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别云书
本书标签: 古代  双男主 

第十二章

别云书

今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围绕嫝、邑两国交恶之事展开激烈讨论。嫝国丞相董之书,一向以足智多谋、沉稳干练著称,在嫝国朝堂颇具威望,多年来辅佐国君处理大小政务,也算政绩斐然。

谁料,近日却因邑国精心策划的一场奸计而被罢黜。原来,邑国派了一名善于伪装的细作,佯装成投靠嫝国的谋士,向董之书献上一计,称可助嫝国兵不血刃拿下邑国的一座重要城池。董之书未及详查,便信以为真,向国君谏言依计行事。

此计实施后,嫝国军队非但没能拿下城池,反而中了邑国的埋伏,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嫝国国君大怒,认为董之书严重失职,被邑国轻易算计,一怒之下将其丞相之位罢黜,还将他下狱候审。

消息传来,满朝震惊。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有的大臣认为,这是邑国的阴谋,嫝国不应如此草率处置董之书,应该给董之书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有的则觉得,董之书身为丞相,如此轻易中计,实在难辞其咎,必须严惩,否则难以服众。

“诸位卿家,此刻非论董之书罪责轻重、邑国奸计是非之时。”景仪沉声道,袍袖拂过御案发出轻响,“嫝邑交兵,唯我溱国安危为大。”

嫝国与溱国接壤,一旦邑国占领嫝国,边境局势必将大变,对溱国极为不利。可若贸然插手他国战事,又恐惹来非议,甚至引发更多事端。

就在众臣争论不休之际,常远上前一步,拱手道:“王上,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邑国若吞并嫝国,势力大增,我溱国边境将永无宁日。但直接出兵相助,实非明智之举。”

王上微微颔首,示意常远继续说下去。常远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臣有一计,可解此困局。王上可先以调停为名,派遣使者前往嫝、邑两国。一方面,劝说邑国停止进攻,表明战争只会让两国生灵涂炭,且我溱国不愿见边境动荡;另一方面,向嫝国表示,若他们愿与我溱国结盟,共同抵御外敌,我溱国愿提供一定的粮草和军备支持。”

“可若两国不听劝呢?”一位大臣质疑道。

常远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这便是此计的关键之处。我们在派遣使者的同时,可在边境集结少量兵力,做出备战的姿态。但切记,不可主动出击,只作威慑之用。如此一来,邑国定会有所忌惮,不敢肆意进攻。而嫝国在危难之际,见我溱国伸出援手,必然心怀感激,结盟之事便大有可为。”

难楼沉思片刻,问道:“那结盟之后又当如何?”

常远胸有成竹地回答:“结盟之后,我们可与嫝国互通有无,加强贸易往来,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同时,在军事上相互支持,共同防范外敌。若日后邑国再有异动,我们与嫝国联手,定能让其不敢轻举妄动。而且,通过此次结盟,我溱国在周边诸国中的威望也将大大提升,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难楼听后,龙颜大悦,赞道:“此计甚妙!就依卿所言,速速安排使者前往嫝、邑两国,同时命边境守军做好相应准备。”

退朝后,廊下传来此起彼伏的私语声。

“那常远究竟什么来历?从前竟没听过这号人物。”有官员压低声音询问。

灰袍老者轻敲牙牌,恍然道:“孟大人这就忘了?他就是当年破获红船案的书生,只是风头过后便沉寂了。”

“这里头门道可深着呢。”第三人凑近两步,袖中露出凑近鎏金扳指,“原是东岳来的落魄书生,在那边不过是权贵门下的清客。来咱们溱国后得了婉夫人提携,可惜夫人蒙冤时他也跟着遭了殃。直到夫人沉冤得雪,他才跟着官复原职。”

上一章 第十一章 别云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