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常言道不长
本书标签: 幻想  小故事大道理 

第十六章 顶楼的绿萝

常言道不长

林小满搬进这栋老式居民楼时,正是梅雨季。墙皮像泡发的馒头,一按一个软塌塌的坑,楼道里永远飘着股潮湿的霉味。她租的是六楼,顶楼,窗外横着几根锈迹斑斑的晾衣绳,绳子上总挂着别家滴着水的床单,像一道道灰色的帘子。

对门住着个老太太,姓赵,每天清晨五点准时搬个小马扎坐在楼道里择菜。林小满第一次撞见她时,手里的快递箱子蹭掉了墙皮,老太太突然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姑娘,轻点,这墙比我岁数都大。”

林小满喏喏地应着,后来才发现,赵老太的“管辖范围”不止墙皮。三楼的小伙子晚上弹吉他,她会敲着拐杖上去说“影响孩子睡觉”;五楼的夫妻吵架摔了碗,她第二天准能在楼道里捡到用报纸包好的创可贴。整栋楼的人都有点怕她,又有点离不开她——谁家的钥匙锁在屋里,找她准能借来备用的;谁家的猫跑丢了,她比主人还着急地在小区里转悠。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林小满加班到凌晨,正睡得昏沉,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惊醒。她挣扎着爬起来找药,却发现止咳糖浆早就喝完了。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她裹着毯子坐在沙发上,听着自己的咳嗽声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忽然觉得鼻子发酸。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她披件外套打开门,赵老太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个搪瓷碗,碗沿还缺了个小口。“听见你咳得厉害,”老太太把碗往她手里塞,“我家老头子以前总喝这个,冰糖炖梨,热乎的。”

林小满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面,喉咙里的痒意似乎都减轻了些。梨块炖得软烂,糖水甜得恰到好处,她喝着喝着,眼泪就掉进了碗里。

“哭啥,”赵老太在她身后絮絮叨叨,“年轻人别总熬夜,我家那小子以前也这样,后来把胃熬坏了……”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一声叹息,“他现在在国外,三年没回来了。”

从那天起,林小满和赵老太的关系近了些。她会把公司发的进口水果分一半给对门,赵老太则时常端来刚蒸好的包子。有一次林小满出差,回来发现门口的垃圾袋被收走了,窗台的绿萝被浇得水灵灵的——那是她刚搬来时买的,叶子黄了大半,她自己都快忘了。

“你那花快死了,”赵老太叉着腰站在绿萝旁边,像个检阅士兵的将军,“我给它换了土,放窗台上能晒着太阳。”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绿萝的新叶上,嫩得能掐出水来。

冬天来得猝不及防。林小满下班回家,看见救护车停在楼下,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抬着担架往楼里走。她心里一紧,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正撞见赵老太被人扶着往外走,脸色苍白得像张纸。

“姑娘,我没事……”老太太看见她,想笑一笑,嘴角却颤得厉害。

林小满跟着救护车跑了一路,在急诊室外的长椅上坐了整夜。天快亮时,医生说老太太是急性心梗,幸好送得及时。她趴在病床边打盹,迷迷糊糊感觉有人在摸她的头发,睁开眼,看见赵老太正望着她,眼里的浑浊散去不少,像落了层星光。

“我那小子,”老太太声音很轻,“昨天打视频电话,说春节回来。”

林小满嗯了一声,握紧她的手。那双手布满皱纹和老年斑,却比任何时候都温暖。

赵老太出院后,林小满把她接到自己屋里住了几天。老太太不爱看电视,就喜欢坐在窗边择菜,阳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撒了把碎金。林小满发现,老太太择菜时总把菜梗留得很长,她说:“多留点,能炒一盘呢。”后来才知道,那是苦日子过惯了的毛病。

开春的时候,林小满的绿萝已经爬满了窗台,甚至有几枝顺着晾衣绳,悄悄探到了赵老太的窗边。老太太总说:“这花真能长,跟你似的,看着瘦,精气神足。”

那天林小满下班,看见对门的门敞开着,赵老太的侄子正指挥着搬家公司搬东西。“我姑上周走了,”小伙子红着眼圈说,“她一直念叨你,说让把这个给你。”

是那个缺了口的搪瓷碗,里面放着一把钥匙,钥匙链上挂着个小小的绿萝挂件。

林小满把钥匙插进锁孔,转动的瞬间,听见窗外传来沙沙的声响。她走到窗边,看见那盆绿萝又抽出了新的嫩芽,嫩绿的卷须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和谁打招呼。

楼道里的灯坏了几盏,昏昏暗暗的。林小满买了新的灯泡换上,又在赵老太常坐的小马扎旁边,放了个小小的置物架,上面摆着那个搪瓷碗。

有时加班晚了,她会端一碗热汤放在架子上,好像老太太还坐在那里,择着菜,等她回家。楼里的人渐渐发现,六楼的灯总是亮到很晚,而那盆绿萝,顺着晾衣绳,爬得越来越远了。

上一章 第十五章 掌心的冰 常言道不长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章 书包里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