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村的春天,来得悄无声息。
冻土消融,露出下面贫瘠的黄土。田埂上,冒出了点点新绿,那是野菜顽强的生命力,也是村民们眼中的希望。
李怀林兑现了承诺,将县尉赏赐的两石米,精打细算地分配下去。每天稀粥管够,每隔三天还能吃上一顿掺着野菜的干饭,这已经让村民们感激涕零——在这乱世,能有口饱饭吃,已是奢望。
吃饱了饭,干活才有劲。
在李怀林的组织下,开垦荒地成了全村的头等大事。五十多口人,除去老弱妇孺,能下地的青壮年有二十多个。他们拿着修补好的锄头、镰刀,在村外那片荒芜的土地上,挥汗如雨。
土地很贫瘠,石块又多,一锄头下去,往往只能刨开一小块土。有村民泄气:“李郎君,这破地,能长出粮食吗?”
李怀林没说话,只是拿起锄头,默默地挖着,将一块块石头捡出来,堆在田埂边。他的动作不快,却很稳,一下接着一下,仿佛不知疲倦。
【叮!鸡肋提示器触发:检测到土壤肥力低下,有机质含量不足。建议施加有机肥(粪便),可提升产量10%(理论值)。当前村民对“施肥”接受度较低(嫌脏),需宿主亲自示范或思想动员。】
“……” 李怀林看着系统提示,有点无奈。这时代的人,确实没多少施肥的概念。他放下锄头,召集大家:“这土地之所以贫瘠,是因为缺了‘养料’。咱们每天拉的屎尿,还有牲口(村里只有两头老黄牛,是之前流民带来的)的粪便,都是好东西,撒到地里,能让庄稼长得更壮,收成就多了。”
这话一出,不少人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嫌恶的表情。
“李郎君,那……那玩意儿怎么能往地里撒?脏死了!” 一个年轻媳妇红着脸说。
“脏?” 李怀林笑了笑,“比起饿死,这点脏算什么?我给你们保证,只要按我说的做,今年的收成,至少能多三成!” 他顿了顿,拿起一个装满粪便的木桶(他自己弄的),走到一小块试验田边,当着所有人的面,将粪便均匀地撒了下去,“你们看着,这块地,我种上粟米,到时候看看是不是长得更好。”
看着李怀林亲自示范,大家的抵触情绪渐渐少了。王二柱第一个站出来:“李郎君说得对!为了能多打粮食,脏点怕什么!我来!” 他也拿起一个木桶,学着李怀林的样子撒肥。
有了带头人,其他人也纷纷跟上。虽然还是有些别扭,但没人再抱怨了。
【叮!成功推广“有机肥”概念,村民认知水平提升1点(微不足道)。奖励“基础农艺”知识碎片1/10(集齐可解锁“辨认常见作物病虫害”技能)。】
李怀林心中微哂,这系统,奖励还挺“实在”。
解决了肥料问题,种子又成了难题。他们从县尉那里换来的粟米种子不多,根本不够种满开垦出来的土地。
赵大出了个主意:“李郎君,我知道附近有个废弃的驿站,以前那里种过地,说不定能找到点遗留的种子。”
李怀林立刻带着王二柱和几个护村队员,跟着赵大去了废弃驿站。果然,在驿站后院的仓库角落里,找到了几个密封的陶罐,里面装着一些混杂着泥土的荞麦种子和豆种。
“太好了!” 李怀林大喜过望。荞麦生长期短,耐寒耐旱,正好适合这贫瘠的土地;豆子则能改良土壤,是不错的选择。
种子问题解决了,春耕顺利展开。村民们在李怀林的指导下(其实是他回忆的一些现代农业常识,结合系统偶尔跳出来的“今日宜播种,成功率+0.5%”之类的鸡肋提示),将种子播撒进翻耕好的土地里。
看着那一片片被精心照料的田地,村民们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和期待。
与春耕同步进行的,是护村队的训练。
经历了两次土匪袭击,所有人都明白,光有粮食还不够,还得有保护粮食的力量。
护村队的成员,都是村里的青壮年,总共十八人。李怀林让老郑负责教射箭——虽然只有五把简陋的弓,更多的是用削尖的木棍练习瞄准;让那个曾是边军伍长的伤残老兵(他叫老马,伤好后能拄着拐杖走动)负责教基础的队列和格挡技巧;而他自己,则负责教大家如何利用地形、设置陷阱,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在战斗中活下去。
“记住,我们不是正规军,不要跟敌人硬拼。” 李怀林站在队伍前面,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当教具,“我们的优势是熟悉地形,是团结。遇到敌人,先利用陷阱消耗他们,再找机会偷袭,打不过就跑,保存实力最重要。”
他的训练方法很简单,也很实用。没有花哨的招式,只有最直接的劈砍、格挡、躲闪。他会让队员们两两对练,模拟真实的战斗场景,然后指出他们的不足。
“王二柱,你力气大,但出刀太慢,容易被躲过去。”
“赵大,你太紧张了,握刀太紧,反而影响速度。”
“狗剩(一个流民少年的外号),你身法灵活,多练绕后,别正面硬刚。”
护村队的进步很快。从一开始的笨拙不堪,到后来能摆出简单的防御阵型,再到能熟练地布置和触发陷阱,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期间,系统也没少“添乱”。
【叮!检测到护村队员“狗剩”天赋“敏捷”(微弱),建议重点培养其侦查能力。】
【叮!护村队队列整齐度提升至40分(满分100),勉强能看。】
【叮!警告!训练强度过大,今日有3人可能肌肉拉伤,请适当休息(虽然休息了也可能拉伤)。】
李怀林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些废话,将有用的信息记在心里。比如狗剩的“敏捷”天赋,他确实发现这少年跑得特别快,眼神也尖,便让他多跟着老郑学习侦查,成了护村队的“眼睛”。
除了春耕和训练,李怀林还做了一件事——规划村子的布局。
他带领村民,在村子周围挖了一条更深的壕沟,将挖出的土堆在壕沟内侧,形成一道简易的土城墙;在村口设置了吊桥,晚上升起,白天放下;将村里的房屋重新规划,集中在一起,方便互相照应;还在村子中心,挖了一口深井,解决了饮水问题。
一个原本破败不堪的残村,在他的手中,渐渐变成了一个有防御、有秩序、有生机的聚居地。
这天傍晚,夕阳西下,将田地和村庄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
李怀林站在土城墙上,看着村民们扛着农具从田里回来,看着护村队员们训练结束后互相嬉闹,看着孩子们在村口追逐打闹,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孙二拄着拐杖,走到他身边,脸上带着笑容:“头儿,你看,咱们这村子,越来越像个样子了。”
“嗯,” 李怀林点点头,“会越来越好的。”
“就是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了。” 孙二望着远方,“听说董卓把洛阳烧了,迁都长安了,各路诸侯打得不可开交……”
李怀林沉默了。他知道,残村的安宁,只是暂时的。这乱世的洪流,迟早会再次席卷到这个偏僻的角落。
【叮!鸡肋提示器触发:检测到外部局势动荡加剧,“残村”作为微型势力,生存压力提升。建议宿主加快发展,提升实力,或抱紧大腿(附近最大的大腿是成皋县尉,实力评级:弱)。】
李怀林笑了笑,抱紧成皋县尉的大腿?或许可以,但不能全指望。
他看着脚下这片土地,看着那些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的人们,握紧了拳头。
他要让这个村子,在这乱世中,扎下更深的根。
他要让这些跟随他的人,活得更好,更有尊严。
至于未来会遇到什么挑战,会面对什么敌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