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人生若如初见之兆沣年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人生若如初见  同人文     

第二十五章

人生若如初见之兆沣年

1905年·深冬

  

  柏林在暴雪与死亡中战栗,这座城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白喉疫情笼罩

  

白喉杆菌如同幽灵般钻入千家万户,孩童喉间生长的灰白伪膜成了最恐怖的死刑宣告

  

儿童高热的哭嚎穿透富人区的暖阁,贫民窟的板房里堆叠着青紫的小尸体

  

当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宣布抗毒血清耗尽时,绝望如寒冰封冻了整座城市

  此时,苏小年扯开失效血清的冷藏柜,十指在零下20度的寒气中冻得青紫

  

她抓起实验记录本,墨迹在汗浸的纸页上狂舞

   

传统血清败因,1. 马源抗体无法精准结合白喉毒素B片段,2. 杂质蛋白引发致死性过敏反应

  “给我白喉病毒的毒素结晶”

她劈手夺过助手颤抖的试管,高倍镜下,狰狞的毒素蛋白如毒蛇昂首

  

突然,她想起柜子里的中药匣,那是宋葆荃辗转寄来

  

  或许可以从草本药材中提取!

  

黄芩——抑制毒素结合细胞

连翘——阻断毒素释放

板蓝根——中和游离毒素

  

  “疯了!植物汁液对抗细菌毒素?” 

  

  

  微生物主任霍恩的咆哮被离心机轰鸣吞没

  

  

中药方浓缩液与惊蛰血清以 7:3比例混合,注入感染白喉毒素的人胚肺细胞培养皿,加入微量钯纳米催化剂,加速抗体-抗原结合

  培养箱数字疯狂跳动

   “中和效率…300%”

  冯·霍恩瘫跪在地,仿佛目睹神迹

  “这不是改良”

  

  韦伯教授在监控室震撼低语

  

  “有救了,苏,这是用中国千年的防疫经验,锻造的健康堡垒”

  

 圣玛丽儿童医院的隔离区,地狱在此具象化

  

  青紫色的小尸体裹着白布堆在走廊,活着的患儿喉部肿胀如黑茄,每一次吸气都发出拉风箱般的死亡哨音

  

浓烈的石炭酸消毒水也盖不住喉头坏死的腐臭,母亲们压抑的啜泣与孩子窒息的呜咽交织成挽歌  

  院长克莱斯特医生眼球布满血丝,嘶吼着砸向墙壁

  

  “传统血清像清水!整整三天啊,四十七个孩子没了”  

  

镁光灯骤然爆亮!记者们疯狂拍摄这人间地狱,却在镜头里撞入一道逆光而来的剪影

苏小年踩着没踝的脏雪闯入废弃教堂,这里挤着三百名垂死患儿

  

没有无影灯,她扯下圣坛金线帷幔裹住手电筒充当光源。没有注射器,她把教堂铅管熔铸成针筒

《柏林画报》记者里希特按下快门的手在抖,他拍下了改变欧洲认知的历史性画面

  

针管推入,女孩喉头紫黑如鬼,一小时后灰白伪膜从她口中咳出,大如婴拳,渐渐的青紫褪去,惨白小脸泛起血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

  

女孩含住苏小年递上的奶瓶,喉间发出小猫般的吞咽声

  

  “圣母玛利亚啊!”

  

孩子的母亲跪倒在染血的地板上亲吻苏小年的衣角

  

  当夜,十万支中药混合血清从夏里特实验室倾巢而出,武装起柏林的每间诊所 

  

  

当最后一支混合血清注入婴儿颈动脉,晨光刺破彩窗

  

三百孩童喉间的死亡哨音,化作睡梦中的平稳呼吸

  

教堂铜钟自普法战争后首次长鸣,声震柏林

  

  七日后,柏林死亡统计图如悬崖崩落

  

  勃兰登堡门前的凯旋仪式上,德皇特使捧着的钻石宝冠勋章被苏小年以手背推开

她俯身将勋章佩在康复女孩胸前,身后十万柏林市民的声浪掀翻云层

  “Danke!”

  “Heil Su!”

  

  欧洲媒体的集体转向如同雪崩

  

  

《柏林日报》 头版将苏小年实验室肖像与圣母像并列

  

 她来自被我们蔑称为病夫的国度,却为我们的孩子戴上生命冠冕  

  

《泰晤士报》 社论栏罕见刊载汉学家译文

  

悬壶济世四字在她身上闪耀——这是比骑士勋章更古老的荣光

  

  

  圣玛丽医院外墙

愤怒的市民撕碎旧日讽刺的漫画,那是一幅著名的东亚病夫图,枯瘦辫子人瘫坐鸦片榻

  

此刻原址悬挂巨幅海报,苏小年素手执针管刺向白喉杆菌,背景是焚化炉吞噬染疫尸布的烈焰

  

标语:“真正的神明不戴冠冕,她只穿染血的白衫”

《柳叶刀》撕掉封面东亚病夫讽刺画,新封面是苏小年血手执针管的显微摄影

  

“她的指纹沟壑里流淌着五千年文明的血脉——那是我们未曾读懂的医学圣经”  

  德皇威廉二世将拒收的钻石勋章熔铸成牌匾,高悬勃兰登堡门

  

  

“此处跪谢苏医生——1905.12.07  柏林白喉清零”

  凯旋夜,夏里特实验室收到神秘木箱

  

  

  冯·贝伦斯教授撬开箱盖,倒抽冷气

  

  莱茵金属特制·便携式高压灭菌器  

  

  蔡司定制·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瑞士钟表匠手书:精准报时,助您与死神赛跑

  

箱底压着泛黄《柏林日报》,头版是苏小年教堂救婴图。背面是二十国顶尖学者联署的承诺书 

  “待君故国抗疫时,此箱即吾等骨血!”

  

冯·贝伦斯教授将帝国科学院金质奖章硬塞进她行囊

  

  “这不是给苏博士的,是给未来中国医学院的种子基金!”

  

  老人凝视着满城称颂苏小年的海报,声音哽咽

  

  “你让傲慢的欧洲学会低头,不是向枪炮,而是向仁心与智慧低头”

  “苏”

  

  老人声音沙哑,蓝灰色的眼睛蒙着水雾

  

  “这间实验室永远是你的。夏里特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他忽然张开双臂,这位以冷峻著称的普鲁士学者,生平第一次拥抱了他的学生

  

苏小年嗅到他西装上熟悉的雪茄与消毒水气息,感受到老人肩背克制的颤抖

  走廊尽头,韦伯教授的金属堡垒大门洞开

  

这位免疫学雄狮此刻像被抽去筋骨,瘫坐在布满演算纸的椅子里

  

  他脚边散落着摔碎的试管,琥珀色威士忌浸透了写满公式的草稿

  “Verdammt!”

  

  他低吼着,将空酒瓶砸向墙壁

  

  “柏林失去了她的大脑!欧洲失去了灯塔” 

  

当苏小年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猛地站起,却又颓然坐下,苏小年归还门禁卡时,这头免疫学雄狮突然将整本手稿塞进焚化炉

  

  “带走吧!这里最珍贵的东西从来不在纸上”

  

  火焰腾起瞬间,他猛地抱住房梁吊下的沙袋,粗粝的手指捂住眼睛

  

  “别让我改主意绑你去诺贝尔领奖台!走吧…快走!别让我这个老头子丢脸”

  

可指缝间分明有晶亮的东西滑落,滴在苏小年三年前首次走进这里时留下的微分方程手稿上,墨迹晕开如泪痕

  

  

 1906年5月15日 港口

  

  

  十万市民挤满了码头,各国记者踩塌了临时看台。当苏小年踏上威廉皇号舷梯时,海啸般的呼喊震动云天

  

《柏林画报》记者攀上灯柱,嘶声呐喊

  

  “看!那就是青霉素之母!免疫风暴的缔造者”

  

镁光灯的爆闪撕裂晨雾,各国记者如潮水涌来

  

  “苏博士!《柳叶刀》称您为反抗命运的使徒,您如何评价?”

  “有传言您拒绝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天价聘书,是否属实?”

  “德国皇帝陛下亲授宝冠勋章,您为何不接受?”

  

  “苏博士,欧洲将您奉为医学之神,为何执意归国?”

  

  苏小年驻足,转身

  

  

  一袭墨绿绒面旗袍在镁光中流淌着暗金光泽,鸦鬓间的翡翠蜻蜓振翅欲飞

  

  喧嚣刹那静止

  “科学无国界”

  

 她的声音清越如冰玉相击,穿透站台的嘈杂

  

  “但科学家有祖国” 

  

  她目光掠过众人,投向东方海面延伸的尽头

  

  “我的同胞正在等待,不是等待勋章,而是等待活下去的希望”

  

  汉堡港,十万康复孩童组成人墙

  

  当威廉皇帝号汽笛长鸣,一个金发孩童挤过人群,将一束沾露的矢车菊抛进船内

  

  花瓣拂过苏小年玉色的脸颊,她微微颔首,唇角勾起清浅弧度

  

  这一瞬被《伦敦新闻画报》记者永久定格——次日头版巨幅照片下印着

  “东方居里夫人东归:她的微笑是欧洲科学界最璀璨的告别礼”

上一章 第二十四章 人生若如初见之兆沣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