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微凉,林黛玉提灯而行,脚步轻缓却坚定。她的心思早已不在前往怡红院的路上,而是被昨日宝玉无意间提及的“太虚幻境”牢牢牵动。那是一处灵气充沛之地——若真如他所说,或许正是自己突破当前困境的关键。
她并未立刻闯入怡红院,而是在途经一处假山石径时驻足片刻,抬眼望向天际。月色朦胧,云层低垂,远处隐约有一道淡金色光芒若隐若现,似是自某处山峦之间升起。黛玉心中一动,那是宝玉梦中所见的方向,亦是通往灵气之源的可能路径。
正思索间,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她未回头,便已知来者是谁。
“林妹妹好雅兴,这般深夜还出来赏月。”宝钗的声音温婉柔和,带着几分关切,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黛玉轻轻一笑,转身面对她,语气悠然:“姐姐说得我倒不好意思了。只是这几日心绪不宁,想出来走走,散散心头郁结。”
宝钗走近几步,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黛玉方才凝视的方向,随即收回,微笑道:“听说宝玉病了?你这一路怕是要去他那儿吧?”
“是呢。”黛玉神色坦然,“他身子一向娇贵,如今又染了风寒,我自然得去看看。”
宝钗点头,语气温和:“你待他,果然不同旁人。”
黛玉听出话中有话,却不露怯,只笑道:“我们自小一处长大,情分自然深厚些。倒是姐姐,近日可有新诗作?诗社里大家都盼着你再展才情呢。”
话题一转,宝钗果然被引开注意,微微一笑:“不过是些寻常之作,哪比得上妹妹近来的诗文,字字珠玑,令人惊叹。”
两人又闲聊几句,黛玉不动声色地将身体偏移了些许角度,遮掩方才观察的方向。宝钗虽未再多问,但眼神深处闪过一抹疑虑。
分别之际,宝钗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柔和:“林妹妹多保重身子,莫要太过劳神。”
黛玉笑着应下,目送她离去后,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她知道,自己方才的举动已引起宝钗警觉,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
夜深人静,黛玉回到潇湘馆,确认紫鹃已经安歇后,悄然关上门窗,指尖轻轻触碰眉心那颗红痣。熟悉的温暖涌上心头,眼前一暗,再睁眼时,已然置身于绛珠灵韵空间之中。
灵气萦绕,花香扑鼻,她缓步走向神秘书架。果然,一本新书静静浮现,封面上写着《秘境指引》四字,笔迹古朴苍劲。
她翻开书页,只见其中一段写道:
“灵气藏于幽冥之所,亦显于梦境与现实交汇之处。欲寻其踪,须观星辰轨迹,循梦影而行。秦氏旧居,或存一线生机。”
黛玉眉头微蹙,反复咀嚼这段话的含义。秦氏旧居……指的应是秦可卿的房间。可卿早逝,她的房舍早已空置多年,众人皆避讳谈及。若书中所言属实,那处地方为何会成为线索所在?
她沉思良久,最终将内容尽数记下,走出空间,重新回到现实世界。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案几之上。她取出纸笔,写下几个关键点:太虚幻境、宝玉梦境、秦可卿旧居、灵气线索。随后,她将纸张小心收起,闭目养神。
次日清晨,园中鸟鸣啁啾,晨雾未散。黛玉早早起身,梳洗完毕后,披了一件素色披风,独自往园中走去。
她一边走,一边留意四周景致,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少有人至的角落。走过蔷薇花架,绕过荷花池畔,她终于停在一扇半掩的门前——那是秦可卿生前居住的小院。
门扉斑驳,藤蔓缠绕,显得格外冷清。黛玉略一迟疑,便轻轻推门而入。屋内尘埃遍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她缓步走入,目光落在屋角的一张雕花木床上,床头挂着一幅褪色的绣帕,上面依稀可见“梦”字。
她伸手拂去灰尘,指尖触及绣帕的瞬间,忽觉一阵异样的波动自掌心传来。那波动细微却清晰,仿佛某种力量在回应她的靠近。
她猛然缩回手,心跳加快。难道这里真的隐藏着某种秘密?
正当她思索间,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林姑娘?你怎么在这儿?”
黛玉回头一看,竟是探春。她连忙露出笑容:“我见此处景色幽静,便想进来瞧瞧。”
探春打量着她,似乎有些疑惑:“这屋子许久没人住过了,你一个人来这儿做什么?”
“只是好奇罢了。”黛玉轻声道,“听说秦小姐当年极受宠爱,我想看看她曾住过的地方。”
探春闻言,神色微黯:“是啊,可惜她走得早,连个完整的痕迹都没留下。”
黛玉点头,顺势道:“是啊,人生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会发生什么。”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探春便告辞离去。黛玉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缓缓收回视线。
她再次环顾四周,心中已有决断。秦可卿的房间确实有异常,而这股奇异的力量,很可能就是通往灵气的第一步。
她轻轻合上门,转身离去,步伐稳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此刻,她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在悄然改变着命运的轨迹。而这场关于灵气的探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