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周瑜和千珏顺利抵达历阳后,在孙策的带领下,一同前往拜见吴景。
吴景得知他们到来,亲自出门相迎,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伯符,一路上辛苦了!”吴景紧紧握住孙策的手,眼中满是关切。
“舅父,让您操心了。此次若不是公瑾及时带着您支援的兵马赶来,我们恐怕难以顺利渡江。”孙策感激地说道。
吴景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周瑜身上,“公瑾这孩子,向来机灵,做得好!”随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千珏,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孙策见状,连忙介绍道:“舅父,这位是千珏,一路上多亏她出谋划策,我才能化险为夷。”
千珏盈盈行礼,“见过吴将军。”
吴景微微点头,赞赏道:“姑娘巾帼不让须眉,实在难得。”
寒暄过后,吴景留下三人一起吃饭。饭桌上,气氛融洽。孙策与吴景一边吃着饭,一边叙旧。
孙策讲述了离开寿春后的种种经历,从庐江的坚守到渡江的惊险,吴景听得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待孙策说完,吴景感慨道:“这些日子,你受苦了。不过,你能有如此经历,也是一种磨炼。”
孙策点头,随后郑重地说道:“舅父,如今我已渡江至此,心中一直念念不忘收复江东,完成父亲未竟的大业。”
吴景放下手中碗筷,神色认真地看着孙策,“伯符,收复江东并非易事,需要从长计议。你有何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孙策看了看周瑜和千珏,说道:“我与公瑾、千珏商议过,如今我们虽有一些兵马,但还远远不够。江东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们需要先壮大自身实力,拉拢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再逐步谋划。”
千珏接着说道:“吴将军,江东百姓久受战乱之苦,若我们能以收复江东、还百姓太平为旗号,必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历阳作为根基,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待时机成熟,再挥师东进。”
吴景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你们所言极是。历阳虽小,但地势险要,且粮草充足,可作为立足之地。只是,江东势力盘根错节,其中以刘繇势力最为强大,他占据曲阿等地,对我们是个不小的阻碍。”
周瑜抚着下巴,说道:“刘繇此人,虽有些兵力,但不得民心。我们可先派人深入其领地,了解虚实,同时散布我们的仁义之举,争取当地百姓的支持。”
“公瑾说的对,我们还有时间。”千珏附和道。
闻言,孙策大笑,“有你们在,收复江东,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