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十月,风一夜之间凉了。
唐嫣凌晨四点醒来,听见窗外银杏叶落地的声音,像无数细小的掌声。她摸到颈间的麦穗吊坠,那枚嵌着烧焦芯片的金属片在黑暗中微微发热——提醒她,有些回声永远不会消散。
2
邮件提示音划破寂静。发件人署名“Echo Initiative”,主题只有一行:
“你愿意让狐狸教会更多人做梦吗?”
附件是一份邀请:TEDx Nairobi——主题《当神话长出芯片》。主办方希望她讲述九尾狐如何从国潮包装飞进非洲裂缝,如何在沙尘里写下第一个绿色坐标。
她转头看向身侧,唐季璐呼吸均匀,睫毛在晨色中投下一道细线。她轻声问:“陪我去吗?”
他闭着眼答:“非洲太热,但你在的地方,我不怕出汗。”
3
演讲前夜,内罗毕大学礼堂外,一群学生围着他们用手机翻译软件提问:
“狐狸会不会有一天飞离农田,回到神话?”
唐嫣想了想,在纸上画了一只没有尾巴的狐狸,又在断尾处添了一条正在发芽的藤蔓。
“当神话完成了它的使命,就会变成种子。”
4
演讲当天,她的PPT只有三页:
第一页,一张甘肃试验田的俯拍——麦浪翻滚,像大地在呼吸。
第二页,肯尼亚龟裂土地上那株唯一的绿苗。
第三页,黑底白字:
“Technology ends, story begins.”
她关掉激光笔,全场安静得能听见呼吸。随后掌声像潮水,一波接一波,把她的眼眶拍红。
5
散场后,一位穿马赛布裙的年轻女孩拦住她,递上一张旧照片——1984 年大饥荒时,女孩的母亲抱着枯死的玉米秆站在干裂的田里。
“我母亲去年走了。如果那时有狐狸,她也许会看见绿色。”
女孩用蹩脚的英语说。
唐嫣把照片翻过来,在背面写下一行中文:
“愿每一场干旱,都记住一场飞翔。”
6
回到北京第二周,未象内部宣布成立“Echo Lab”。唐嫣任首席叙事官,唐季璐任技术合伙人,预算不设上限,唯一KPI:五年内让十万亩荒漠听见狐狸的风声。
股东们第一次没有问ROI,只问:“什么时候出发?”
7
十一月,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边缘,他们搭起第一顶白色帐篷。
夜里零下十度,唐季璐把无人机电池揣进怀里取暖。唐嫣用冻僵的手指在沙地上画坐标,像画一张巨大的棋盘。
“下一步,让狐狸学会在零下二十度起飞。”
她说话时呼出的雾气,在头灯里变成一小片云。
8
第三个月,测试失败。
极寒让芯片启动延迟,九尾狐在沙暴里失控坠机。
唐嫣跪在冰碴里找残骸,指尖冻得失去知觉。唐季璐把最后一片暖宝宝贴在她后颈,声音沙哑:“要不先回北京?”
她摇头,把坠机碎片收进密封袋,像收殓一位战友的骨灰。
“失败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9
来年三月,第一株苜蓿在试验田里破土。
唐嫣把那片嫩芽连根带土装进透明盒,寄给肯尼亚那位马赛女孩。
快递单备注栏里,她写了一句话:
“狐狸飞过的地方,裂缝会记得名字。”
10
四月,谷雨。
Echo Lab公众号发布第一条视频:
镜头从沙漠夜空俯冲而下,掠过一排排无人机,机身绘着褪色的九尾狐。
字幕缓缓浮现:
“我们不是在治沙,
我们在给神话装上一只可以落地的脚。”
片尾,唐嫣的声音像风:
“回声之后,是下一次回声。”
11
视频发布当晚,她收到唐季璐从库布齐发来的微信:
“刚测完第47次低温启动,成功率100%。
狐狸说,它准备好了。”
下面附了一张照片——
星空下,无人机群亮起编队灯,排成一串发光的脚印,
从沙漠深处,
一直走到她手机屏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