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园中露水未干。林黛玉昨夜辗转难眠,脑海中反复回响着那本《秘境指引》上的提示:“秦氏旧居,或存一线生机。”她心知此事非同小可,若真能找到灵气所在,不仅能助空间升级,更可能为自己在贾府的处境打开新局面。
她披衣起身,唤来紫鹃服侍梳洗,面上一如往常温婉清冷,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静。待紫鹃退下后,她将昨日记下的纸条小心折起,藏入袖中,心中已有计较。
园中花香扑鼻,莺啼声声。黛玉缓步而行,似是在赏花,实则步步为营。她不时停驻,与路过的丫鬟们寒暄几句,又装作被一朵新开的木香吸引,故意放慢脚步,以免引人注意。
路过一处回廊时,她听见两个小丫鬟低声议论:
“你听说了吗?前几日夜里,有人听见秦小姐房子里有动静……”
“别瞎说,那屋子都空了这么久,谁还敢去?”
“我也没说真的……就是觉得怪渗人的。”
黛玉不动声色地继续前行,心头却微微一动。看来,这屋子里确实有些异样之处。
等走到秦可卿旧居门前,四下无人,她轻轻推门而入,动作轻巧如风,生怕惊动了什么。
屋内依旧尘埃遍布,空气中浮着一层淡淡的陈旧气息。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角那幅褪色的古画上。昨日便觉它有些异样,今日再看,果然比周围墙面要新一些,像是被人特意掩饰过。
她走近几步,伸手轻触画框,指尖传来一丝细微的凹陷。她略一用力,画轴竟缓缓向内缩进,发出一声极轻的“咔哒”声。
黛玉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片刻,确认外面无人察觉,才小心翼翼地将画挪开。果然,后面露出一个小小的暗格机关,雕工精细,隐匿巧妙。
她轻轻拨动机关,一道轻微的摩擦声响起,墙角一块砖石缓缓移开,露出一条狭窄的通道。一股凉意自其中涌出,带着些许潮湿和奇异的香气,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小蜡烛,点燃火折子,火焰跃动,映照出她凝重的神情。她深吸一口气,提灯踏入暗道。
幽暗中,脚步声被墙壁吸收得无影无踪。她谨慎前行,每一步都踩得极轻。墙壁上隐约可见斑驳的刻痕,像是某种古老文字,又似是图腾般的符号,晦涩难懂。
走不多远,她便感觉到空气中有种微妙的波动——那是灵气!
她心中一喜,忙从怀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琉璃瓶,依照书中所授之法,将灵力引导汇聚。瓶口泛起淡淡荧光,仿佛能感应到她的存在,缓缓吸纳周围的灵气。
正当她专注收集之时,忽然察觉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正从前方某处悄然逼近。那气息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曾在哪里见过,却又无法捉摸。
她立刻停下动作,熄灭烛火,整个人贴紧墙壁,屏息凝神。
黑暗中,一双眼睛静静地注视着她。
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存在的窥视者。
她的心跳加快,但面上仍保持冷静。她知道,贸然行动只会暴露自己,唯有静观其变,方能掌握主动。
那双眼睛并未靠近,也未离去,只是静静地守在原地,仿佛在等待什么。
黛玉闭目感知,试图捕捉对方的气机。她发现,那人虽隐于暗处,却并无敌意,更像是在观察她的一举一动,甚至带着几分试探。
她思忖片刻,决定先行撤离。此处灵气已收集不少,不宜久留。
她缓缓起身,沿着来时的方向退回,每一步都走得极为小心。直到重新回到秦可卿房间,她才松了一口气,迅速将暗格复原,并将古画归位,一切恢复如初。
她靠在门边,心跳仍未平复。刚才那一幕太过诡异,那个窥视者到底是谁?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她不敢多想,只觉此地不宜久留。于是整理好衣物,悄悄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阳光洒落,园中一片明媚。她强压下心中的波澜,缓步走向回廊,脸上恢复了往日的淡然神色。
然而,刚走出几步,她便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林姑娘。”探春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怎么又来这里了?”
黛玉转身,露出一抹浅笑:“方才路过,见这院门口的蔷薇开得正好,便想进来瞧瞧。”
探春打量她一眼,似乎有所察觉:“你一个人来这儿,倒是胆大。”
“不过是些花花草草罢了。”黛玉语气轻松,“难道还能遇到鬼不成?”
探春闻言一笑,却未再多问。两人并肩往外走,一路闲话家常。
直到离开那片院子,黛玉才暗暗松了口气。她知道,今日之事尚未结束。那个窥视者、那股神秘的气息、还有这条暗道背后的秘密,都在等待她去揭开。
她低头望向袖中藏着的琉璃瓶,里面流转着淡淡的青芒。这是她此行所得,也是通往更大谜团的第一把钥匙。
她抬头望天,云卷云舒,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她,已准备好迎接未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