  

  绝对的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接着,海啸般的掌声与惊呼几乎掀翻穹顶!

  学者们不顾仪态地站起、跺脚、疯狂记录!

  杜邦面如死灰,颓然跌坐。

  苏小年清越的声音穿透喧嚣

  “ ‘炎熄素’攻击的是细菌独有的细胞壁合成酶(PBP)。人类细胞无此靶点,何来杀伤?真正的科学,从不被陈规束缚。” 

  

她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杜邦脸上,带着悲悯的俯视:“质疑是科学的动力,但偏见,永远是智慧的牢笼。”

欧洲报纸的号外漫天飞舞: 《东方居里夫人再创神迹!青霉菌中拯救世界!》  

《“炎熄”问世:苏小年让外科手术死亡率归零!》  

《她定义了二十世纪的医学:来自中国的科学之光!》

  最新一期《柳叶刀》封面,是她演讲时的侧影——玉面清冷如冰雕,眸中却燃烧着焚尽一切病魔的烈焰。她指尖捏着一支装有金色“炎熄素”晶体的试管,背景是显微镜下崩解的细菌残骸。

  

  封面标题如惊雷炸响:

“Su Xiaonian: The Penicillin Prophetess Who Defied Destiny.”  (苏小年:反抗命运的青霉素先知)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人生若如初见之兆沣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