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谷大捷的余威尚未散尽,兖州的风云已悄然向磐石军席卷而来。
建安元年,曹操与吕布在兖州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吕布勇冠三军,麾下张辽、高顺皆是良将,一度将曹**至绝境;而曹操凭借谋士荀彧、程昱的计策,顽强支撑,双方在濮阳、定陶一带反复厮杀,血流成河。
战火很快烧到了陈留边境。
这日,曹操的使者荀彧亲至磐石城。
荀彧一袭素袍,面容儒雅,虽面带风尘,眼神却沉稳如渊。他见到李怀林,没有丝毫倨傲,拱手行礼:“文若奉孟德公之命,特来拜见李太守。”
“荀先生客气了。” 李怀林亲自迎入府中,他久闻荀彧之名,知道此人是曹操的“王佐之才”,不敢怠慢。
宾主落座,荀彧开门见山:“李太守,如今吕布作乱兖州,孟德公与之为战,胜负难料。陈留乃孟德公根本之地,若陈留失守,兖州危矣。” 他看向李怀林,目光恳切,“孟德公恳请李太守出兵相助,共击吕布。事成之后,孟德公愿将济阴郡划归太守麾下,以为酬谢。”
济阴郡!
王二柱等人听到这三个字,呼吸都急促起来。济阴郡富庶,下辖十余县,比他们现在的四县之地大了数倍,这诱惑不可谓不大。
但李怀林却眉头微皱。他清楚,曹操此刻已是强弩之末,邀请他出兵,既是借势,也是将他拖入兖州的泥潭。吕布的勇猛,绝非袁术麾下的张勋可比,一旦介入,磐石军必然损失惨重。
【叮!鸡肋提示器触发:检测到“兖州之战”关键抉择点!选项A:出兵助曹(收益:可能获得济阴郡,与曹操关系深化;风险:与吕布结仇,兵力损耗)。选项B:按兵不动(收益:保存实力,坐观成败;风险:得罪曹操,失去扩张机会)。系统建议:小孩子才做选择,你可以……假装答应,先观望(小心被荀彧看出来)。】
李怀林与荀彧对视,这位“王佐之才”的眼神平静无波,却仿佛能洞穿人心。他知道,在荀彧面前耍小聪明,无异于班门弄斧。
“荀先生,” 李怀林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吕布乃国贼,扰乱兖州,残害百姓,我与孟德公同为汉臣,理应共讨之。”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但,” 李怀林话锋一转,“磐石军刚经野狼谷之战,兵力尚未完全恢复,若倾巢而出,陈留以西四县空虚,袁术必趁机来犯,到时空有济阴郡,我等亦无家可归。”
这是实话,也是他的顾虑。
荀彧点头表示理解,他早已料到李怀林不会轻易全力出兵,抚须道:“李太守顾虑周全。不若这样——太守可派三千兵马,由孟德公调遣,助我军守住定陶;太守则亲率主力,坐镇陈留以西,防备袁术。如此,既解我军燃眉之急,太守亦无后顾之忧。事成之后,济阴郡之诺,孟德公绝不食言。”
这个方案,既给了曹操助力,又保留了磐石军的核心实力,还能让李怀林名正言顺地防备袁术,可谓两全。
“好!便依荀先生所言!” 李怀林当机立断,“我命郑武率锐士营三千,随先生前往定陶,听孟德公号令!”
郑武年轻气盛,闻言立刻上前领命:“末将领命!定不负将军所托!”
荀彧起身告辞,临行前深深看了李怀林一眼:“李太守有勇有谋,且心怀全局,文若佩服。他日若有机会,愿与太守共饮。”
送走荀彧,王二柱有些不解:“头儿,真让郑武带锐士营去?那可是咱们的精锐啊!”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李怀林看着地图上的济阴郡,“曹操现在需要我们,这是我们介入兖州事务的机会。郑武年轻,正需要历练,有张辽、高顺这样的对手,对他未必是坏事。”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况且,我让他带了五百‘磐石死士’——那是从两营中挑出的悍勇之士,贴身护卫,若真有不测,至少能保他全身而退。”
王二柱这才放下心来。
不出李怀林所料,郑武率军抵达定陶后,曹操大喜过望,立刻将其编入夏侯惇麾下,参与对吕布的战事。
郑武没有辜负期望。在定陶城下,他亲率锐士营与高顺的“陷阵营”正面交锋。陷阵营甲胄鲜明,军纪严明,乃天下强兵;但锐士营经李怀林亲手训练,悍不畏死,配合默契,竟与陷阵营杀得旗鼓相当。
郑武更是亲自挽弓,一箭射中陷阵营的旗手,乱其阵型,为曹操军争取了战机。
消息传回磐石城,李怀林抚掌大笑:“这小子,没给老郑丢脸!”
而就在磐石军主力坐镇西境,防备袁术之时,一个意外的“客人”却悄然来到了陈留以西。
此人骑着一匹瘦马,衣衫褴褛,却掩不住一身傲气,自称“陈宫”。
陈宫,原是曹操麾下谋士,后因曹操杀边让之事反目,辅佐吕布入主兖州,是吕布阵营的核心智囊。
他找到李怀林时,眼神复杂:“李太守,宫知你与曹操合作,然曹操此人,名为汉相,实为国贼,猜忌狠毒,他日必不容你。吕布将军勇冠天下,善待贤才,若太守肯助吕将军破曹,宫愿保举太守为兖州牧,共图大业!”
一边是曹操的邀约,一边是吕布的拉拢。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济阴郡,一边是更广阔的兖州。
陈宫的到来,将李怀林再次推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叮!鸡肋提示器触发:检测到“陈宫说降”事件!选项C:助吕反曹(收益:可能获得兖州,与吕布结盟;风险:吕布反复无常,陈宫未必可信)。选项D:斩杀陈宫,向曹操表忠(收益:获曹操绝对信任;风险:彻底与吕布为敌,失去自主空间)。系统提示:这题超纲了!建议你扔硬币(虽然没有)。】
李怀林看着眼前的陈宫,这位谋士的才华毋庸置疑,可惜明珠暗投,辅佐了吕布这样的主公。
他沉默片刻,缓缓道:“公台先生,多谢美意。但我磐石军与曹操有约在先,不可背信。”
陈宫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也不意外,苦笑道:“太守果然是忠义之人。只是……望太守好自为之,莫要重蹈边让覆辙。”
说完,他起身告辞,背影萧索。
李怀林没有挽留。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将与吕布彻底站在对立面,但也意味着,他能在曹操与吕布的夹缝中,保持相对的独立。
兖州的战火,还在燃烧。
郑武在定陶的战事,胜负未分。
袁术在南阳的蠢蠢欲动,从未停止。
而他的磐石军,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既要稳住阵脚,又要寻找机会,向着更广阔的水域,奋力划行。
夜深人静,李怀林站在城主府的高台上,望着天边的残月。
他知道,这场兖州风云,终将把他卷入更深的漩涡。但他无所畏惧——乱世之中,本就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不断变强,才能在这漩涡中,成为最终的掌舵人。
“传令下去,” 李怀林对身边的亲兵道,“让黑煞加强四县巡查,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另外,给郑武送封信,告诉他:保命第一,胜败次之,我在磐石城等他回来。”
亲兵领命而去。
高台上,李怀林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带着一股孤注一掷的决绝,也带着一股掌控全局的从容。
属于他的争霸之路,正伴随着兖州的烽火,愈发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