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月,甘肃试验田的麦苗长到小腿高。唐嫣收到联合国粮食署的邮件——邀请“狐狸无人机”参加肯尼亚抗旱试点。落款处写着项目启动资金:二十万美金,条件是开源全部算法。
她合上电脑,望向窗外。北京未象总部的玻璃幕墙反射出刺眼的正午阳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把她和唐季璐的倒影钉在一起。
2
会议室里,股东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说,“二十万美金连一次宣发都不够,去非洲是自毁IP。”
另一派说,“开源等于把护城河拱手让人。”
唐嫣第一次用激光笔敲桌子,声音在玻璃房里发出清冷的回响:“如果狐狸的故事只能活在PPT里,它早就死了。”
她拿出一张肯尼亚孩子用塑料瓶接雨水的照片:“那里的人连水都喝不上,我们却在这里计算护城河。”
会议室陷入沉默。Luna忽然笑了:“投票吧,我站唐嫣。”
3
深夜,唐嫣和唐季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拆纸箱——那是甘肃农民寄来的第一袋新麦磨的面粉。唐季璐把面粉摊在会议桌上,用手指写下“FOX”四个字母,然后轻轻一吹,字母散了,像一场微型沙尘暴。
“去了肯尼亚,可能再也没法商业化。”他说。
唐嫣抓起一把面粉,从指缝间漏下:“那就让商业化去死。”
4
六月,内罗毕的旱季像被烈火烤过的铁板。唐嫣把无人机升上天空时,当地的孩子围成一圈,用斯瓦希里语喊着一个新词:“Chizi ndege!”——狐狸飞机。
试飞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把三架无人机卷进荒漠。唐嫣跪在沙里刨了两个小时,只找到一块烧焦的芯片。唐季璐递给她一瓶水,她没接,反而把芯片贴在胸口,像贴一块滚烫的烙铁。
夜里,他们在帐篷里重写代码,把“沙尘暴预警”写进算法。电脑屏幕的光照在两人脸上,像一片移动的月光。
5
第七天,最后一场试飞。当无人机掠过龟裂的河床,红外摄像头传回画面——一株嫩绿的幼苗从裂缝里探头。唐嫣在监视器前捂住嘴,眼泪砸在键盘上。
当地长老用土罐盛了半罐水给她:“这是我们三个月来第一次看见绿色,你们把它带来了。”
水罐很沉,像装满了整个雨季。
6
回国那天,内罗毕机场的海关人员指着无人机外壳上的九尾狐图案,用生硬的英语问:“这是什么?”
唐嫣回答:“It’s a story.”
海关人员笑了,在报关单上画了一个小小的狐狸头。
7
八月,北京最热的一天。未象总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肯尼亚的新闻:使用狐狸无人机的村庄,粮食产量提升40%。
股东分红会议上,财务总监宣布:“由于开源策略,硬件收入为零,但IP授权费用和NFT二级市场交易总额突破八位数。”
Luna把一份新合同推到唐嫣面前——国际环保组织想用狐狸图案做全球抗旱公益标识,没有版权费。
唐嫣提笔签下名字,然后对唐季璐说:“你看,故事自己长出了脚。”
8
深夜,两人回到出租屋。唐季璐从口袋里掏出那块烧焦的芯片,嵌进一个3D打印的麦穗吊坠里,挂在唐嫣脖子上。
“以后每救活一块土地,我们就烧一块芯片。”
唐嫣摸着吊坠,忽然想起甘肃大叔的话:“你们这飞机真俊,像年画里蹦出来的。”
她笑了:“年画里的狐狸,现在住在了非洲的裂缝里。”
9
窗外,北京的第一场秋雨落下。唐嫣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夹命名“ECHO”——回声。
第一行字是:
“当狐狸飞过荒漠,它的名字会在每一道裂缝里发芽。”
她敲下回车,仿佛听到遥远的肯尼亚传来童声合唱:
“Chizi ndege!Chizi ndege!”
一声又一声,像回声,又像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