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青春那年盛夏
本书标签: 校园 

第十六章:种子与星图

青春那年盛夏

1

五月初,库布齐的风还带着沙粒,像无数细小的牙齿啃咬皮肤。

唐嫣蹲在田垄间,用镊子夹起一粒刚发芽的梭梭苗,放进培养皿。她的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沙,指背却映着无人机的导航灯——一闪一闪,像把星图种进掌心。

2

Echo Lab的第一次“开放日”定在5月20日。

没有发布会、没有剪彩,只有一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

有甘肃的农民,带着去年收获的新麦;

有深圳的高中生,把3D打印的狐狸模型背在书包;

有肯尼亚的留学生,带来一包赤道旱地的红土。

他们把土、麦穗、模型倒进同一个透明玻璃缸,贴上写有自己名字的标签。

唐嫣说:“这叫‘回声仓’,下一次播种,就用它。”

3

唐季璐把无人机群调到“静音模式”,让它们像候鸟一样悬停在十米低空。

机身腹部投射出一张实时生成的星图——不是天上的星座,而是土壤含水量的热成像。

蓝色是湿润,红色是干裂。

星图随夜风移动,像一片会呼吸的沙漠。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惊呼,有人举起手机,却怎么也拍不出那种介于真实与幻觉之间的光。

4

夜里十一点,忽然刮起九级大风。

固定帐篷的地钉被连根拔起,测试田边的围栏发出濒临断裂的哀鸣。

唐嫣冲出去护住“回声仓”,沙粒抽打在脸上像细小的鞭子。

唐季璐在风里喊:“芯片怕静电!先收飞机!”

两人一左一右拽住无人机的降落伞绳,却被风拖着在沙地上滑出数米。

最后,是甘肃的老农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盖在机身上。

老人咧开缺牙的嘴笑:“机器怕沙,给它穿件衣服。”

5

风暴过去,天空澄澈得像被水洗过。

银河倾泻而下,与地面的蓝红热成像连成一片。

唐嫣躺在沙上,胸口剧烈起伏。

唐季璐递给她半瓶温热的矿泉水,瓶身贴着从肯尼亚带回的旧照片——

照片里的女孩已经成了Echo Lab的志愿者,站在人群最后一排,朝她挥手。

6

凌晨三点,他们收到第一份“星图数据”:

风暴把土壤表层吹走三厘米,却意外露出了含水层。

原本标记为“红色”的干裂带,在星图里慢慢渗出蓝色。

唐季璐把数据同步到云端,轻声说:“沙漠在教我们怎么活下去。”

7

第二天清晨,一百个志愿者分成十组,沿着星图的蓝色脉络插下梭梭苗。

每插一株,就有人在Echo Lab的APP里点亮一颗虚拟星。

到日落时,屏幕上的星图与天空的银河重叠,像有人把宇宙按进了沙里。

8

夜里,唐嫣在帐篷里整理日志,忽然听见唐季璐喊她。

她掀开门帘,看见他站在沙丘顶端,双手捧着什么。

走近才发现,是一只刚刚脱壳的蝉——透明、柔软,翅膀上还带着月光。

“它从沙里钻出来,”唐季璐说,“比我们所有算法都准时。”

9

蝉鸣声里,他把那只蝉放在唐嫣掌心。

“给它取个名字。”

她想了想:“叫‘回声’吧。”

蝉振翅,发出第一声鸣叫,像极小的电流,瞬间穿透整片沙漠。

10

七月,Echo Lab收到国家林草局的合作函:

库布齐试点区域植被覆盖率提升11%,申请扩大至毛乌素沙地。

附件是一张卫星图——

绿色的脉络在黄褐色大地上蜿蜒,像极了一只正在奔跑的狐狸尾巴。

11

唐嫣把那张卫星图打印出来,贴在帐篷最显眼的位置。

下面用马克笔写了一行很小的字:

“当最后一粒沙学会发芽,回声就会长出新的名字。”

12

夜深了,蝉声渐歇。

唐季璐在灯下改代码,唐嫣在对面画下一款新的无人机涂装:

机身不再是九尾狐,而是一株正在裂开的梭梭苗,裂缝里藏着半片星空。

她问:“这次叫什么?”

唐季璐没抬头,声音却穿过灯光与风声,稳稳落在她耳边:

“叫——未来。”

上一章 第十五章:回声之后 青春那年盛夏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章:未来在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