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日头斜斜地洒在怡红院的窗棂上,几片翠竹影子映在地上,随风轻轻摇曳。黛玉站在门外,手中捏着一枚绣工精致的香囊,指尖微微收紧又松开。
她来此的目的明确——化解袭人对她的误会。
昨日那场谈话之后,袭人虽表面缓和了些,但眉眼间仍有疏离之意。黛玉深知,这并非一时之气,而是根深蒂固的戒备。袭人将宝玉视若珍宝,自是不愿见他被谁牵动心神,尤其是她这样身份微妙、性情难测之人。
“林姑娘?”小丫头看见她,忙掀了帘子通报,“二爷方才被晴雯叫去瞧花去了。”
黛玉颔首,缓步踏入屋内。屋中陈设依旧,案前还摆着未收起的茶盏,一缕余温袅袅升起,在阳光下化作淡青色的雾。
“我给二爷带了个新绣的香囊。”她轻声道,将香囊放在案上,素手微抚其面,那朵莲中藏荷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清雅。
袭人正在叠衣,闻言抬眸看了她一眼,神色平静,却少了往日的热络。
黛玉不急不躁,只道:“劳烦姐姐代为转交。”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只小巧瓷瓶,递过去,“这是我前日炼的静心丹,特地为你准备的。”
袭人怔了一下,目光落在瓷瓶上,迟疑未接。
“你素日操劳,我怎会害你?”黛玉语气柔和,语调如水,“若你不信,我先服一粒。”说罢,她打开瓶盖,倒出一粒丹药,放入口中,面色安然。
片刻后,她轻轻一笑:“可觉香气入鼻,心绪平和?”
袭人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她本就因近日宝玉梦话频频、神情恍惚而心绪不宁,此刻闻得一股淡淡幽香,竟真觉胸口舒畅几分。
她终于接过瓷瓶,低声道:“多谢姑娘。”
气氛悄然缓和。
黛玉顺势在她身旁坐下,轻叹一声:“梦里之事最是难解……不知宝玉近日是否又梦见那处奇异之地?”
袭人一怔,手指微颤。
她犹豫片刻,终是低声开口:“他前夜确实说了梦话,提到了一处雾气缭绕的地方……说是‘太虚幻境’。”
黛玉心中一震,面上却不显,只轻声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袭人摇头:“只是喃喃几句,醒来便忘了。”她顿了顿,忽又补充一句,“不过……他说那里有一个人,在等他。”
黛玉心头一跳,指尖微微收紧。
她正欲再问,外头忽然传来脚步声,袭人立刻警觉地望向门口。
黛玉知她顾虑,便起身笑道:“我该回去了,免得打扰你们主仆说话。”
袭人送她至门口,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忽觉那枚香囊上的莲花,在阳光下仿佛泛着一层淡淡的光晕。
回到潇湘馆,紫鹃迎上来替她卸下披风。
“姑娘今日辛苦了。”她轻声道。
黛玉点头,坐在窗边,望着院中摇曳的花枝,半晌才缓缓开口:“太虚幻境,果然与他有关。”
她闭目沉神,意识悄然沉入绛珠灵韵空间。
书架静静伫立,一如往常。她上前一步,轻声问道:“我该如何进入太虚幻境?”
书架上并无直接答案,唯有一卷古旧书籍缓缓浮现,封面上写着四个字——《梦引迷途》。
她翻开一页,只见其中一行小字:
“梦由心生,境由念起。欲破此关,需循梦迹而行。”
黛玉默念良久,终于明白了书中之意。
她起身,走出空间,目光坚定。
既然梦境是通往幻境的钥匙,那她便以梦为引,踏上那未知之路。
夜幕降临,园中灯火渐次亮起。黛玉独自坐在灯下,手中握着一枚铜镜,镜面映出她眉心那一颗极小的红痣。
她轻轻闭上眼,屏息凝神。
下一刻,眼前景象骤然变幻。
雾气弥漫,远处隐约可见一座楼阁,飞檐翘角,若隐若现。
她迈步向前,脚下的路似云非云,似石非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虚空之上。
忽然,一道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妹妹,是你吗?”
她猛地回头,只见一人身影模糊,却带着熟悉的气息。
“你是……”她试探着唤了一声。
那人缓缓走近,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容——
正是贾宝玉。
可他的眼神却透着陌生,仿佛隔着千山万水,又仿佛从未真正相识。
黛玉心头一紧,正欲再问,忽然一阵风起,雾气翻涌,将两人隔开。
她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只触到一片冰冷的空气。
画面戛然而止。
她猛然睁开眼,发现自己仍坐在灯下,手中铜镜已滚落案边,发出一声轻响。
窗外,月光如水,洒落在庭院中。
而她的心跳,仍未平复。
紫鹃推门进来,见她脸色苍白,忙关切道:“姑娘怎么了?”
黛玉定了定神,低声道:“没事……只是做了个梦。”
紫鹃皱眉:“可是不舒服?要不要请大夫?”
黛玉摇头,望着窗外的月色,轻声道:“不必了。”
她低头拾起铜镜,指尖轻抚过镜面,仿佛还能感受到刚才梦中的寒意。
她知道,自己已经离那个地方不远了。
而那个人——也似乎在等待着她。
铜镜映出她的眼睛,漆黑如墨,却藏着一抹从未有过的坚定。
她轻轻合上镜盖,烛火晃动,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